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萍
“推進鋼鐵行業能效提升,是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降低鋼鐵行業碳排放、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2月9日,在鋼鐵行業能效標桿三年行動方案現場啟動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鋼鐵行業低碳工作推進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毛新平指出,在當前“雙碳”背景下,鋼鐵行業能效提升意義重大。
“目前,世界各國就碳中和問題已達成了基本共識?!彼榻B,面對全球碳中和的發展大趨勢,我國面臨的挑戰巨大。一是碳減排時間短、任務重。我國碳排放量大,占全球30%,但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只有發達國家的一半,減排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二是經濟轉型升級壓力大。經濟發展任務艱巨,傳統“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產業占比仍然較高。三是能源系統轉型難度大。“一煤獨大”嚴重制約減排發展。據統計數據,2019年,煤炭占我國能源消費的58%,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80%。
毛新平介紹,國務院已出臺相關文件明確了2030年碳達峰的具體目標,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黨的二十大也明確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這傳遞出了兩個重要信息:一是碳達峰碳中和作為國家戰略,必須高度重視;二是強調穩妥推進,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平衡?!彼f道。
“通過技術進步,鋼鐵工業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毛新平介紹,在節能方面,近40年來,我國通過單體設備節能、工序節能及重大節能技術的普及、推廣和應用,噸鋼能耗由2.04噸標準煤當量降至0.545噸標準煤當量,下降幅度約為73%;在減排方面,近30年來,噸鋼二氧化碳排放量由3.87噸下降至1.89噸,下降幅度約為51%。“應該認識到,在“雙碳”背景下,我國鋼鐵工業面臨著諸多問題?!彼赋觯虽撹F產能總量大、以高爐—轉爐為主的流程結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行業集中度不高等挑戰外,現在鋼鐵行業還面臨著來自下游行業,即市場對鋼鐵生態材料提出迫切需求的挑戰。
他認為,低碳發展將構建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優化工藝流程結構、推動行業技術革命、促進行業智能化升級、加快推動多產業協同、協同促進環保治理等。可以說,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過程,是鋼鐵工業技術創新能力全面提升的過程,是綜合競爭力顯著提高的過程,更是從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邁進的過程。
對此,毛新平介紹,《鋼鐵行業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術路線圖》已于今年8月份發布,提出了鋼鐵行業實現碳中和的愿景,明確了六大技術路徑。“在這六大技術路徑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系統能效提升?!彼榻B,系統能效提升是通過應用深度節能技術與裝備的升級改造,實現能源精細化管控,余熱余能應收盡收,做到全系統極致能效。
“能效提升涉及采礦、選礦、煉鐵、煉鋼、軋鋼全流程技術進步和工藝、裝備、智能制造等全方位技術創新。”毛新平特別說道,“實現極致能效不僅要把現有技術發揮到極致,而且還要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新流程,特別是變革性、顛覆性技術。”
毛新平指出:“碳達峰碳中和將給我國經濟社會帶來系統且影響深遠的社會變革,是一次深刻的產業革命,更是一次極具挑戰的科技革命。鋼鐵行業實現碳中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科學制訂周密的行動方案,通過開展系統性工作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