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軍:
各位記者: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感受的大事。今年受厄爾尼諾現象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為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帶來了一些挑戰。為實現精準管控,確保實效,省生態環境廳出臺了《吉林省2019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一微克”行動計劃》。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韓良先生,他將為大家介紹我省2019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一微克”行動計劃的有關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李文輝先生,他們將一并回答記者提問,請媒體給予充分關注。
下面,首先請韓副廳長介紹情況。
韓良: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非常高興與大家見面,感謝各位對我省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的關注和支持。媒體監督和公眾參與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手段,在這里,我謹代表吉林省生態環境廳,衷心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幫助。
下面我介紹一下吉林省2019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一微克”行動的有關情況。
據中國氣象局及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天氣氣候形勢嚴峻復雜,極端氣象事件將偏多,預計將持續到2019年或2020年冬季。年初以來,全國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我省完成年度工作目標的風險加大。省長景俊海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副省長侯淅珉親自調度,提出要“力度不減、目標不降”,采取超常規措施,實施更精細化管控。為貫徹落實省長景俊海、副省長侯淅珉指示精神,采取超常規措施,實施更精細化管控,確保完成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目標任務,我廳起草了《吉林省2019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一微克”行動計劃》,按照規定履行了征求意見、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集體討論、法律咨詢、合法性審查等程序,經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同意后正式印發。
一、“一微克”行動計劃的工作目標
為有效控制污染物增量,逐漸削減存量,確保2019年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達到國家考核要求,我們針對全省細顆粒物(PM2.5)各類主要來源,提出了對重點行業和領域實行分區域、分時段管控,強化工程治理等措施,實現比2018年減少細顆粒物(PM2.5)排放10.32萬噸,年均監測濃度降低6.15微克,減少二氧化硫(SO2)排放1.68萬噸,減少氮氧化物(NOx)排放4.15萬噸的目標。
二、“一微克”行動計劃的主要任務
為實現精準管控,確保實效,《計劃》著力聚焦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實施“對癥下藥”、量化管控,提出了七大類23項具體任務:
一是推進能源消費清潔化,減少煤煙型污染。新增電能替代清潔供暖200萬平方米;完成2臺20萬千瓦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關停2臺33萬千瓦發電機組;拆除23臺20噸以上燃煤鍋爐,對1068臺已安裝在線監測設施的進行嚴格監管;空氣未達標地區全面完成燃煤小鍋爐淘汰,全省累計淘汰850臺以上;力爭生物質顆粒替代80萬噸散煤。
二是推進移動源低排放化,深入開展柴油車治理攻堅。完成柴油貨車禁限行區域劃定,淘汰柴油貨車0.5萬輛;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或清潔能源汽車達30%以上,力爭全省總量達5萬輛以上。
三是推進揚塵管控精細化,減少城區二次降塵污染。建立施工工地管理清單,嚴格實施建筑施工標準化管理;長春市、吉林市主次干道機械化清掃率達100%,其他各市縣主次干道機械化清掃率達9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全面消除裸露地面。
四是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降低生物質煙塵污染。對禁燒區和限燒區實施精準調控和管理,嚴密組織計劃燒除,推動秸稈離田,加快“收儲運”體系建設,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鏈條完整的秸稈綜合利用格局。
五是推進企業排放減量化,倡導綠色生產方式。空氣質量未達標地區基本完成“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任務,其他地區力爭完成65%以上;完成321座工業爐窯整治。
六是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完成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工作;實施“一廠一策”清單化管理;采暖期水泥熟料生產線錯峰停產5個月;燃煤供熱鍋爐錯峰啟爐;實行城市間、部門間聯動,開展聯合響應、會商、督導、執法,形成防控合力。
七是加強監督檢查,實行有效管控。嚴格新車檢驗,加強油品質量監督管理,加強非道路移動工程機械管控,強化揚塵執法,加強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控,實施工業VOCs專項整治,推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加強油品儲銷運體系揮發性有機物管控,開展餐飲行業專項執法檢查。
三、“一微克”行動計劃主要特點
一是科學合理測算。我們根據重點城市大氣源解析結果,運用第三代環境空氣質量預測模型,綜合考慮各類影響因素,對管控措施和實施效果進行了科學測算。二是措施精準量化。對燃煤、機動車、揚塵、生物質塵、工業塵等不同來源的細顆粒物減排措施可實現的PM2.5濃度削減值進行精準分析。三是分類差異管理。根據各地區空氣質量情況,提出差異化目標,集中主要精力和財力解決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和重點領域的大氣污染問題。
為保障《計劃》順利實施,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積極與省直各有關部門配合聯動,督促各市(州)人民政府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同時,加強考核問責,對工作措施落實不到位、沒有按時間節點完成工作任務、各項減排量未達到計劃要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不明顯的地區進行通報批評、預警約談、掛牌督辦、區域限批,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楊紅軍:
感謝韓副廳長。下面是記者提問時間。哪位記者要提問請舉手示意。在提問前,請先介紹自己代表的媒體機構。
吉林廣播電視臺記者:藍天保衛戰工作的時間已經過半,社會各界對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情況都非常關注,能否請韓良副廳長介紹下目前我省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情況?
韓良: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省上下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全民共治,強化源頭防治,推進標本兼治,持續開展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各地區、各部門合力攻堅,突出抓好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領域,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用地結構,取得了顯著成效,2018年,全省優良天數比例為90.3%,同比提高7個百分點;各市州累計出現重污染天氣6天,較2017年減少36天;全省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2微克每立方米,較去年同比下降22.4%。全省城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穩定向好。全省6項空氣質量因子全省年均值都達到了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12個市(州)、縣(市)全部完成了年初下達的城市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省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達到新標準實施以來最好水平,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明顯增強。
中國交通頻道記者:剛才韓良副廳長介紹了行動計劃的基本情況,我們感覺計劃提出的PM2.5減排目標非常精準和具體,我想問一下,這個目標是如何確定的?
李文輝:首先,我們根據重點城市源解析結果,確認了全省細顆粒物(PM2.5)主要來源,分別是燃煤(約占27%)、揚塵(約占21%)、機動車(約占17%)、生物質塵(約占5%)、工業塵(約占9%)和其他(約占20%),隨后,我們運用在“2+26城市”應用的第三代環境空氣質量預測模型,綜合考慮排放總量、排放強度、排放時間和平均濃度貢獻率、監測點分布等各類影響因素,對管控措施和實施效果進行了科學測算,針對主要來源逐一“對癥下藥”,提出了推進能源消費清潔化、移動源低排放化、揚塵管控精細化、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企業排放減量化、重污染天氣應對、加強監督檢查等七大類共23項工作措施,對10項可量化工作措施的PM2.5預期減排效果進行了測算,確定了累計減少細顆粒物(PM2.5)排放10.32萬噸,年均監測濃度降低6.15微克的工作目標。
北方法制報記者:“一微克”行動計劃制定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也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工作任務,我想問一下,我省將采取哪些措施來保證這些目標和工作任務的落實呢?
李文輝:我省將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確保行動計劃落到實處:
一是落實各市(州)人民政府主體責任,明確各項措施的完成時限,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實施掛圖作戰。
二是建立完善各部門上下聯動、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指導、推動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按時間節點完成任務。
三是加強監督指導和日常調度,省生態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對工作措施落實不到位、未按時間節點完成工作任務、減排量未達到計劃要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不明顯的地區進行通報批評、預警約談、掛牌督辦、區域限批,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新文化報記者:2018年大家直觀感覺到空氣質量大幅度提升,霧霾天氣明顯減少,但今年年初仍有重污染天氣發生。通過“一微克”行動,是否能有效減少重污染天氣產生,保持藍天常在?
李文輝:2018年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以來,我們綜合采取了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等措施,大幅度消減了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這些措施效果逐步顯現,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2018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濃度持續降低、優良天數同比增加,說明城市空氣質量逐步好轉,也說明重污染天氣是可以防治的。重污染天氣的產生主要受氣象因素和污染物排放因素影響,氣象因素不受人為主導,但我們可以通過控制污染物排放來防治重污染天氣發生。我們針對重污染天氣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并組織開展了霧霾天氣污染溯源解析工作,重污染天氣基本出現在秋冬季節,根據污染源解析成果,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因素是燃煤和秸稈露天焚燒污染。此次“一微克”行動計劃針對燃煤污染和秸稈露天焚燒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相信通過這些措施的落實,將進一步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可進一步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
中國吉林網記者:剛才介紹了重污染天氣主要出現在冬季,那么夏季有沒有大氣污染,我們對夏季大氣污染有哪些對策措施?
韓良:我省夏季雖然很少出現重污染天氣,但夏季偶爾也會有輕、中度污染現象發生,影響夏季空氣質量的主要因素有城市揚塵污染、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機動車尾氣污染等。
夏季是主要施工期,各類建筑施工場所陸續開工,道路進行修整,城市揚塵產生量較大。夏季溫度較高,日照強烈,空氣中各類污染物易發生二次反應;光化學反應會造成臭氧濃度升高;機動車尾氣排放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氣體。
對污染貢獻相對較大的揚塵污染,在行動計劃中,提出物料堆場苫蓋或設置防風抑塵設施,加強城市綠化覆蓋,減少裸露地面揚塵等措施,實施精細化管控。對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和機動車尾氣污染在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工作計劃中,也采取了相應管控措施進行治理。通過以上污染治理手段的嚴格落實,可以進一步消減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確保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充分讓廣大人民群眾體驗到“藍天就是幸福”。
楊紅軍: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參與!
2019-08-19 1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