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付會文
第四季度以來,河鋼集團唐鋼公司堅持以技術進步為抓手,持續深化降本增效工作,緊緊圍繞重點領域深挖潛力、精準攻關,努力為各產線提供成本最優、高效穩定的動力介質。
該公司動力部生產室副主任陳曉偉主要負責唐鋼新區產線煤氣利用與平衡工作,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回收煤氣來提升自發電比例,從而減少外采電量,降低電費支出,是他和同事們攻關的重要課題之一。
陳曉偉和同事們認為想要提高自發電量,首先就要提高煤氣回收量及利用率。提高煤氣回收量要合理組織煤氣系統的平衡,在首先保障各生產單元煤氣使用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發揮煤氣儲柜緩存作用,做到應收盡收。
走進調度室,迎面就能見到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各單元之間回收與輸送煤氣的數值,一組組綠色線條將煤氣回收利用的情況直觀盡顯。
“近期我們對煤氣平衡方案又進行了優化,對各生產單元煤氣使用進行分級管理,并根據各產線生產計劃進行錯峰供氣。此外,我們還根據發電系統負荷情況調整煤氣柜容與放散壓力匹配關系,充分發揮煤氣柜的谷吸峰吐能力,最大限度減少負荷波動,保證發電機組低燃耗運行。”陳曉偉指著大屏幕上變化的數字說道。10月份,唐鋼新區環比節省外購電246萬千瓦時,節省電費137萬元。
實現高爐煤氣零放散、轉爐煤氣應收盡收后,制約自發電量提升的還有煤氣燃燒發電后煙氣中的氮氧化物含量。如何發揮現有裝備作用,在保證氮氧化物排放滿足環保要求的前提下,實現煤氣利用率提升?這個難題又讓陳曉偉和他的同事們開啟了“頭腦風暴”。
“多發電就要多用煤氣,但是煤氣燃燒后會產生氮氧化物,煤氣用量如果提升,那么氮氧化物總量肯定也會升高。”在課題攻關會上,該公司生產室主任王榮耀說道,“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通過調整高爐煤氣、轉爐煤氣摻燒比,實現最佳空燃比,讓煤氣更充分燃燒,來減少氮氧化物呢?”
“對,應該會有作用。但我覺得要想真正解決問題,還要在處理氮氧化物的脫硝系統上下功夫。”陳曉偉提出自己的想法。
“咱們的脫硝系統采用SN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硝技術,在目前環保條件下,已達到最大處理能力。”熱電作業區值班作業長楊溢說道。
“所以想要突破,只有技術創新這條路!”陳曉偉接過話茬。
經過攻關小組集思廣益,該公司初步確定了在優化空燃比的同時,對現有脫硝系統所用藥劑進行改善的方案。通過將原有液態脫硝劑用固態脫硝劑進行部分替換,并進行多批次不同劑量的投放試驗,對數據進行模型化分析后,攻關小組確定出最優配比方案,在工藝優化后,脫硝效率大幅提升。
《中國冶金報》(2022年12月13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