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成功找辦法,不為失敗找理由。這句話在新余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檢測中心煉檢車間得到了充分驗證。2021年以來,新余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檢測中心煉鋼檢驗車間1-7月份到齡退養、因病退養共16人,是該中心缺員幅度最大的車間。若不及時合理的崗位優化,將無法滿足現有的生產高位運行模式,生產檢驗、員工帶薪休假將無法進行。為此該中心煉鋼檢驗車間不等不靠,堅持眼睛向內,強化管理,敢想敢干,卓有成效地進行了改革創新,用三招破解了人力資源瓶頸,這一筆賬算下來節約了人力成本44.1萬元。
第一招培訓。強力推進全員崗位培訓。為實現資源共享奠定基礎。面對人員不斷減少,在職的其他崗位人員又難以勝任、既無新人員補充的情況下,車間一方面加大了崗位的互動培訓,要求員工利用停機、空閑等時間,通過互結對子、互拜師傅的方式相互學習,使得“一崗多能”員工達一定比例;另一方面采取培訓加分、與金牌(星級)員工評價掛鉤等措施來實現更多的員工擁有“一崗多能”,為班組長依據生產實際機動靈活,調動崗位人員解決人手不足奠定了基礎。
第二招優化。優化崗位流程。充分發揮休息、崗位空閑人員支援作用。針對鋼一區板坯修磨主要在早、中班的工作特點,將原精整檢驗、發運崗位整合為一個崗位即精整檢驗發運崗位,該崗位原則上由紅編檢驗崗位人員或熱送判定人員接替,遇鑄坯大量下線或修磨量、發運量大時,班組啟動崗位支援來解決。每班可減2人,4個班減8人。針對鋼二區的工作特點,首先將鋼二區的精整檢驗、發運崗位整合為一個崗位,同時,加強與生產單位的溝通協調,強化精整檢驗把關職能,做到不合格鑄坯未經檢驗人員系統判定不允許流轉。另一方面將純發運工作交由生產單位,生產單位現有發運人員各一人,此項工作已順利實現每班減1人,4個班合計減4人。
第三招整合。整合崗位資源。在鋼二區針對板坯精整修磨主要集中在早、中班的工作特點,將每班的精整檢驗人員分成2人一組,采取上一天休息一天的工作方式,有效破解員工帶薪休假和人手不足的問題。另外在線棒大班通過智能化改造將標牌打印、掛牌等劃歸生產單位,職工利用休息時間頂崗等方式,在新增棒二檢驗線而中心未增人的情況下,確保了各項檢驗工作的正常運行。(張俊 顧曉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