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鄂博是座寶山,是包鋼主要原料基地。包鋼幾代人勵精圖治,圍繞綜合利用好白云鄂博礦產資源,堅定不移加快建設智慧礦山、綠色礦山、人文礦山步伐,如今的白云鐵礦活力盎然,綻放新的時代光彩,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答卷。
沉浸科技藍海
就是這么炫!科技感滿滿的遠程操控艙,6塊屏幕組成的高清監視器……一番操作下來,數公里外的礦用挖掘機就能服從指令,順從作業。
白云鐵礦采礦作業部區域技術主辦劉躍龍在操作臺上一邊操作一邊說,“遠程操控讓新入職的挖掘機司機降低了上手難度,增加了信心。”不僅如此,礦用機械智能化遠程操控項目的研發及應用,讓駕駛員從“黑領”變身“白領”,解決了駕駛員在礦山穿孔和采裝作業現場環境差,精神壓力大,甚至有引發職業病的風險,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重型礦運車輛、電鏟、鉆機作為露天礦場的主要開采設備,其智能化改造升級更是推進礦山“數智化轉型”的重要一步。
針對挖掘機遠程操作特性,白云鐵礦還開發了自適應挖掘、起重臂軟著陸、傾角控制等安全智能運行功能。打造國家級5G智能無人駕駛礦車示范樣板工程,填補了存量礦用汽車智能改造國際技術的空白。搭建4套抗磁場工業無人機,通過平臺的傾斜攝影和圖傳設備,滿足礦區三維GIS建模、生產數據智能計算、地質數據采集、輔助邊坡采場巡檢監測等生產需求。
基于統一的數字空間,形成集可視化高度融合的生產指揮調度平臺、高可靠性安全監測及設備安全運行保障平臺、高效率信息化管理平臺為一體的“流程貫通、業務融合、智能場景監控”的智能礦山操作系統,智慧礦山建設取得了新成效。
同時,白云鐵礦還大力推進智能供水系統建設,整合了白云鐵礦的日常用水智能計量、泵站自動啟停及遠程控制、管網漏點分析、蓄水池儲水量監測、用戶用量智能分析等,實現水資源合理調配,為白云鐵礦綠色礦山建設打下良好基礎;自主研發發動機自動清洗房,實現一鍵式操作,改善了清洗作業環境,降低勞動強度;數控切割通過數控系統有效控制和提高切割質量和切割效率……老一輩礦山人的夢想,正在通過“智慧礦山”建設而變成現實。
打造純凈產線
暢游科技藍海,不僅僅是沁潤出數字化科技礦山,更為白云鄂博富集的礦產資源低能、低耗充分利用,打造出最純凈的開發利用新模式。
為打造高效節能降耗優質設備,白云鐵礦通過調研,確定以永磁直驅系統取代異步電動機驅動帶式輸送機的思路。從而打破傳統異步電動機驅動結構的局限性,升級改造使用了一種水冷大功率永磁同步電機直接驅動帶式輸送機的直驅方式,實現高效節能機電一體化零傳動;優化套料切割程序進行全時、自動、高效、高質量、高利用率的數控切割,并通過引進樹脂砂生產線,全自動震動篩等新工藝,有效降低現場粉塵濃度,優化作業環境,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優化破碎運輸工藝。同時,在白云鐵礦8號轉臺附近新建一座粗破碎站,處理主礦以及未來東介勒格勒的礦石,改造完成后實現破碎產品粒度可為0-200毫米。
多年來,白云鄂博礦還在資源保障、綜合利用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全面提升生產能力。全力推進東介勒格勒探轉采、主東采場地下開采可研、排土場礦石回收再利用研究、含鐵巖等低品位自有資源利用等多項重點項目,高質量保障包鋼原材料供應。同時,積極配合中科院、地科院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深入開展白云鄂博礦產資源接續和綜合利用工作,在白云鄂博礦床開展反射地震-重力-磁法-電法綜合勘查技術方法示范,并取得顯著的勘查成果。
白云鐵礦深入貫徹包鋼(集團)公司打好“資源牌”發展思路,從廢巖和路料中做“鐵”文章,利用極少的投入,產生巨大經濟效益。不丟棄、不放棄每一塊含鐵巖,讓資源發揮最大效能。白云鐵礦大力開展實施路料生產統提檔升級改造,通過“點石成金”的做法,預計年可選粗精礦30萬噸,創利近8000萬元,實現礦產資源接續、減輕公司礦石成本壓力,真正實現產線純凈化。
建設綠色礦山
實現資源集約利用,作一個敢擔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就要形成節約高效、環境友好、礦地和諧的綠色礦業發展模式。
2021年,白云鐵礦以包頭市打造“無廢城市”和包鋼(集團)公司“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相關要求為指導,以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為目標,推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全面完成地環治理(三期)、主東采場膠帶排巖除塵系統建設、礦石破碎區域及鐵路裝車站場除塵系統建設3個環保項目并通過驗收。
白云鐵礦還十分重視綠化工作,共三期地環治理工程中,工作主要圍繞可綠化范圍內綠化種植、排土場平整恢復以及采場邊坡治理及監測,均已高質量開展實施。截至目前,除建筑覆蓋區、工藝裝置區、采場內部、運輸道路以及原始地貌區域等嚴禁綠化或無法綠化的區域之外,綠化區域40平方千米,綠化面積達到100%。
2014年8月,白云鐵礦正式被評為第四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2017年9月被評為優秀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2020年1月進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白云鐵礦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結合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新建4萬立方米蓄水池,收集廢水、雨水和采場地下水等,用于采場和公路灑水降塵,徹底解決了白云礦區在夏季用水高峰時不能正常供水問題。
白云鐵礦還組織職工對蓄水池四周場地進行平整,安裝圍欄、修筑護坡。同時在周邊區域選取360余畝空地,栽種綠植 ,以實際行動改善礦區和采場周邊生態環境。
賡續紅色基因
幾代礦山人致力打造智慧礦山、綠色礦山,實現環境友好、地礦和諧,源于礦山人特有的紅色基因。
包鋼白云鄂博鐵礦地處包頭市達茂旗腹地。“齊心協力建包鋼”歷史佳話蘊含著當地群眾默默的無私奉獻精神,白云鐵礦高質量發展歷程,也是一首企地合作、民族團結的奮進之歌。一直以來,白云鐵礦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用真心、動真情、下真功,以實際行動讓當地群眾共享企業發展成果。白云鄂博鐵礦職工醫院因搶救草原英雄小姐妹而家喻戶曉,為當地群眾量身打造的“治病三優先”政策,被礦區人民譽為救命醫院,如今仍在服務著一方百姓。出資修建通往百靈廟的公路、架設新寶力格22公里供電線路、為分散的牧戶接通自來水、集中拉運草料、為牧區捐贈鋼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幫助牧民發展家庭旅游、修理機械、整修網圍欄等等,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在白云礦區至今傳唱。2019年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白云鄂博鐵礦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
如今,白云鄂博鐵礦賡續紅色血脈,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大工業園區建設,傾力打造白云鐵礦礦山景觀,讓白云鐵礦這一名片更加靚麗。白云鐵礦充分發揮地緣和資源優勢,與地方謀求在更多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加強合作、增進團結,推動一體化發展,打造地企合作典范,在更高起點上共商民族團結進步大計、共謀和諧發展新篇。
培育礦山文化
白云礦山獨特的地質風貌造就了鮮明的礦山文化。為展現白云鄂博鐵礦建礦60多年優良政治傳統、紅色文化基因和深厚歷史積淀,致力打造礦山活力氛圍,全面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白云鐵礦黨委在不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上,經過整理、凝練具有代表性的藝術成就,在礦山少年宮開辦數個特色書畫工作室,在彰顯礦山文化的同時助力地方文化建設。
白云鐵礦后勤服務部職工——邱春霞,憑借極具代表性的烙畫技藝,成功申報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鐘南山》等作品被各大主流媒體競相宣傳報道。
在白云礦區,像這樣融合了礦山獨特風韻的藝術創造,還有以白云鄂博地區特有的鐵花為號的鐵花草堂主人苑希堯。正是這一方水土,造就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多年的勤學苦練,最終集書法、繪畫、篆刻、編撰于一身的苑希堯,成為礦山藝術的先行者。
白云鐵礦保衛部黨支部書記孫向陽在追求藝術道路上,主攻的就是臨摹能夠體現礦山硬朗風骨的張猛龍碑。幾十年的沁潤,終究形成礦山風骨書法、繪畫名家。
一切因熱愛而堅守,一切因礦山而獨特。特有的創作環境和藝術淬煉,撐起白云鐵礦文化內涵,也成為白云鐵礦干部職工凝心聚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