清晨,天光微亮,萬籟俱靜,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小鎮宛如童話世界中走出來一樣,靜謐而祥和。多瑙河水靜靜地流淌,無聲地見證著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奇跡與美好。
三年前,也是這個生機盎然的季節,歷史,掀開了新的篇章。
2016年6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親切視察河鋼塞鋼。從支持推動兩國互利合作到造福兩國人民,從兌現莊嚴承諾到打造“一帶一路”建設樣板工程,從尊重當地文化、歷史到關愛每一名員工……總書記的動情之語,著眼長遠、立足實際,無不透露著對這一項目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也為綿亙萬里、山海相隔的斯梅代雷沃鋼廠撒下了一粒希望的種子。
這一厚重的歷史片段,在時間的檢驗中顯示出蓬勃的力量。
三年來,河鋼牢記總書記囑托,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國資委的大力支持下,把河鋼塞鋼打造成了塞爾維亞就業人數最多的企業和第一大出口企業,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標志性工程。
一幅多瑙河畔的璀璨畫卷正徐徐展開。
牢記囑托——不負使命不負時代
4月25日,中宣部發布河鋼塞鋼管理團隊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節目錄制現場,河鋼塞鋼員工深情演唱出心中的旋律:“穿越過悲與喜站在了你的面前,久久地凝望著不用任何的語言……”,歌聲又一次震撼了觀眾的心靈。
那是一段飄蕩的情緒和記憶,更是一段不朽的鋼鐵傳奇。
塞爾維亞的支柱性企業斯梅代雷沃鋼廠成立于1913年,直接雇傭5000多名職工,算上員工家庭、承包商、供應商等,在這座僅有10萬余人的小鎮上,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的工作直接或間接與鋼廠有關。
時光流轉,浸潤了幾代人記憶的斯梅代雷沃鋼廠,因長期虧損陷入瀕臨倒閉的境地,在相繼遭受企業破產、出售、政府1美元回購、國外企業代管等種種坎坷后,被迫組織國際招標但均未成功。
“我們為此熬了無數晝夜,我們無數次懷著希望想要拯救斯梅代雷沃鋼廠,但一次一次的希望變成了沉重的失望。”現任塞爾維亞總統、時任總理武契奇說。
2016年4月,河鋼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河鋼塞鋼應運而生,成為河鋼自身發展定位和全球戰略布局上一步重要的“落子”。
在世界鋼鐵行業低迷期,收購虧損7年的企業,質疑聲不絕于耳。
“企業需要有與時代高度契合、同頻共振的理想和追求。”在河鋼黨委書記、董事長于勇看來,經營企業也要擁有辯證的思維,“大家都看好的事情未必就是好事,大家都不看好的事情也未必就是壞事。”
拓寬時空的視野,才能看清抉擇的關鍵。河鋼更加理性地判斷發展過程中的得與失、未來的取與舍,彰顯出越來越成熟的戰略智慧和越來越穩健的戰略定力。
以“問題大起底,風險全覆蓋”為原則,河鋼派出商務團隊、技術團隊、管理團隊赴鋼廠開展工作。作為團隊成員之一,河鋼塞鋼執行董事宋嗣海依然清晰記得當時的情景:鋼廠管理處于真空狀態,工藝裝備陳舊落后,產品結構檔次不高,“車間里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同樣有這樣一個意味深長的細節,令宋嗣海感觸頗深:塞方員工用上世紀70年代的老舊軋機,生產出0.14毫米厚度的鋼板,幾乎跟A4打印紙一樣薄。這是一支成熟、專業、敬業的產業工人團隊。
河鋼人以互學互鑒的眼光,積極發現閃光點,對歐洲先進理念和路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對斯梅代雷沃鋼廠的信心更足了。
河鋼與斯梅代雷沃鋼廠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時隔兩月,習近平總書記親切視察河鋼塞鋼,并提出殷切期望。
“合作中,我們不需要拍胸脯、夸海口,只需要一份非常誠懇嚴肅的承諾,中國人講言必信、行必果,一諾千金。我們所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兌現。”
“中塞企業攜手合作,開啟了兩國產能合作的新篇章。這既是對兩國傳統友誼的延續,也體現了深化改革、實現互利共贏的發展決心。”
“我們不僅要支持這個項目,而且從感情上也要支持這項合作取得圓滿成功。”
……
承載著兩國領導人愛國親民情懷和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河鋼塞鋼項目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企業行為,而是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河鋼人深知,回報塞爾維亞人民一個最好的企業,交出一份優異的答卷,河鋼人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3年春華秋實,3年攜手共進。時間記錄下這樣一個個標志性時刻——
僅半年時間,河鋼塞鋼扭轉了連續7年虧損的局面,實現全面盈利;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7.4億美元;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10.6億美元,創歷史最好水平。
這組數字,記錄著河鋼塞鋼的滄桑巨變,也讓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生活透出“暖人的溫度”。斯梅代雷沃市的年財政收入達到原來的兩倍多,失業率由18%降至6%,新生兒出生率在塞爾維亞排名第一。
“中國企業收購后將食堂、衛生間、醫務所等全面翻新,還在鎮上開通了班車。中國工程師將很多先進經驗傳授給我們。我很自豪能在塞中合作的明星企業里工作,中國人是真心幫助我們。” 在鋼廠高爐車間工作的技工斯洛博丹·喬爾杰維奇說,“我兄弟原來在德國工作,聽說中國人到家鄉投資后就回來了,我們的大家族又團聚了。”
救活一座廠,溫暖一座城。河鋼塞鋼帶來的不僅是“飯碗”和新生活,更是機會和夢想。這,才是最迷人的地方。
河鋼塞鋼的蛻變成長,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贊譽。習近平總書記、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紛紛點贊河鋼塞鋼。武契奇總統到訪河鋼唐鋼、視察河鋼塞鋼、致函于勇董事長,并在達沃斯論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多次高度評價河鋼給河鋼塞鋼帶來的巨大變化。2018年9月,武契奇總統訪華時對習近平總書記說:“斯梅代雷沃鋼廠起死回生是個成功的典范。它有力地證明‘一帶一路’倡議給塞爾維亞帶來的是就業的增加和經濟的增長。”
積淀著“言必信,行必果”的古老智慧,標注出中國鋼鐵行業國際化發展的新高度,河鋼在“一帶一路”編年史上鐫刻下閃亮的“印記”!
踐諾于行——打造“金名片”架起友誼橋梁
“只要雙方密切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提高企業競爭力,斯梅代雷沃鋼廠就一定能夠重現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殷切期望,也成為河鋼塞鋼發展的根本遵循。
迎難而上,探尋突破路徑,是一種厚重的歷史擔當。每一步、每一個細節,都需要在現實中接受考驗。
河鋼塞鋼是我國鋼鐵行業在海外收購的首個全流程鋼鐵企業,沒有運營的現成路徑可循。“地處巴爾干半島,客戶端和供應鏈較短,僅靠投資改造不能在短期內實現‘止血’并恢復活力。”河鋼人對此十分清醒。
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單純是技術和管理問題,而是從供應鏈資源配置到客戶端、再到產業鏈融合的系統工程。“資源配置”成為解碼“河鋼塞鋼小步快跑戰略”的關鍵詞。
把河鋼塞鋼的供應鏈嫁接到河鋼全球采購網絡上,客戶端搭建到河鋼的全球客戶端,最大限度地把一個極具區域性特點的企業,變成了全球性的企業,采購成本大幅降低,議價能力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一場系統戰、協同戰全面打響——
先后派出11批次、近200人的技術管理團隊,深入產線對各系統、各工序存在的問題進行起底式專業診斷;累計投入近兩億美元對鋼廠原有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和產線提升;在商務部的支持下,陸續組織舉辦來華培訓和境外培訓,覆蓋員工2700余人;
……
河鋼為河鋼塞鋼發展注入了蓬勃動力,僅僅數月,就啟動了第二臺高爐;建廠90年來首次發放獎金;通過產業鏈延伸,新增200多個就業崗位;80%的產品銷往歐盟和北美地區。
在“一帶一路”的宏大敘事中,人是最活躍的主角,也是最終旨歸。河鋼創新推進“戰略管控+本土化管理”模式,提出“用人本地化、利益本地化、文化本地化 ”的“三個本地化”海外經營原則,將河鋼塞鋼定位為“由河鋼投資的依照塞爾維亞當地法律設立的當地企業”,真誠表明“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態度,清晰地詮釋出共商共建共享的“河鋼解讀”。
這是熟悉的河鋼塞鋼。在管理團隊中,常駐的中方人員只有9人,原來的工人、原來的福利、原來的工會組織,一個也沒有變。公司還沿用了被收購之前已經形成的較為完善的管理流程,將中方的先進管理經驗嵌入其中。
這是嶄新的河鋼塞鋼。河鋼塞鋼管理團隊婉拒塞方給高管配專車、配保鏢、配秘書的待遇,和當地員工一樣拼車上班、打卡入廠、一起吃食堂;生產理念不同,夜以繼日實驗調試,用客觀數據說服對方;文化習俗不同,設意見箱、搞“家訪”,聆聽每一名員工的心聲……有員工感慨:“過去雇主瞧不起我們這些當地工人,說話都是喊著嚷著,可你們卻不一樣。”
從“身”走近到“心”走近,越來越多的人投出了“信任票”和“支持票”。
“有一天,宋總對我說,要在這里一起干到退休。從那刻起,我確信我們的合作將長久下去,中塞友誼將接續傳承。” 河鋼塞鋼首席商務官斯維塔說。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河鋼塞鋼成為了中塞兩國民心相通的紐帶,也在跨越山海、歷久彌堅的友誼中,收獲了新的發展力量。
更上層樓——提供更多中國方案書寫更多中國故事
期許,總是在展望新航程時被賦予特殊意義。
5月13-17日,河鋼塞鋼亮相在意大利米蘭舉行的Made in Steel展會,吸引了眾多客商駐足交談。在河鋼塞鋼的快速成長和發展中,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河鋼塞鋼第二大工會——ACNC負責人薩沙·科里奇對鋼廠目前取得的成就非常滿意。“我們將來肯定會成為歐洲第一。”
2018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來華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的武契奇總統時指出,“雙方要攜手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兩國發展戰略對接,推動兩國合作深入發展,更好造福兩國人民。”這為河鋼開啟新征程提供了更強勁的動力。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河鋼塞鋼承載著對美好未來的更多暢想:
隨著工藝改造、自動化水平的提升,在可以預見的一年左右時間,河鋼塞鋼在成本效率和產品端將實現新的突破,用2-3年時間打造一個全新的、在歐洲區域極具競爭力企業的目標漸行漸近。
員工白莉娜女兒塔瑪拉創作的《媽媽工作在河鋼》獲得河鋼十年書畫展優秀獎,孩子立志長大后要像媽媽一樣到河鋼塞鋼工作;員工維斯娜的女兒米莉察,因為河鋼愛上了中國,夢想著成為一名漢語翻譯……東風西韻交相輝映下,是河鋼塞鋼員工對未來更多的憧憬和期待。
希望在望,未來已來。許下一個美好未來,河鋼從未像今天這般篤定。
這份篤定,源于河鋼塞鋼的成功實踐,源于河鋼背靠更加開放自信的強大祖國,擁有我國鋼鐵工業40年發展經驗和實力的強大支撐,以及自身擁有一大批熟悉國際規則、國外商業環境和法律的高素質人才。
承載著中塞兩國人民的美好愿景,雙方的合作不斷向縱深推進,醞釀出新的起筆與構圖。
依托河鋼塞鋼項目,河北省政府與塞爾維亞經濟部簽署關于中塞友好(河北)工業園區諒解備忘錄,河鋼與塞爾維亞經濟部簽署諒解議定書,勾勒出打造一個國家級工業園區和“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物流樞紐的鮮明輪廓。目前,該園區建設進展順利,將打造成河北優勢產業境外特色示范園區。
登高望遠,海闊天高。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取得碩果,作為中國最大的鋼鐵材料制造和綜合服務商之一,河鋼不僅敲響了成為“中國鋼鐵行業國際化發展領軍企業”的鏗鏘鼓點,更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國有企業要成為實施‘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的重要力量”要求,肩負起為中國企業加速“走出去”搭建平臺、打造開放型經濟的新使命和新擔當。
5月17日,省發改委、省商務廳、河鋼德高簽署《關于建立支持河北企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合作機制框架協議》。河鋼德高不僅是河鋼加快“走出去”的平臺,也成為河北省其他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功實現資本投資、加快國際產能合作的支撐平臺。
河鋼致力于把河鋼德高打造成“一帶一路”倡議下取得超常規發展的“絲路旗艦”,BRESCO項目應運而生并穩步推進。“我們將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平臺和橋梁,并且有能力和實力幫助更多的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好地投資發展。” 河鋼德高首席執行官摩根說。
歷史啟迪未來。河鋼“走出去”的故事,就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故事;河鋼“走出去”的密碼,折射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密碼。
河鋼在“走出去”過程中凝練出的價值觀和方法論,為更多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有益借鑒。特別是河鋼塞鋼管理團隊牢記使命、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拼搏競進、勇于創新的奮斗精神,服務大局、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已經成為了一面旗幟。
正如中共河北省委刊發在2019年第11期《求是》雜志的署名文章所說,“河鋼塞鋼管理團隊的精神和事跡必將激勵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更多的中國方案,書寫更多的中國故事。”
大道終致遠,海闊納百川。河鋼,勇當“一帶一路”先鋒企業,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忠誠信仰者和堅定實踐者,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