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以來,河鋼將河鋼塞鋼打造成“一帶一路”建設樣板工程的故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在歐洲大地的生動實踐接連見諸中央媒體,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攝制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大型紀錄片《通向繁榮之路》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第四集《心手相連》中記錄了河鋼塞鋼及其所在的城市,因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重現繁榮的故事;以“文化絲路”為主題的《美美與共》在央視首播,講述了雙方團隊攜手共建美好家園的故事;以河鋼塞鋼的故事為原型的廣播劇《鋼的交響》在“中國之聲”播出,在央視新聞、央視頻、云聽客戶端同步上線……
河鋼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鋼塞鋼重要指示精神,將河鋼塞鋼打造成“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標志性工程,鋪展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時代畫卷,也向世界遞上了一張中國鋼鐵工業的新名片!
牢記囑托——
不負使命不負時代
這注定是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史上一段不朽的傳奇。
塞爾維亞的支柱性企業斯梅代雷沃鋼廠曾經被譽為“塞爾維亞的驕傲”。時光流轉,該鋼廠因長期虧損陷入瀕臨倒閉的境地,在相繼遭受企業破產、出售、政府1美元回購、國外企業代管等種種坎坷后,被迫組織國際招標但均未成功。
2016年4月份,河鋼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成立了河鋼塞鋼。同年6月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鋼塞鋼,要求河鋼言必信、行必果,把河鋼塞鋼打造成中國與中東歐國際產能合作和“一帶一路”建設樣板工程。
圖為河鋼塞鋼新燒結廠。(河鋼供圖)
河鋼以行動兌現承諾,一系列舉措全面鋪開——針對裝備陳舊、工藝落后的問題,先后派出11批次、200余名技術專家進行“起底式”把脈問診,聯合制訂改進方案;把河鋼塞鋼供應鏈、客戶端嫁接到河鋼全球采購網絡和客戶端,保障多元化、低成本、穩定性的原料供應,利用遍布110多個國家的4.4萬個客戶資源,讓河鋼塞鋼產品市場由中東歐逐步拓展到西歐、東南歐等地區,以及美國等國家;圍繞人才隊伍培養,舉辦8期來華培訓和3期境外培訓,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基礎和持久動力。
7年春華秋實,7年攜手共進。時間記錄下這樣一個個標志性時刻——僅半年時間,河鋼塞鋼就扭轉了連續7年虧損的局面,實現全面盈利;7年來,河鋼塞鋼累計粗鋼產量超過900萬噸,營業收入超過60億美元,連續4年蟬聯塞爾維亞第一大出口企業。
這組數字,記錄著河鋼塞鋼的滄桑巨變,也讓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生活透出“暖人的溫度”。河鋼塞鋼的發展不僅使原有5000多名員工有了可靠的工作崗位,每年還為當地提供200個新就業崗位,鋼廠供貨商間接提供的16000多個崗位也有了穩定保障。
2004年入廠的“老員工”、河鋼塞鋼環保部門經理柳比卡·德拉克對企業的“蝶變”由衷贊嘆:“廠區的環境一天比一天好了,我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
踐諾于行——
打造歐洲極具競爭力鋼鐵企業
在2022年的歐洲金屬板材加工技術展覽會上,河鋼塞鋼展位吸引了眾多客商駐足參觀。河鋼塞鋼首席運營官(COO)瓦拉丹·米哈伊洛維奇感慨萬千:“這幾年,市場形勢比較嚴峻,可我們從未停止生產,保持了穩定生產態勢,贏得了客戶的信賴。”
置身歷史長河,更能讀懂這份感慨的意味深長。
河鋼在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之初,就清晰定位:不僅僅立足于救活這個企業,更承載著“代表中國鋼鐵工業高度”的戰略擘畫,全力建設“歐洲極具競爭力鋼鐵企業”。
一是優勢技術輸出,打造歐洲節能工廠。河鋼累計投入超過2億美元建設實施綠色高效生產工藝改造項目;向其輸出自有20多項知識產權技術,有效解決了收購初期鋼廠裝備陳舊、生產能力不足等問題;建設實施熱軋粗軋機等100多項技術改造項目和高爐煤氣回收柜、180平方米燒結機等新建項目。
二是推進資源高效配置,打造新型商業模式。在生產組織方面,河鋼優化資源配置,構建高效、低耗生產組織模式;在客戶優化方面,發揮河鋼德高平臺作用,拓展意大利、德國等國家客戶,進一步增加高售價地區產品投放量。
如今,一座更加綠色,資源配置更加高效的現代化工廠,正在歐洲腹地加速崛起——
工藝更綠色。高爐煤氣柜煤氣放散率基本為零,達到了國內鋼企高爐煤氣系統運行管理先進水平;新燒結機保持高效穩定運行,燒結廠排放量優于歐盟允許排放標準。
客戶更優化。今年上半年,河鋼塞鋼直供客戶比例達100%,噸鋼綜合售價同比提高69美元。
品牌更閃亮。河鋼塞鋼綠色環保項目“用現代技術減少粉塵污染”獲得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歐盟等聯合頒發的獎勵證書,河鋼塞鋼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中資企業。
架起橋梁——
書寫中塞兩國友誼新篇章
跨國經營企業,最大的問題是面臨跨國界、跨文化整合的難題。河鋼創新推進“戰略管控+本土化管理”模式,提出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三個本地化”海外經營原則,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企業“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智慧和胸懷。
“利益本地化”,共享發展成果。河鋼塞鋼的良好運營使員工收入實現大幅增長,生活水平得到持續改善。河鋼累計投入超過150萬美元用于當地建設,真正實現了“一座鋼廠幸福一座城”。
“用人本地化”,建立互信基礎。河鋼塞鋼與5000多名塞方員工全部簽訂了勞動合同,除了從國內企業抽調9名管理和技術骨干組成必要的管理團隊之外,日常生產經營主要依靠塞方員工。
“文化本地化”,凝聚發展合力。河鋼塞鋼充分尊重當地文化習俗,與當地員工和社會真正融為一體。尊重企業原有習慣,保留員工困難家庭救助基金,每年為職工家庭學齡兒童準備書包文具等。河鋼塞鋼每月向工廠團結基金支付1.8萬歐元,已累計支付超過60萬歐元。
如今,在塞爾維亞街道,中文標識越來越多,“漢語熱”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塞爾維亞人愛上了中國。
更上層樓——
書寫更多中國故事
今年2月份,河鋼為客戶生產的10206噸精品板材下線,產品用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菲律賓重點水利工程BNAQ7項目建設;今年8月以來,河鋼南非礦業銅精粉、高品磁鐵礦、蛭石產量均實現提產,分別超過計劃目標21%、25%、12%,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
一個個數字,折射出河鋼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大格局的鏗鏘腳步。
河鋼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了全產業鏈、全球化布局的海外事業發展格局,成為國際產能合作的先鋒企業。在南非帕拉博魯瓦,河鋼全面接管了河鋼南非礦業公司,幫助其筑牢中長期發展優勢,并被南非當地視為人和環境和諧相處的典范;在瑞士盧加諾,河鋼控股了河鋼德高公司,開啟了中國最大鋼鐵材料供應商和全球最大鋼鐵貿易與綜合服務商一體化的全新模式……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取得碩果,河鋼還肩負起為中國企業加速“走出去”搭建平臺、打造開放型經濟的新使命和新擔當——
搭建“走出去”平臺。河北省發展改革委、河北省商務廳、河鋼德高簽署《關于建立支持河北企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合作機制框架協議》,在建立“一帶一路”投資服務平臺等方面開展合作。
促進文化交流。河鋼積極推進與貝爾格萊德大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塞爾維亞共建“一帶一路”協同創新中心,進一步促進中塞兩國在經濟、文化等領域協同發展。
加快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河鋼與北京科技大學簽署國際教育合作協議,深入踐行“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計劃;堅持以海外公司、海外知名院校與科研機構等國際化人才培養平臺為依托,打造高層次國際化人才隊伍。
河鋼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堅定的腳步,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更多的中國方案,書寫更多的中國故事!(劉雙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