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以“‘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合作新格局、新機遇、新未來”為主題的“2022‘一帶一路’經濟與環境合作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來自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相關領導、專家和企業家以及“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駐華使館和國際組織代表200余人出席論壇。
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孫曉華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并表示此次論壇旨在加強經濟交流與合作的同時,共同應對環境危機、能源危機、生物多樣性危機,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共同攜手推進全球環境治理,共同建設美麗清潔的世界!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開幕式發表主旨報告,他指出: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理念引領不斷增強,交流機制不斷完善,務實合作不斷深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倡議引領不斷強化;二是“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伙伴關系不斷深化;三是海外建設項目的生態環境管理不斷加強;四是與共建國家能力建設合作力度不斷提升。
?論壇致力于推動雙邊合作、三方合作、多邊合作與區域合作,積極探索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沿著綠色、高質量發展方向深入開展務實合作。部分積極參與“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優秀單位和企業入選2022“一帶一路”綠色供應鏈案例,鑫聯科技以“馬來西亞地區開展重金屬固危廢綠色回收”的優秀案例,成功入選“一帶一路”綠色供應鏈案例。
變廢為寶 入選綠色供應鏈案例
據了解,此次與鑫聯科技一同入選的還有匯豐銀行(中國)、富士康集團、中天鋼鐵集團、3M中國等眾多國際知名企業。鑫聯科技此次入選項目是以“技術輸出+現金投資+經營管理”的方式參與馬來西亞地區鋼鐵煙塵資源化利用產業。鑫聯科技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緊密合作打造的“資源產品-廢物-再生資源”循環,對馬來西亞地區的鋼鐵煙塵等含重金屬固危廢進行資源化清潔利用實現鋼鐵煙塵等含重金屬固危廢的“變廢為寶”,并依托云南省邊境區位優勢,以國際貿易方式將資源化產品進口到其云南基地進行深加工處理。這一典型的綠色供應鏈模式,成為我國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地區經濟與環境合作的又一張優秀名片。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鋼鐵生產和出口大國。長期以來,馬來西亞鋼廠產生鋼鐵煙塵的處理量比例較低,存在有大量堆存未經處理的有價值可循環的鋼鐵煙塵。堆存的鋼鐵煙塵不僅對當地環境產生潛在威脅,同時也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2016年,鑫聯科技為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開始考察并籌劃建立馬來西亞固危廢處置基地,并逐步對意向項目開展技術支持。項目以馬來地區鋼鐵煙塵為原料,使用回轉窯揮發還原工藝,對鋼鐵煙塵進行資源化利用和環保處理,產出的次氧化鋅粉再經國際貿易進口到鑫聯科技云南基地進行濕法工藝資源化處理,產出鋅錠、鋅合金、銦錠、硫酸鉛等產品。目前,鑫聯科技已在馬來西亞初步建成處理能力7萬噸/年、年產次氧化鋅1.6萬金噸的火法處置基地。這一項目的成功實施,有力提高了當地鋼鐵煙塵等含重金屬固危廢的開發利用能力,對改善地區環境、發展區域經濟做出積極貢獻,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國對原生金屬礦石的進口依賴。
合作共贏,推動全產業鏈高質量可再生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是能源、資源的集中生產區和消費區,綠色供應鏈建設的產業基礎較為薄弱。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資源市場和設備制造國,中國持續深化可再生資源領域國際合作,業務遍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鑫聯科技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圍繞在更高水平上融入和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鑫聯科技不斷深入挖掘全產業鏈優勢,通過現金出資、技術輸出、合作經營、資源互換等方式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地區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為促進全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貢獻中國力量,為我國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提供優良實踐。
鑫聯科技作為專業從事含重固危廢資源化清潔利用和無害化環保處理的高新技術環保企業,經多年技術沉淀和創新研發,遵循綠色制造理念,資源化產品已獲得INTEK GIF、GRS、SGS RoHS等多項國際認證。目前,鑫聯科技先進的環保技術及裝備也已應用到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埃及等國家的多個項目。未來,鑫聯科技將進一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的深度合作,探索更大的市場空間,為更多國家和地區提供綠色低碳的重金屬固危廢綜合處理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