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通訊員 黃超 報道
通訊員 周松華 孫靜波 攝影
作為以鋼鐵為主、多元產業為輔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沙鋼集團始終堅定不移實施“打造精品基地,建設綠色鋼城”發展戰略,描繪出一幅人與自然相映成趣、鋼鐵與城市共融共生的美好畫卷,先后榮獲國家能效四星級企業、綠色發展標桿企業、全國冶金行業“清潔生產環境友好企業”、江蘇省低碳經濟示范企業等稱號。
做碳減排工作的先行者
“碳達峰、碳中和將是鋼鐵行業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過程中貫穿始終的重大任務。鋼鐵人務必要勇擔減碳使命!” 5月27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沙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常務執行董事,沙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彬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致辭中向全行業發起減碳號召。
5月18日,沙鋼成立碳中和管理委員會和有關工作機構,研究形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同時,設立碳中和研究室,圍繞碳減排、碳中和開展探索研究相關工作,進一步提高企業“碳管理水平”和“低碳競爭力”。目前,沙鋼正在加緊研究和制定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行動方案、時間表,以及碳中和技術路線和技術措施。
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沙鋼結合企業實際,組織開展富氫噴吹、氫基直接還原、生物質炭使用、薄帶鑄軋、超高強高性能產品開發、碳捕獲與存儲技術、光伏發電和工序余熱梯級回收利用等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同時,沙鋼強化節能減排、提質增效、煉鋼短流程、能源結構優化等技術的應用,充分挖掘鋼鐵企業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潛力。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努力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沙鋼更是義不容辭,要走在行業前面,樹立標桿示范效應。”沈彬表示。
做長江大保護的踐行者
沙鋼傍水而生、因水而興、依水而美。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沙鋼牢牢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導向,始終將守護“一江清水”作為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沙鋼實施節水減排、清污分流與廢水綜合治理,建設了45套循環水處理系統和2個15萬噸/天中水回用場,實現污水“零”排放;投資13.5億元,實施沿江凈化、綠化、美化“三化”工程,打造長江水域生態高地。
近年來,沙鋼斥資超300億元進行環保提標升級改造,分別實施了焦化燒結煙氣脫硫脫硝,料倉、出鐵場、皮帶通廊全封閉改造,全流程配備除塵裝置等100余項重大環保技改工程,噸鋼環保運行費用超過280元。目前,沙鋼全生產工序達到超低排放標準,多項指標處于全國同行先進水平。其中,噸鋼綜合能耗520千克標煤,噸鋼顆粒物排放0.219千克,噸鋼二氧化硫排放0.39千克,噸鋼耗新水2.30立方米,煉鐵、燒結工序能耗被工信部授予“鋼鐵行業能效領跑者”稱號。
做綠色大發展的引領者
沙鋼依托產、學、研一體化優勢全力推進前沿環保技術研發和工藝優化。沙鋼與江蘇冶金技術研究院開發鐵水脫硅、脫硫、脫磷“三脫”新技術、新裝備,致力綠色低成本潔凈鋼生產;開發并建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最大的轉底爐循環利用含鐵鋅塵泥的示范工程,徹底解決行業固廢資源循環回收利用難題,實現固廢零排放。
沙鋼引進并創新雙輥薄帶鑄軋技術,這一革命性生產工藝與傳統熱連軋相比,單位燃耗減少95%,水耗減少80%,電耗減少90%,真正實現綠色先進生產。在今年4月份舉辦的近終形制造技術高端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新平還專門點贊沙鋼超薄帶技術,認為沙鋼實現了百年薄帶鑄軋里程碑意義的突破。
沙鋼在行業率先將鋼鐵制造流程由“資源-產品-廢物”單向直線型轉變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圓周循環型,探索、總結出一套發展綠色產業鏈的成功模式。作為全國最大的電爐鋼生產基地,沙鋼積極消納社會廢鋼鐵資源,著力打造“城市礦山”產業,建成年鋼渣處理能力330萬噸的國內超大型固廢環保項目,實現鋼渣100%綜合利用;同時,實施煤氣、蒸汽、爐渣、焦化副產品、工業用水“五大循環回收利用工程”,98%以上的資源得到深度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如與社會70多家企業實現蒸汽資源共享;通過車間內部小循環、分廠區域中循環、企業社會大循環“三級循環”產生的效益占企業總效益的10%以上。
做生態大提升的擔當者
推進智能制造,實施“機器換人”。沙鋼打造全流程自動化智能化產線,使生產向綠色化、智能化、低能耗轉型;創建鋼鐵智慧環保管控平臺,對82套環境在線監測點進行24小時監控,環保始終受控;實施網格化環保管理,組建機構、建立制度、加強考核、落實公開,高標準推進環境保護工作。
植綠護綠,刷新顏值。沙鋼立足8公里長江綠廊風景線輻射全域打造 花園式工廠,高水平設計、多樹種搭配開展綠化美化,打造出“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 的優美廠區環境。
扮靚鋼城環境,人人都是“美容師”。沙鋼持續推進6S精益管理,由內到外、由點到面,聚合眾人之力建設花園工廠。
“未來,沙鋼將繼續以鐵的決心、鋼的行動踐行‘兩山’理論,篤行綠色低碳發展,彰顯民企責任與擔當,為中國民族鋼鐵工業發展貢獻綠色智慧與力量。”沈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