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樊三彩 王志 實習記者 陳曦
長空湛藍,閑云淡淡。11月12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設備分會(下稱設備分會)第二次會員大會在福建廈門如期召開。
至此,設備分會已經正式成立6個年頭。正如鋼協副會長駱鐵軍所言:“過去6年,設備分會通過大量的走訪調研、系統性的設備對標和高頻次的專業交流等形式,豐富了設備分會服務手段和內容,擴大了鋼鐵裝備的‘朋友圈’,有力地提升了冶金裝備水平及其運行能力,有力地推進了鋼鐵與裝備的互聯互通和深度融合,有力地促進了鋼鐵行業與裝備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鋼鐵企業與裝備企業互相依賴,相互支撐,齊頭并進。“近年來,鋼鐵企業在裝備國產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降低了行業設備采購成本,提高了行業設備管理運行水平。”設備分會會長賈國生也給予了積極評價。
創新前行,合作方可共贏。不容忽視的是,在裝備國產化、智能化領域,我們都還是初學者,未來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這一天,來自五湖四海的各協會、鋼鐵企業、裝備制造企業代表在這里敞開心扉,圍繞設備管理、技術創新等涉及兩大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謀創新發展之路,繪合作共贏藍圖。
管理——管出水平,管出效益
“提升設備管理水平是企業永恒的主題。”賈國生在做工作報告時強調。他希望各鋼鐵企業要結合自身設備管理特點,從頂層設計和優化管理運行機制入手,強化設備維護保養職責,以點檢定修制為核心,應用在線狀態監測、智能預警、故障診斷技術,優化維修策略。
在吉林建龍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副處長李楊看來,設備管理一定是為生產服務的,它的重要意義在于能夠帶來生產指標的提升、經濟指標的提升,以及管理人員、職工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最終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力,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從方法論的角度講,他認為:“如今鋼鐵企業要做好設備管理,應樹立好4個理念——全員設備管理理念、責任到人理念、系統管理理念和精細化管理理念。”
做好設備管理,需要回答好智能化發展、降成本、對標口徑統一等幾個問題。
一方面,隨著整個大環境兩化融合的不斷深入,設備管理必將迎來智能化、數字化發展的高速階段。一些企業已經先行先試,著力探索突破。
寶鋼提出智慧設備管理的八字方針——“精準維護,智慧管理”,即以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為技術支撐,著力推進設備運行維護智能化、關鍵業務領域管理智慧化、設備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探索建立預知狀態維修體系。由于傳統點檢定修制與快節奏、高質量生產要求的矛盾不斷出現,華菱漣鋼實施了一些智能運維項目,運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設備狀態管理為中心,實現設備的可靠性管理、預知維修,促使設備高效運行。
另一方面,在設備管理方面,鋼鐵行業面臨一個共性問題,也是鋼鐵企業的一個痛點,即如何降低設備維修成本。
河鋼邯鋼曾因“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邯鋼經驗而被全國效仿、學習。如今,河鋼邯鋼依然面臨著成本壓力,這是由于自去年開始,全口徑設備噸鋼維修費用的指標降低了。河鋼邯鋼設備部副部長王玉彬表示:“我們正在努力將點檢定修變成狀態維修(根據設備的健康狀態來安排檢修計劃,實施設備檢修)。但這需要一定的設備和風險監測等技術的支撐。”
陜鼓代表透露,他們正在探索一種新的設備維保服務模式——專業第三方維保,目前已在一些鋼鐵企業、化工企業試用,企業反饋設備故障率、維修費用都有明顯下降。
共進——進中創新,進中共贏
“中國鋼鐵及技術裝備行業過去取得一系列顯著成績,但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創新短板依然突出。”駱鐵軍強調。
砥礪共進、協同發展。“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加快走向鋼鐵強國、制造強國的關鍵時期。自主創新、合作共贏,全面提升鋼鐵與裝備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事關未來的長遠發展。
砥礪共進離不開自主創新。“在冶金裝備制造領域,國內基礎件行業制造能力大而不強,僅能夠提供品種較為齊全的中低端產品,大部分核心基礎零部件不能自給,大多數高端裝備配套用關鍵基礎件依賴進口。當前,強化技術裝備自主創新能力已經是鋼鐵業和裝備制造業同仁共同努力的方向。”賈國生強調了技術創新的重要性。
要實現鋼鐵行業和裝備行業的轉型升級,中國一重總經濟師祖玉明提出了“一重方案”——強化創新協同,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強化能力協同,著力提升核心裝備制造水平;強化產業協同,著力推動制造服務融合發展;強化市場協同,著力提高鋼鐵產業國際競爭力;強化理念協同,著力推動綠色化、智能化發展。
機組關鍵指標得到大幅度提升;葉輪加工突破傳統方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壓縮機葉輪安全性和轉子系統穩定性明顯提升……沈鼓集團勠力創新,為客戶現場“安穩長滿優”運行保駕護航。
砥礪共進離不開合作共贏。推動建立鋼鐵企業間關鍵設備與備件的聯儲共享機制,是鋼鐵行業與裝備行業砥礪共進的又一大方案。在賈國生看來,這樣既可以減少鋼企的采購成本,又能夠加強與供應商的戰略合作關系,在設備價格、付款方式、合同條款等方面讓利給供應商,減少企業資金占用。
在與會企業代表的討論中,大家充分肯定了實行這一機制的意義。南鋼代表提出,事故件不備不行,但買回來的事故件可能閑置10年、20年甚至更久,直至設備報廢也用不上。在他看來,目前,借助大數據可以實現信息共享,具備了推動設備聯儲聯動的條件。“信息共享才能備件共享、利益共享,最終實現共贏。”他說。
但與此同時,大家對于現行的體制機制能否推動該項工作落地也表示擔憂。有企業代表認為,這項工作是一個“美麗的命題”,也是個“美麗的誤會”,難度非常大,因為它涉及的細節和流程很多,比如誰來備、怎么領、怎么計成本、誰來運輸、誰來調撥、調撥好了誰來補充等,這些事情很難在松散的體制下施行。為此,有企業代表建議,唯有進行商業化運作才能成功。
擔當——擔出情懷,搏出未來
整場會議除了扎扎實實地探討問題,縈繞在會場的,還有“家國情懷”“擔當”等關鍵詞。
“鋼鐵行業作為國家基礎性原料行業,將在未來經濟發展中承擔更加重要的使命,并努力取得更加光榮的成就,相關的鋼鐵技術與裝備行業也將面臨新的發展形勢和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駱鐵軍指出。
泰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邰正彪指出,他們在公司內部講家國情懷。每個產品都做成世界頂級水平的話,中國自然是制造強國。這也是泰爾重工努力的方向。
“峘,是高于大山的小山。大峘集團公司不大,但希望比別人做得好一點。”大峘集團名譽董事長盧顯忠從企業名字入手,談企業初心。
“有些東西是要有擔當的。攻關要下大力氣。”馬鋼股份副總經理田俊說。
……
情懷引領前行,使命催人奮進。在“十四五”及2035年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新征程中,鋼鐵行業和裝備行業必將同舟共濟、堅定同行,譜寫更精彩華美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