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實習記者 王曉慧 通訊員 魏清源
受多重因素影響,鐵礦石價格近期高位盤整,鋼鐵行業盈利受到明顯影響。面對未來存在的不確定性,鋼鐵企業采購、生產和銷售等面臨較大的風險。近日,一些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發現價格和管理風險的衍生工具,鐵礦石期貨、期權為企業管理當前價格風險提供了更多選擇,以期貨價格為基準的基差貿易為企業提供了轉移價格風險的平臺。
“穩健的”基差貿易
近年來,基差貿易在鋼鐵行業貿易定價中開始流行。以“期貨價格+基差”作為貿易價格,用基差貿易替代原有的長協價或一口價,并進行相應的風險管理,將企業生產經營與期貨市場價格緊密聯系起來,不僅能夠滿足貿易雙方靈活多變的談判需求,更具有延期定價、減少價格風險、鎖定成本和利潤、規避基差風險等優勢。一直以來,鐵礦石期貨價格相對貼水于普氏指數、港口現貨價格,用鐵礦石期貨價格來定價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夠降低鋼鐵企業原料成本。
河鋼國際相關負責人認為,基差貿易豐富了采購與銷售的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價格波動風險,使企業獲得穩定貨源,并使企業能夠保持原材料低庫存運行,有助于提高效率,豐富了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渠道與工具。
嘉吉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嘉吉公司)中國戰略客戶部總經理王強指出,相對于傳統貿易來說,基差交易最大的優點是經營者可以分別決策貨源的安排和價格的鎖定,可以根據生產需要,提前預定所有生產資料的貨源,然后再根據交易觀點靈活的擇時點價。當下游想鎖定月均價時,則按照月均價結算;當對市場看漲時,可以提前掛單鎖定低成本;當看跌時,先使用鎖定的貨源,等行情跌至目標點位時,再掛單完成點價。
南鋼金貿鋼寶首席期現分析師蔡擁政也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基差貿易旨在解決因交、收貨時間周期較長產生的價格風險,適用于產品價格波動較大的貿易品種。同時,提貨權和定價權的分離,有利于上下游企業形成相對平穩的合作關系。
據王強介紹,今年初以來,鋼鐵市場的基差貿易活躍度明顯增加,整個市場的參與者由傳統貿易商延伸到礦山、鋼廠、投資客戶等。就嘉吉公司而言,今年前5個月的基差交易總量超過170萬噸,同比增加50%。
他以嘉吉公司與六安鋼廠的合作為例進行了說明。3月下旬,六安鋼廠要提前準備“五一”節前的生產原料,于3月26日以基差DCE2005-78向嘉吉采購了5萬噸將于4月底于江蘇連云港交貨的金布巴粉。進入4月,鋼廠擔心2005合約將走強,于是向嘉吉申請把基差由2005合約計價遷倉至2009合約。經友好協商,約定按照5月合約和9月合約的市價差移倉,并據此簽訂了補充協議。最后,六安鋼廠根據生產節奏分別在4月24日、26日、27日掛單鎖定了采購成本。
王強表示,在這筆基差交易中,六安鋼廠首先提前安排了貨源,然后再根據自身的生產節奏,擇時鎖價,讓鋼廠將安排貨源和成本鎖定分開操作,更靈活可控。“基差貿易為鋼鐵企業在經營和管理方面提供了新的視角,鋼鐵企業通過有效利用基差工具,可以更好地布局貨源,組織生產安排;同時可以規避匯率變動相關的風險和到港時間的不確定性等。”他說。
河鋼國際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河鋼今年與嘉吉簽訂了交易量為60萬噸的鐵礦石基差定價模式的采購合同,有效地規避了采購價格的大幅波動,穩定了生產經營,降低了鐵礦石的采購成本。
該負責人表示,河鋼的基差貿易業務與傳統的采購銷售模式相輔相成,基差交易業務也在穩步推進,原材料基差定價的采購使得采購價格波動幅度大大減小。同時,對下游客戶采用基差定價貿易方式銷售,不僅擴大了對外銷售的貿易量,也為客戶采用基差貿易方式管理采購價格風險提供了機會,從而達到雙贏。
他同時補充,基差貿易對基差研究和基差點價的技術要求較高,新的貿易方式被鋼鐵企業接受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
據了解,大商所從2017年開始推動鐵礦石等品種“基差貿易”試點項目。2019年,大商所還推出了基差交易平臺。截至今年5月底,平臺上的鐵礦石基差交易業務成交85筆,成交金額約為10.03億元。
“靈活的”期權
《中國冶金報》記者了解到,利用期貨工具避險、用期貨價格來定價已在鋼鐵產業鏈中成為發展趨勢。相比于期貨工具,市場對期權功能的認識相對陌生。實際上,作為精細化、個性化的風險管理工具,期權可以為企業提供更精細化、更多元的風險管理工具和策略。尤其是在鐵礦石價格處于高位震蕩期間,各方對價格走勢判斷分化,通過靈活、適當的期權交易,可以避免對價格走勢的錯誤判斷帶來的交易風險,有效對沖價格波動。
去年12月,大商所上市鐵礦石期權,成為國內黑色產業鏈首個場內期權工具,為企業提供了管理原料價格的全新工具,也使鐵礦石成為國內期貨市場首個期貨期權和互換工具期權、境內與境外連通、期貨與現貨市場連通的“一全兩通”品種。
蔡擁政認為,假設在5月初時點,鋼廠或礦貿商綜合考慮市場因素,擔心后期鐵礦石價格上漲,可用期貨或期權進行買入保值對沖。
為對沖6月鐵礦石普氏指數價格上漲的風險,企業可以優先考慮采用鐵礦石期權。如5月6日,對2009鐵礦石合約,可以買入一個執行價為600元/噸、權利金為50元/噸、期限為1個月的看漲期權;5月29日,鐵礦石期貨價格上漲至752元/噸,鐵礦石期權權利金上漲至148元/噸,近一個月權利金收益達196%。假設在此期間價格出現下跌,持續1個月,則最多付出50元/噸權利金,現貨采購價格會相應降低。
他表示,如果計劃在較長周期(2個月以上)內對價格進行對沖管理,在期貨盤面建立虛擬庫存,則可考慮用期貨買入保值對沖。同樣,以5月6日為例,當日期現基差為91元/噸,相較于歷史基差水平處于相對較大的區域,進行買入保值,套保比例可設置為實貨數量的80%~100%。5月6日~5月29日,以收盤價計算,鐵礦石期貨價格上漲142元/噸(約合20美元/噸)。其間,港口現貨普氏指數價格從84.2美元/噸上漲至100.9美元/噸,上漲16.7美元/噸。期貨漲幅大于現貨,對基差走勢有利,可額外獲得3.3美元/噸基差收益。假設價格出現反向下跌,持續1個月,期貨持倉虧損,但相應的后期現貨采購價格會降低,采購價格大致鎖定在600元/噸附近。
蔡擁政進一步舉例道,在當前鐵礦石高位盤整期間,如果擔心6月鐵礦石價格繼續上漲,企業可優先使用鐵礦石期權進行保值,對鐵礦石2009合約買入一個執行價為750元/噸、權利金為45元/噸、期限為1個月的看漲期權。如果擔心后期第三季度鐵礦石價格上漲,可對鐵礦石期貨2101合約進行買入保值,套保量可依據自身敞口庫存狀況確定,鐵礦2101合約現價為678元/噸,期貨貼水目前現貨約150元/噸,基差方面相對有利。
王強則表示,除了基差貿易,嘉吉還有基差期權業務。因為基差的波動性小于標的物本身的波動性,可以在基差的基礎上做期權,幫助交易者表達更加復雜、精準的交易觀點,幫助貿易商實現頭寸套保。
國投安信期貨分析師認為,企業通常可以采用買入看漲期權或賣出看跌期權的方式去應對原料價格上漲的風險,但是在期權隱含波動率較高時,買入期權成本較高,而賣出看跌期權后,在價格快速上漲時缺乏風險保護。他建議,企業可以結合上述兩種策略,同時買入看漲期權并賣出看跌期權(領口策略),在應對漲價風險的同時有效降低權利金支出成本,同時還能保留價格下跌的部分現貨采購收益,相當于把鐵礦石價格鎖定在一定區間內,符合企業穩定經營的目標。如鐵礦石期貨2009合約盤面價格為746元/噸時,某鋼廠認為鐵礦石價格震蕩偏強。為了鎖定原料成本保護生產利潤,鋼廠此時可在9月合約上買入I2009-C-750(42.9元/噸),同時賣出I2009-C-700(25元/噸),權利金凈支出17.9元/噸。采用此領口策略等于將采購價鎖定在721.9元/噸~771.9元/噸的價格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