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巍 通訊員 梁夢穎
2023年以來,河鋼集團張宣科技瞄準行業發展趨勢,緊盯市場新需求,將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作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抓手,以客戶需求變化作為改進方向和創新動力,發力產品升級、結構調整、工藝優化、質量改善等工作,擦亮張宣科技品牌“金名片”。
2023年,該公司角鋼銷售量達19.3萬噸,其中合乎國網、南網高標準要求的高售價品種占比53%;特種材料產銷量同比提升260%,銷售額同比增長394%。2024年,該公司聚焦客戶需求,持續發力產品創新提質工作,不斷增強品牌勢能。
以客戶需求為改進方向
2024年1月7日,走進張宣科技金屬材料公司型材產線,當班人員正在將一張紅色的標識牌掛在剛剛下線的角鋼產品上。“你看,這張紅牌就是重點客戶、重點工程用鋼的‘身份證’。”張宣科技金屬材料公司技術質量科責任工程師劉振的話語中帶著幾分神秘,“每批掛紅牌的產品都可以‘享受特殊待遇’。”
“掛紅牌”是該公司為重點客戶制訂的特殊舉措,為進一步提升產品市場影響力和客戶滿意度,張宣科技專門制訂下發《重點客戶、重點工程用材管理規定》,接到這類訂單后,各部門在信息傳遞、生產組織協調、質量控制、物流規劃等環節分別確立“一對一”包保人員,“一站式”為客戶服務,全力滿足客戶需求。
2024年伊始,該公司就接到湖南某重點客戶一筆200余噸角鋼追加訂單,銷售部門立即提報《重點客戶、重點工程申報表》,由技術系統審核通過后,馬上按照客戶“個性化”需求量身定制技術方案,抓緊時間組織生產。翻開劉振的筆記本,上面詳細記錄著他與客戶經過深度溝通后制訂的具體技術要求。“該客戶對產品彎曲度和扭轉度的要求遠高于其他訂單產品的標準。但客戶的需求就是我們的改進方向,必須全力滿足。”劉振說。
在生產過程中,該公司嚴格按照技術要求控制,加密取樣次數,及時調整料型。同時,他們還自制了一種檢驗工具,對下線角鋼幾何尺寸、表面質量做到“支支必檢”,確保產品彎曲度和扭轉度達到客戶要求。
“我們把每一次重點訂單的完成都當作一次‘考試’,經過大家共同努力,終于交出了一份讓客戶滿意的答卷。”劉振臉上露出了微笑。
截至目前,張宣科技累計向該客戶供貨角鋼近千噸,各項指標均達到要求,收獲客戶滿滿的贊許。
以客戶需求為創新動力
“貴公司鍛造的異型耐高溫承力件樣品表面質量和尺寸控制精度均達標,可以進行下一步生產了。”2024年1月8日,張宣科技技術中心特種材料研究室主任馬瑞楠接到了江蘇某高端客戶的反饋電話,心里十分高興。
說起服務該客戶的過程,馬瑞楠打開了話匣子:“在此之前,我們和該客戶已有過合作,生產的一批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的耐高溫承力件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于是,該客戶表明了進一步合作意向,提出了異型件鍛造的制作要求。可是,我們以前從沒有做過鍛造異型件產品。”馬瑞楠一時之間犯了難,沒想到客戶帶著圖紙親自上門拜訪并提出要求,但這也讓他堅定了信心:“一定要敢于嘗試,滿足客戶新需求,拿下這筆訂單!”
此后,馬瑞楠帶領張宣科技金屬材料公司的技術團隊與客戶深度溝通,了解客戶所想所需,共同制訂合理的鍛造工藝方案。他們利用數控車床合理控制變形位置、壓下量、每火次尺寸等指標,再按照表面工藝要求進行拋光。為滿足客戶對變形量的要求,該技術團隊還開展了異型件鍛造變形工藝、表面加工精度等攻關,最終鍛出了客戶需要的異型件樣品。
“只有‘以客戶為中心’,真正地了解客戶,關注他們的需求變化,才能不斷創新、不斷突破。”馬瑞楠介紹,他們向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不僅贏得了客戶點贊,還堅定了客戶長期合作的信心。
解決了一個難題,新的問題又擺在了馬瑞楠面前,過去這類產品都是使用真空爐冶煉,隨著訂單量持續增長,真空爐的產能已不能滿足客戶需求。“我們結合模具鋼生產經驗與該產品成分氣體要求,首次使用電爐冶煉并一次性試生產成功。”馬瑞楠興奮地說。數據表明,該產品無缺口沖擊功達300焦耳以上,退火組織穩定控制在AS1—AS5范圍內,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中國冶金報》(2024年02月08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