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孫萌 蘭天碧
鞍鋼股份冷軋廠彩涂分廠作為鞍鋼集團冷軋產品系列中的高端產線,擁有雄厚的技術裝備和研發生產實力。然而這條產線在剛開始投產后卻連續虧損,2020年,鞍鋼股份冷軋廠按照鞍鋼集團深化改革要求,將走到“生死邊緣”的彩涂分廠確定為市場化改革試點單位。此后不久,捷報頻傳——當年第三季度,連年虧損的彩涂分廠實現扭虧為盈并保持連月盈利。2021年,該廠更是盈利1.7億元。
今年初以來,在鋼鐵市場復雜多變的形勢下,這個只有50多人、2條產線的小廠依然保持著盈利的良好態勢,自改革以來已為鞍鋼集團創造超過2億元的利潤,成為名副其實的“明星產線”。
管理者扎根一線 找癥結破難題
2020年7月份,彩涂分廠迎來新一任黨支部書記、廠長鄭昊。剛一到任,鄭昊便帶領管理技術人員一頭扎進了生產現場,通過深入細致的排查和科學嚴謹的判斷,最終找到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的癥結——運行效率低,生產速度不達標。
從投產開始,彩涂線的生產速度最快時也只有每分鐘95米,從來沒有達到過每分鐘120米的最高設計標準。速度慢,效率就低,噸材綜合能耗就會變大,成本自然就高。為產線提速是解決效率問題的最佳方法。然而,該廠職工們并不贊同這個決定:“穩穩當當開到95米有啥不好滴,十幾年都這么干過來了,這不是折騰人嗎?”“咱們的活套小,存儲量不夠,設計上有先天缺陷,沒法提速!”
接連不斷的反對聲并沒有動搖鄭昊和班子成員的決心,他們每天堅持到現場研究改進措施:從打破管理界面解決卡鋼事故、重新標定活套、消除導板多余動作,到固化爐改造、使用機器人……半年后,2條產線的生產速度穩步提升至設計極限能力,效能隨之提升20%,噸材燃動成本降低10%。
速度提上去、成本降下來,企業收益和職工收入顯著提高。2021年,彩涂分廠人均漲薪37%。2022年,主要崗位職工工資總額平均每月過1萬元,當初的反對聲逐漸變為贊嘆聲:“這樣的干部,我們服氣!”
一線職工全面參與管理
走進彩涂分廠廠房,在生產線尾部操作出口處,機器人正揮舞著“手臂”進行著上套筒、貼標簽、粘膠帶等工作。只見它將一張標簽貼到鋼卷的指定位置,然后用“手指”在標簽上輕輕一抿,讓標簽粘得更牢固。據了解,這些機器人的仿真操作是由彩涂分廠的一線職工“教會”的。
為避免個別技術改造與實際情況不匹配、操作人員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熟悉改造后的設備操作等問題,彩涂分廠在技術改造過程中直接讓大量一線職工前期介入,所有項目都有一線職工全程參與。該廠職工們從崗位需要、工藝需求等角度提出改造建議,讓改造與現場情況更加契合,參與設備調試也成為職工接受操作培訓的內容。
一線職工是先進技術應用的直接受益者,具有強烈參與技術改造的內生動力。彩涂分廠充分激發一線職工“主人翁”責任感,引導激勵他們根據現場堵點、痛點找到管理提升的切入點,以精益管理促進降本增效。
涂料是彩涂分廠原材料消耗的“大頭”,費用約占加工成本的60%,而其降本難點就是統計繁瑣、顏色繁多。為解決這個難題,彩涂分廠實施“機器人運涂料桶和涂料庫管”項目,涂機室操作工黃志斌、洪巖峰深度參與項目的開發。該廠在采納他們提出的改進建議后,設計機器人在運涂料桶的同時,后臺庫管系統會對每桶涂料的使用全流程進行跟蹤,一桶一碼,精確統計消耗,涂料降耗實現了重大突破。
目前,彩涂分廠50名生產操作人員全部參與到企業生產組織、技術革新和管理提升的全過程,展示出新時代鞍鋼工人高度的使命自覺和創造活力。
市場化運營激發創新創效活力
改革不合理規章制度的關鍵是激活企業職工的能動性,激發企業內生動力。涂機操作崗位職工是彩涂分廠改革最先獲益的一批職工。
彩涂板生產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涂料桶,如何處理這些危險廢物一直是個難題。經過詳細調研、準備和測算,彩涂分廠決定推行市場化運營,將降低危險廢物產生作為首個專項績效指標在涂機操作崗位全面推廣。
彩涂分廠與涂料的生產廠家一同研究,在涂料桶內壁加裝一個塑料袋,涂料使用后,將塑料袋摘除,涂料桶就不會被污染了。“清潔桶”統一回收,職工按數量對應提成,每個桶可提2元。經計算,該廠職工僅靠提成,每月人均就能增收1000多元。
針對一線班組因為用人機制不靈活導致創新創效活力不足的問題,彩涂分廠優化崗位編制設置,實施全員競聘上崗,施行班組分層承包,劃小績效單元。
“新班組新風氣,大家自由組合走到一起,一心想著干工作?!边@是彩涂分廠實施班組承包制后,丁班班長張明鋼為新組員們做“開班動員”時說的話。干了十幾年班長的張明鋼憑借自身綜合實力競聘為丁班班長。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老班長有了新“權力”——自由組建班組團隊。他抓住這次機會,重新梳理班組人員和技術結構,從其他班組選聘涂機室崗位2人、出口崗位1人,組成新的班組。
很快,丁班的成材率、能源消耗、設備故障率等指標便名列前茅,成材率率先穩定在99.7%以上。
“三結合”成效顯著
“一打電話就說忙,你能忙個啥,我還不知道現場是啥樣嗎?”彩涂分廠點檢員徐英杰的父親是個“老鞍鋼”,十分不理解兒子的點檢崗位能忙到哪里去。徐英杰被父親磨得沒轍,正巧彩涂分廠要在周末組織一場“職工家屬參觀產線”活動,立馬給老父親報了名。
靈巧敏捷的工業機械臂,有序運行的無人天車……彩涂分廠的智能化、數字化設備讓“老鞍鋼”大為驚嘆。徐英杰對父親說:“我前陣子忙,就是和團隊在一起研究怎么能更好地開發使用這些‘高科技’,等智能設備步入正軌,我一準兒拉您去兜風?!?/div>
徐英杰說的“團隊”就是由班子成員、技術人員和一線職工組成的“三結合”攻關小組。兩年來,彩涂分廠共組建了8支“三結合”團隊為技改項目做支撐。
比如在固化爐改造項目中,該廠副書記劉其濱,技術人員劉鴻飛、張晨,操作工岑峰、周政組成第一支“三結合”團隊,改進固化爐工藝,實現負壓生產,杜絕氣體外溢,同時創新應用濃縮轉輪工藝,對揮發性有機物進行吸附處理,回收率達到95%,一舉解決了困擾彩涂多年的異味頑疾。
在無人天車項目中,“三結合”團隊再次顯示合力的巨大優勢。產線效率提升助推各環節提速,彩涂線兩個機組共用一臺天車卸卷,天車每3分半鐘必須完成一次鋼卷吊裝,時間非常緊張。為此,該產線操作人員貢獻了大量的智慧,調整過跨車的應用邏輯,修正應急卷位的布置,優化排產方案,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也積極獻計獻策,使項目以最符合實際的方式完善功能、不斷優化、提升效率。在各部門的通力配合下,僅用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項目投運,實現了投產即達效,跑出了領先行業的“彩涂速度”。
《中國冶金報》(2022年11月15日 06版六版)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宋玉錚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