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遂宇公司入圍第四屆“感動龍鋼”人物,筆者有幸采訪到該單位的經理霍建平,深入了解到這支鐵軍背后的故事。
因為喜歡所以熱愛
2000年,30歲的霍建平背著行囊,跨過黃河,來到龍鋼,參與老1#高爐的建設。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感受著龍鋼滾動發展的火熱場面,他從心底喜歡上了龍鋼,從此與鋼鐵事業結緣。
霍建平帶著20人的隊伍,憑著一種“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精神立足龍鋼,發展到現在200人的“鐵軍團隊”,20年來與龍鋼緩急相濟,鼎力相助,從數百家合作伙伴中脫穎而出,堅持與龍鋼一家人共事,一體化管理,成為龍鋼鐵桿的兄弟單位。
采訪中霍建平介紹:“2017年,龍鋼公司數個環保項目密集上馬,新工業站防風抑塵網建設項目工期特別緊,沒有人敢接此項目,當時公司項目負責人找到了我,請我幫忙。領導這么信任我,我說什么都要拿下這個艱巨的任務。”遂宇臨危受命,承擔起施工任務重、工期緊的新工業站防風抑塵網建設項目。炎炎夏日,鐵軍團隊在8米多的高空作業,任憑衣服被汗水浸透,白堿一層又一層,但沒有一個人退縮,并提前12天完成任務。公司領導現場查驗時感慨道:“這才是真正的鐵軍團隊!”
今年年初,遂宇公司榮獲龍鋼公司優秀合作單位稱號,領頭人霍建平榮獲龍鋼公司多項先進個人殊榮,“遂宇與龍鋼是思想共融、夢想相同、命運相連的,我們只是外來務工人員,龍鋼卻待我們如家人,我們唯有用工程效率和質量來回報龍鋼。”霍建平接到證書后激動地說。他說在龍鋼工作,服務鋼鐵是自己的一種情懷,值得用一生去堅守。
患難與共的堅守
這支身著迷彩的“鐵軍”能征善戰,口碑越來越響亮,更是贏得了大家的信任,遇到急難險重的任務大家都會想到他們。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市場瞬息萬變。2008年,鋼鐵市場低迷,國家淘汰鋼鐵落后產能,龍鋼正值新1#、2#高爐建設,高爐能否如期投產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命運,而此時,265㎡燒結建設項目進入最后攻堅期,卻遇到料倉無法按期制作完成的困難,嚴重制約工程投運計劃。面對這根“硬骨頭”,各個工隊避之不及,項目負責人找到霍建平,請他幫忙,并告訴他按照工期倒逼,34個料倉必須在五天內制作安裝完成。從不服輸的霍建平立下軍令狀,帶領身著迷彩工友誓要將這項任務干得更快更好。五天里,他們像擰緊的發條一樣,“5+2”“白加黑”,愣是高質量如期完成了制作安裝,保障了高爐提前建成投產,整個工地的施工人員都豎起了大拇指,感嘆道:“真是一支鐵軍啊!”因為這項工程,這支“鐵軍”受到各級領導的嘉獎。
可誰又知道,那個時候的遂宇因為資金緊張,霍建平咬著牙給職工貸款發的工資。“我就是賣了所有家當,也要按時給大家發工資,苦就苦我一個,弟兄們跟著我背井離鄉干的不容易,我不能讓大家受苦。”霍建平回憶當時的情況,眼角含淚地說道。在龍鋼最困難的時候,霍建平曾墊資800余萬元,和龍鋼風雨同舟,患難與共,不離不棄,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遂宇人、龍鋼魂。
一家人共事一體化管理
隨著龍鋼生產智能化建設,為了讓“鐵軍團隊”成為金字招牌,霍建平秉承龍鋼“一家人共事,一體化管理”的理念,學習龍鋼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經驗,推行軍事化管理,統一著裝,堅持每周一升國旗,規范標準化作業、強化安全管理、改善員工衣食住行和生活環境,堅持學習上不讓一個人掉隊,工作中不讓一個人出事,生活上不讓一個人心寒。工友誰家有困難,他都第一時間送去家人的關心和溫暖,加班的員工隨時都能吃上熱乎飯,一天24小時都能洗上熱水澡,這是這些善待員工和無微不至的后勤保障,讓員工都能無怨無悔地跟著霍建平在龍鋼干。
同時,遂宇公司還學習龍鋼抓干部作風建設和員工素質提升,引進5名技術大拿專攻工程技術問題,設立18個特色團隊,成立“敢死隊”,專接各種疑難雜癥,不管刮風下雨,隨叫隨到,以鐵的紀律、鋼的執行,憑借過硬的技術和作風出色完成任務。創新研制出國內首例全封閉高爐爐前罩,大大減少出鐵時的揚塵;龍鋼展覽館建設時,館內旋轉樓梯讓上海著名設計公司為之頭痛,霍建平帶領鐵軍3天3夜完成了設計安裝;在德龍粉體項目耽擱50多天的情況下,鐵軍毅然接手,攻克多項技術難題,如期高質量完成任務,因此也獲得龍鋼公司多項榮譽。
榮譽的背后是汗水,掌聲的背后是堅持。百年龍鋼,甲子遂宇;風雨同行,攜手共贏,這是鐵軍團隊的美好追求,也是龍鋼對合作伙伴的鄭重承諾。
如今,霍建平還有一個心愿:“龍鋼公司的干部職工深深打動了我,在龍鋼我深深感受到黨的溫暖,我想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龍鋼公司黨員隊伍中的一員。” 在龍鋼公司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干事”文化影響下,霍建平已經將自己當做龍鋼的一份子,堅守在龍鋼工程項目的第一線,與龍鋼一起為實現“國內一流、行業領先”目標努力著。(閆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