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林海
“高質量發展,首先就要保持供需動態平衡,學會控制供給總量?!?/div>
“在不限產的情況下,預計今年行業利潤難有較好表現?!?/div>
“我們不應該認為鋼鐵行業沒有前景,也不能一看到市場好轉就盲目沖動。”
4月19日—21日,在由鋼之家網站主辦的第20屆鋼鐵產業發展戰略會議上,眾多業內人士對今年我國鋼材市場走勢進行了分析、預測。雖然今年第1季度國內鋼材市場的表現讓他們心中有“憂”,但行業自律強化、供需矛盾緩解及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的出臺也讓他們看到了“喜”的一面。
在需求減量中尋找
結構性增量
“從發達國家鋼鐵工業的發展歷程來看,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逐步走向成熟,鋼鐵需求總量下降將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敝袊苯鸬V山企業協會秘書長姜圣才表示,然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數字中國,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這些都離不開鋼鐵材料,都將有力支撐鋼鐵需求?!霸诮窈筝^長一段時期,我國鋼鐵需求總量將保持較高水平?!彼J為。
“預計4月—5月份,國內鋼材市場在限產預期的背景下將止跌企穩,但反彈高度有限?!瘪R鋼股份營銷中心首席營銷師夏仕卿認為,2024年,國內鋼材市場供需矛盾將逐漸緩解,鋼材價格將震蕩反彈,呈“前低后高”態勢。從具體品種來看,制造業用鋼需求仍將好于建筑鋼材,鋼材品種將延續“板強長弱”局面。
鞍鋼股份營銷中心營銷策劃室經理安宇表示,從中期來看,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能刺激消費需求、帶動相關投資,進而有效拉動和擴大內需?!捌嚭图译姼聯Q代有著萬億元規模的市場空間。鋼鐵行業在總量需求不足的同時,也有結構性增長機會,主要下游行業用鋼需求將繼續分化,‘鋼需’在減量中有增量。”他預計。
南鋼股份首席分析師、高級工程師張秋生表示,當前,考慮到需求端有政策扶持,預計鋼材市場第2季度表現好于第1季度、今年下半年表現好于上半年。“對沖經營風險是超越競爭對手的有效手段,風險防范重點要關注中厚板新增產能投放?!彼貏e提醒道,產業鏈企業必須加強市場信息收集和研判,熟練掌握金融工具。
鐵礦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亟待提升
姜圣才介紹,“十四五”以來,隨著國家高質量發展進程推進,鐵礦石產量快速上升,2023年產量比2020年增加14.3%。2023年,我國鐵礦石原礦與鐵精粉產量及增幅均達到近6年來的高位。“然而,全球經濟發展局勢的變化對我國礦產資源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國鐵礦資源安全保障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彼寡裕拔覈咒摦a量占世界的54%,鐵礦石需求占全球的60%以上,鐵礦石進口量占全球貿易量的70%,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達80%以上,進口來源集中、運輸通道單一、產業鏈安全保障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鋼鐵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鐵礦資源安全保障能力亟待提升?!?/div>
“當前,國內鋼材市場形勢依然嚴峻,減產、限產是鋼企能否扭虧為盈的關鍵,鋼企要做好長期‘過冬’的準備?!睔W冶鏈金再生資源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曹玉龍預計,今年國內廢鋼市場總體仍將呈現“供需兩弱”態勢,預計全年廢鋼均價(含稅)在2700元/噸~2800元/噸,價格重心將較2023年下移200元/噸~300元/噸。
圍繞我國焦化行業當前面臨的困難,山西亞鑫能源集團國貿公司副總經理韓鵬直言,當前的焦化行業正在煤和鋼的夾縫中求生存?!吧嫌问敲豪洗螅?0家產業集中度在50%左右;下游是鋼鐵,產業集中度在44%左右。而焦化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產業集中度低,仍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同質化競爭并未得到根本改變,焦炭品類相對單一?!彼f,“目前的定價機制使得焦化企業與上下游企業未能形成互利共贏的關系,這也是困擾焦化企業的一大問題?!?/div>
《中國冶金報》(2024年04月30日 07版七版)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宋玉錚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貞里三區26樓 郵編:100029 電話:(010)64442120/(010)64442123 傳真:(010)64411645 電子郵箱:csteelnews@126.com
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法律顧問:大成律師事務所 楊貴生律師 電話: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國鋼鐵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0701626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