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尹松松 王耀威
“3臺海水循環泵水量多,2臺海水循環泵能否保證機組穩定運行?”近日,在首鋼京唐能源與環境部李艷奇創新工作室,每次談到優化海水循環泵運行方式時,都會陷入僵局。“那咱就算一算,試一試。”該公司能源與環境部300兆瓦集控工張漢鋒大膽提出要探索優化運行方案。
該公司能源與環境部300兆瓦發電機組采用海水直流冷卻方式,2臺發電機組配備4臺海水循環泵,根據不同季節海水溫度變化調整水泵運行方式。該部按照操作規范,冬季采用“三用一備”的運行方式,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崗位職工發現渤海灣冬季海水溫度低于設計溫度,3臺海水循環泵供應水量過高,容易導致凝結水溫度過低,造成回熱加熱凝結水抽汽量增加,影響發電機組熱經濟性。
雖然能通過關小出口閥門或開啟回流閥門來控制水量,但還是會造成水泵電能浪費。為了確定海水在多少溫度值時可實現2臺海水循環泵運行,張漢鋒帶領班組成員不間斷地詳細記錄了入口海水溫度,以及與海水溫度變化相關的冷凝水溫、抽氣消耗量、閥門開度等各項參數變化情況。同時,他們還比較了2臺發電機組的運行差異,摸索出了機組運行對海水溫度變化的敏銳度,以保證改變運行方式后2臺發電機組均能安全穩定運行。
每隔一段時間,張漢鋒都會拿著一沓記滿參數的紙組織班組和創新工作室成員討論,“一切以數據為準,千萬不能有差不多、估計等模棱兩可的結果出現。”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他們終于完成了論證,找到了改變水泵運行方式的最佳時機,當海水溫度降低至10攝氏度時,環境溫度降低至0.5攝氏度左右,可以退出第3臺海水循環泵的運行。同時,通過不斷地嘗試,他們還摸索出了控制海水循環水進、出口門開度的規律和春季第3臺海水循環泵投入的條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法,通過實際運行驗證,有效滿足了發電機組穩定運行的要求,每年可節約水泵電費210多萬元,同時節省供電煤耗資金40多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不僅如此,他們還通過優化參數,使凝結水溶氧得到降低,有效避免凝結水系統設備的氧腐蝕,提高了設備長期運行的安全可靠性。該項操作法獲得首鋼京唐公司最佳操作法二等獎。
《中國冶金報》(2023年11月16日 02版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