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葉舟
1月22日,大年初一早晨,遼寧省崗位學雷鋒標兵、鞍鋼股份鲅魚圈分公司煉鋼部首席工程師金百剛和平常一樣準時出現在職工生產現場。“大家過年好,鋼鐵料指標控制得怎么樣?作業規程需不需要進一步優化?”金百剛向現場職工了解當天的生產情況。“百剛真是太敬業了,逢年過節每回都能在生產現場看到他。”該公司煉鋼工程師說,“大家現在都學著他早來晚走,為廠里多做貢獻!”
“人生就是用來奮斗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經過淬煉,如何能百煉成鋼?我要傳承雷鋒精神,甘當一顆螺絲釘,立足崗位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好每一項職責。”參加工作10余年來,金百剛總是這樣要求自己。
為了實現“建設家鄉”的夢想
1980年,金百剛出生在遼寧省鞍山市海城的一戶普通農民家庭,本科就讀于東北大學。臨畢業前老師問他:“百剛,畢業后有什么打算?”“我想回鞍山建設家鄉。”“我倒是建議你繼續深造,以后可以為家鄉創造更大的價值。”經過認真思考后,金百剛接受了老師的建議,選擇了繼續求學。
2008年,博士畢業的金百剛,懷揣著“建設家鄉”的夢想,向鞍鋼提交了到博士后工作站工作的申請。當時,鞍鋼博士后工作站只招收1人,而申請入站的博士卻有7人,競爭異常激烈。
“你為什么想來鞍鋼?”面對評委的提問,金百剛平靜地說:“鞍鋼是我家鄉的企業,我愿意在鞍鋼這片沃土上為行業的技術進步做點事兒,為家鄉的發展做貢獻!”金百剛過硬的技術實力及堅定的信念打動了評委,大家一致同意讓金百剛入站。
聽到這個消息,金百剛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鐵,需要熔煉才能成為鋼;人,需要磨礪才能成為才。既然選擇了鞍鋼,我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把所學全部用在創新實踐中。”“鞍鋼是雷鋒生前工作過的地方,這里留下了他的足跡。工作中我要沿著雷鋒的足跡,立足崗位、敬業奉獻。”
入站后,金百剛躊躇滿志。但他深知,僅有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必須到火熱的生產一線去淬煉,把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充分結合,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彼時,恰逢鞍鋼股份鲅魚圈分公司投產調試,結束實習工作的金百剛主動申請到鲅魚圈分公司煉鋼部工作。
首次與鋼鐵“親密”接觸,生產現場的高溫讓金百剛這個剛走出“象牙塔”的博士稍感不適,但他很快適應了工作環境,與一線職工同吃、同住、同勞動,不僅令他快速熟悉了現場工藝技術,也使他與一線職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為他后來施展才華、實現抱負打下了堅實基礎。
把生產現場作為“建功戰場”
“金百剛博士做事很靠譜,是個想干實事兒、能干實事兒的人。”來自一線職工的評價是對金百剛莫大的鼓舞。他堅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把生產現場作為“建功戰場”。
來到煉鋼部,金百剛負責的第一項任務是板坯連鑄機電磁攪拌和電磁制動復合電磁冶金項目的研究工作。
這個項目是鞍鋼首批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的重要子課題,如果能順利實現工業化應用,不僅可以顯著提高鞍鋼鋼材的質量,還將成為國內首創,在行業內具有重大的引領意義。
煉鋼部將這個項目交給了金百剛,這讓他既感到無比光榮又覺得責任重大,他將全部的熱情和精力都投入到項目中。
為了科學制訂工藝流程和技術控制要點,整整8個月,金百剛幾乎沒休息過一天。最終,金百剛和技術人員一起從硬件裝備改造和軟件程序開發兩方面入手,研發出國內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連鑄結晶器電磁制動智能控制新工藝”并入選中國鋼鐵工業十大創新技術,解決了電磁攪拌裝置在生產中的多項關鍵性瓶頸問題,并提出了3種電磁攪拌器布置方式和5種電磁攪拌模式,填補了國內空白。其中,他提出的新型F4電磁攪拌器布置方式應用后,比原來外方廠家設計的攪拌器強度提高了40%,品種鋼合格率提高了0.6%,9種典型鋼種的連鑄坯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滿足了高品質鋼批量生產的需求。
項目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金百剛,他將新的目標定位在實現鞍鋼電磁冶金技術行業領跑和推動行業電磁冶金技術進步上。
電磁制動帶來的鋼水液位漂移是個世界性難題,國內外鋼廠對此束手無策。金百剛回憶說:“當時,我只有一個想法,先進的設備可以引進,但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一套新工藝,把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為此,他一撲心地投入到研發工作中,潛心分析研究國內外相關資料,總結經驗、尋找路徑,最終獲得成功——電磁制動的冶金效果得到極大改善,有效提升了鑄坯質量,僅冷軋汽車鋼鑄坯的夾雜廢品率就降低了60%以上。
多年來,金百剛憑借不懈努力,破解了一個又一個生產和技術難題,取得了一項又一項創新成果。他主持和參與研發的國家級、省部級、鞍鋼集團級科研攻關項目達57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7項、企業專有技術72項,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遼寧省科技進步獎等各類獎項90余個,并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團隊的共同努力,更離不開鞍鋼良好的創新環境。”2016年9月26日,在首屆“鞍鋼楷模”表彰大會現場,金百剛身披綬帶,接過“敬業愛崗楷模”證書后激動地說。展望未來,金百剛表示:“將繼續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在熾熱的爐前淬煉火熱的鋼鐵人生,為新鞍鋼的輝煌明天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冶金報》(2023年03月01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