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樊三彩 報道
記者 顧學超 攝影
1月10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第六屆會員大會三次會議在京召開。《中國冶金報》記者特將大會傳遞的信息亮點摘取出來,以饗讀者。
2021年行業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鋼產量或同比減少約3500萬噸
2021年,鋼鐵行業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同時,預計全年鋼產量為10.3億噸,比上年減少約3500萬噸。
在進出口方面,自8月份起,鋼材出口價格連續4個月高于進口價格,表明我國鋼材進出口結構在持續優化。
會員鋼鐵企業積極挖潛降本、提質增效,前11個月實現營業收入63362億元,同比增長36.25%;利潤總額3517億元,同比增長86.46%,創歷史最好水平;銷售利潤率為5.54%,同比上升1.48個百分點。11月當期實現利潤總額92億元,環比下降64.03%。
約2.25億噸鋼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示
截至2021年底,鋼鐵行業已有34家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示,合計約2.25億噸鋼產能。
其中,23家完成全過程改造并公示,鋼產能約1.41億噸;11家企業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進展情況公示,鋼產能約8400萬噸。
此外,有61家企業正在進行公示前專家審核和企業整改。已有94家鋼廠登上工信部綠色工廠榜單。廣大企業全方位深化節能減排,前11個月噸鋼綜合能耗、噸鋼耗新水量、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0.20%、0.43%、7.22%和21.05%。
前10家鋼企產業集中度同比提高2.99個百分點
鋼鐵企業開局起步取得新成績。其中,企業兼并重組促進了產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2021年11月,鋼產量排名前10位、前20位的企業鋼產量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40.39%和54.85%,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2.99、3.26個百分點。
鋼協已將“基石計劃”建議上交4部委
2021年,經過深入調研分析,鋼協提出了旨在加強資源保障的“基石計劃”建議,明確了鐵資源的廢鋼、國內鐵礦、海外鐵礦三大來源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三個時間節點的供給目標。目前,正式報告已分別上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
2020年,我國進口鐵礦11.7億噸、國產鐵精粉2.71億噸、廢鋼消耗量2.3億噸,對鋼產量的貢獻率分別為62%、15%、20%,鐵合金為3%,其中國產礦和廢鋼貢獻率合計為35%。2021年前10個月,進口鐵礦石、國產鐵礦石、廢鋼,對鋼產量的貢獻率分別為60%、15%和22%,鐵合金為3%。國產礦和廢鋼貢獻率合計為37%,比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
2022年鋼鐵業將推進7項重點工作任務
會議分析指出,2022年,從政策層面看,鋼鐵行業市場營商環境將會持續優化;從市場需求看,鋼需求總量將有望與2021年基本持平;從行業運行看,保持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
在這種形勢下,鋼鐵行業要堅持基本指導思想,全力完成7項重點任務。即全力做好鋼鐵行業穩運行工作,著力提高行業自律能力和效果,要大力推進行業科技創新工作,穩步推進“雙碳”工作,鞏固提升去產能成果,積極組織推進資源保障“基石計劃”,開展行業形象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