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徐可可 報道
實習記者 朱亞明 攝影
12月30日,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朱永利、副研究員邢天添、研究專員王靜一行來到中國冶金報社座談,雙方圍繞鋼鐵行業的綠色發展、工業文化等進行了交流。
中國冶金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陳玉千,黨委委員、副社長熊余平,經濟發展中心副主任兼鋼鐵部主任劉加軍,咨詢研究中心主任蘇亞紅,咨詢研究中心研究員申延軍參加了座談。
![](./W020220104344260651779.jpg)
圖為座談會現場
雙方就《支持鋼鐵工業綠色發展金融政策與實施機制研究》課題進行了進一步探討。
陳玉千表示,當前鋼鐵工業低碳綠色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希望能通過工信部爭取更多國家政策支持。中國要實現“雙碳”目標,制造業是關鍵。鋼鐵雙碳目標的實現對制造業整體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影響。相比于其他行業,鋼鐵行業減碳面臨更多困難,尤其是目前還正在探索經濟適用的減碳技術。氫冶金技術被寄予厚望,但還在工業試驗階段,還沒有實現大規模化產業化。可以說,鋼廠在綠色設備改造、綠色運輸改造、綠色能源改造等各領域需要大量資金,據專家測算,我國鋼鐵行業要想實現碳中和,在30年的有限時間內平均每年需投資數千億元,這需要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才能完成。《支持鋼鐵工業綠色發展金融政策與實施機制研究》課題就是要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幫助鋼鐵行業拓寬綠色發展的資金籌集渠道,同時降低資金成本。
朱永利表示,國內多個城市推進制造業產融合作,推動金融機構支持制造業發展。產融合作,重要的是“生產”,“金融”是“生產”的資本要素。鋼鐵行業作為最典型的制造業,減碳任務艱巨,研究如何通過資本要素的配置來促進鋼鐵行業實現“雙碳”目標十分重要。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和中國冶金報社合作的《支持鋼鐵工業綠色發展金融政策與實施機制研究》課題,正是希望綠色金融在推動鋼鐵行業減碳方面為整個制造業做出表率。希望雙方能夠把這個課題做得深入細致,提出可操作性強的辦法措施,使課題成果盡快落地。
朱永利介紹道,在推動產業綠色發展方面,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根據工信部公示的各項文件,為在綠色發展中取得突出成績的企業建立數據庫,打上綠色標簽,便于金融機構來判斷企業在綠色發展當中的進展程度,以幫助企業獲得金融機構的優惠政策。二是與中石化合作,進行化工行業綠色制造評價體系的研究,為行業綠色制造構建一個科學的標準評價體系。該研究成熟后,未來可向鋼鐵等其他行業推廣。三是近日工信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建立商業可持續的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路徑,引導金融資源為工業綠色發展提供精準支撐。根據該指導意見,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正在開展碳財融合(減碳與財務相結合)等工作。四是節能裝備支撐項目,幫助綠色節能裝備引入中央財政補貼和貸款保險。
雙方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結合現有業務,在推動鋼鐵行業低碳綠色發展領域尋求更多合作。
雙方還結合鋼鐵行業的實際,圍繞工業文化遺產的評估、認定、保護、開發與再利用,開展工業文化、工業文明和工業精神等方面的研究和宣傳推廣等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
![](./W020220104344260653574.jpg)
圖為座談后雙方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