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38歲的曹建平,是首鋼技研院用戶技術研究所腐蝕與涂裝技術一星首席工程師。從北京科技大學碩士畢業后,進入用戶技術研究所工作,至今已走過12個寒暑。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腐蝕與涂裝團隊的領頭人,他帶領著團隊秉承“創新、拼搏”的工作精神,朝氣蓬勃、銳意進取,關鍵時刻頂住壓力,取得了諸多科技成果。曹建平曾獲得首鋼優秀青年人才、技術研究院先進個人等榮譽,在2020年首鋼集團先進表彰會上,他被評為2019年度首鋼勞動模范稱號。
曹建平主要從事耐蝕鋼開發、腐蝕控制技術研究,以及冷軋板涂裝技術方面的工作。2019年主要負責推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于工業余熱利用的海水淡化技術及應用”子課題“海水淡化關鍵設備用新材料開發及應用”、北京科技大學聯合平臺“南海島礁用低合金耐蝕鋼與配套應用技術開發和示范應用”,冬奧廣場區域工業建筑防腐改造等重點項目;承擔公司科研項目“海岸大氣低合金耐蝕鋼涂膜應用技術研究”、技術研究院B類重點任務“鋼鐵產品表面處理及腐蝕控制技術研究”等基礎研究項目,為首鋼耐蝕產品推廣及基礎科研水平提升作出突出貢獻。
2016年,曹建平帶領的團隊接到了為園區的鋼結構改造提供防腐技術支持的任務。他深知首鋼園老廠區承載了一代代首鋼人的記憶,改造項目受到廣大群眾的關注。他們要利用腐蝕控制的專業手段,封存工業遺存的歷史氣息,使這片廠區的生命以另外的方式延續。這在國內是第一例透明涂裝的鋼結構改造案例,無經驗可循,而且按照工期安排,他們只有不足一年的時間,使命光榮,任務艱巨,挑戰嚴峻。曹建平帶領團隊,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在最短時間內掌握了當前各種有機涂層的特性,并發揮各自優勢,利用各個渠道獲取有效信息,進行涂層體系的匹配及優化。在實驗室進行了20種基礎原料的組分優化、12種功能助劑的成分調配、8組涂層體系的組合尋優。他們廢寢忘食、全身心投入工作中,開展了累計超過10000小時的鹽霧和紫外老化實驗,同時組織專家在現場進行了6次涂裝實驗和項目可實施性論證。在他們的努力下,最終攻克了帶銹涂裝附著力低、透明涂層耐老化能力弱、低光澤度導致透明效果差等技術瓶頸問題。2017年,團隊研發成果形成了5項關鍵核心技術及4種專用助劑和配套的涂裝技術,成功開發出了滿足設計要求的高性能耐候透明涂層,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獲得首鋼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北汽杯”北京市青年“源創新”大賽銀獎。該技術被應用于首鋼園區冬奧廣場三號高爐、四號高爐等工程,累計施工面積超過70萬平方米,工程效果受到北京冬奧組委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成為城市工業區改造的典型范例。
2017年,曹建平帶領團隊開發的低表面處理透明涂層方案獲得公司領導和設計師的認可,但如何將這項技術成功實施在園區鋼結構改造上,成為了擺在團隊眼前的最大難題。只有用得上的技術,才稱得上是成功的技術。三高爐建于1993年,長期服役以后銹蝕情況極為復雜,大部分區域涂層剝落銹蝕嚴重。為了最大化保證涂層壽命,底層處理必須干凈徹底;為了保留工業遺存的滄桑歷史氣息,需要保留一些銹蝕痕跡,為了在這個舍與得之間取得平衡,曹建平帶領團隊與業主、設計師、施工單位多次交流,無數次攀爬于100多米高的高爐上,利用簡易工具亦或測量設備,詳細了解了高爐原始涂層及銹層的附著力特點及膜下形貌,對于鋼結構的實際腐蝕情況進行了篩查,將其分為4類。然后,利用不同工具對每一類涂層及銹層進行處理,確定處理后的基層形態與涂料的匹配性。最終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鋼結構基層處理及涂裝施工工藝,通過了業主組織的專家論證會,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
為了保證涂裝施工的效果,團隊對每一批施工人員進行除銹方式、施工方法及涂料性能的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工序后持證上崗。在三高爐施工的半年里,曹建平幾乎天天泡在現場,與監理檢查除銹效果,與工人交流施工情況,隨時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優化施工方案,最終順利完成了冬奧廣場區域的改造。項目實施近兩年,經歷了酷暑、風霜、雨雪、冰雹的考驗,涂裝技術及效果獲得了領域專家及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生動實踐了首鋼重工業印跡和百年文化傳承,為未來城市園區建設和老工業區改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19年,曹建平帶領團隊團結一心、潛心鉆研、不懼挑戰、銳意進取,順利完成了海水淡化主殼體用耐蝕鋼的開發和示范工程安裝,高強鋼磷化控制技術的研究,助力首鋼產品通過日系如豐田、日產等汽車板認證,長城汽車沖壓高點控制技術開發等項目,并取得多項可喜成果。同時,繼續推進園區防腐技術支持工作和南海島礁用耐蝕鋼的開發。
曹建平說:“工作首先就要做到干一行,愛一行,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這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對于科研工作者,則需要嚴謹的科學態度,對于科學問題要求真、求實,勇于探索,要有一個猛子扎下去的深入研究的態度,透過現象看本質;對于企業的科研工作者,我們要扎根產線、服務產線,圍繞產線制造能力提升和產品質量瓶頸問題做文章,提高科研成果的可實施性,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為了建設一支博士、技術帶頭人為矛頭,科研骨干、普通成員為助力的多層次創新型團隊,曹建平和團隊成員按照院內KPI考核指標進行分工,指標落實到人,做到人人有指標,提高成員參與感與主人翁意識,按照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績效考核。他認為,人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可以取得進步。他每天利用空余時間關注最新專業信息、了解產線的變化,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還鼓勵團隊成員職稱晉升、學歷深造。他帶領團隊成員積極參加國際會議并宣講,提升了團隊知名度;定期與領域內專家交流,掌握競爭企業動態,勤于思考,提高頂層設計能力。團隊還與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科院寧波所、725所、奎克化學等建立合作平臺,提升團隊成員專業水平及創新能力。同時,加強產學研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構建產出型團隊。
“將繼續帶領團隊聚焦使命任務,堅持學習創新,圍繞首鋼產線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打牢首鋼腐蝕技術領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為新首鋼的高質量轉型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曹建平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