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祥林 通訊員 胡毅 王文鋒
3月7日一大早,鞍鋼集團攀鋼對口扶貧村、貴州省盤州市劉官街道瞿家莊村村民儲選芬、余國嫦、余洪英、朱粉琴等人,在攀鋼駐村干部、瞿家莊村第一書記何凱的帶領下到地里拔蒜苗。前一天,他們拔了550公斤蒜苗,全部被盤州市的超市和農貿市場收購。
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瞿家莊村村民似乎比往年更忙了。開春后,他們先在攀鋼援建大棚里種了5000株西瓜苗,接著在分蔥基地種了10畝土豆、10畝蒜苗。待10畝蒜苗收獲后,他們準備再種小黃姜和小黃瓜。
“拔蒜苗平均每天能掙五六十元。”儲選芬說,“自從攀鋼幫助了瞿家莊村,給我們派來了何凱這樣的好干部,我們的日子也一天天有了盼頭。”
村民的盼頭,是親眼看見了昔日只種得出苞谷的土地上,長出了云茸、分蔥、辣椒、四季豆、蒜苗等經濟作物。瞿家莊村屬于典型的滇黔桂石漠化地區,屬一類貧困村,以前因為缺水、缺技術,地里基本種的是苞谷。2018年,攀鋼承接了瞿家莊村對口幫扶工作,派駐扶貧干部駐村開展工作。
“沒有產業路,無法布置大規模產業;沒有灌溉水,只能種苞谷這類不怎么喝水的‘懶’莊稼。缺水少路,村民出行和種植都成了‘老大難’。”何凱說。在攀鋼的幫扶下,結合村里實際情況,他們堅持“小規模多元化、探索成功再放大”的發展模式,示范性種植了云茸、分蔥、辣椒、蒜苗等經濟作物。目前,瞿家莊村云茸收獲1季、分蔥收獲2季,均實現盈利。
分蔥每年可以種植2季~3季。去年12月份,何凱利用分蔥種植空檔期,帶領村民又在種分蔥的基地上,第一次試種了蒜苗。通過3個月的精心管護,蒜苗長勢較好,未出現病苗、黃苗、死苗,總產量預計達8噸。截至目前,該村已向盤州市紅葉超市銷售500余公斤蒜苗,平均價格在4元/公斤,銷售前景看好。
自攀鋼幫扶以來,涉及瞿家莊村的10余個項目陸續落地。目前,9.5公里長的引水管道進入瞿家莊村,使該村實現了蓄水、噴灌一體化;4條兼顧產業和交通的道路預計將于今年5月份完工;二期果蔬大棚、經濟作物種植示范基地、石蛙生態養殖等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有了水,有了路,就盤活了瞿家莊村的發展。”何凱說。目前,他正帶領該村村支部、村委會自籌資金,將自主經營50畝產業園,種植小黃姜和小米,力爭打造出一片產業示范區。
《中國冶金報》(2020年03月24日 02版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