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兩會報道組記者 朱曉波 報道
高端數控機床作為“工業母機”,是國家制造業和整個工業體系的基礎,是國防安全的戰略保障,處于工業現代化產業鏈核心環節。為此,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教育部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東北大學原校長、教授趙繼建議,加快建設高端數控機床國家重點實驗室。
圖為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東北大學原校長、教授趙繼
目前,我國國產數控機床的性能偏低,特別是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穩定性方面尚有差距,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重要領域的國產化裝備保障面臨較大風險。產品的研發力量不足,技術創新突破不夠,高端數控系統、關鍵核心功能部件發展滯后,嚴重制約了主機產品技術水平和自主可控能力的提升,造成了數控機床產業“高端失守,中端搶奪,低端混戰”的局面,并陷入低成本、低質量發展的低端競爭怪圈,無法滿足航空航天、汽車、軌道交通等國家重點行業需求。總體來看,當前國內機床產品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基本相差10-15年,每年國內市場三分之一機床需求通過進口解決,進口機床均價是國產機床的2-5倍。
國產機床難以滿足重要關鍵領域的高端需求,除了外部封鎖打壓外,內在的重要原因是支撐機床產業的“七所一院”國家科研體系被打破后,新的科研體系尚未建立。一方面國家創新資源不夠集中,另一方面企業由于生存和利潤方面的考慮,研發特別是基礎研究投入不夠,難以支撐數控機床的全技術鏈條的創新。亟需建立高端數控機床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構我國的高端數控機床研發體系,強化正向設計、高性能制造、工藝研究等方面的應用基礎和前沿技術研究,這對于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和平臺建設、保障高端裝備產業安全、培養產業創新人才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針對上述問題,趙繼建議:
首先,盡快啟動高端機床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目前國家實驗室體系中尚缺少高端數控機床研究的布局,需強化頂層設計,開展系統規劃,圍繞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目標、重大任務、建設模式等,盡早謀劃,加快啟動,提速建設,早見效果。
其次,實施依托國家重點企業建設的體制。考慮到高端數控機床產業的戰略性和國家安全性,可選擇有條件、有基礎的中央企業或國有企業作為重點實驗室建設的依托,加大重點實驗室對行業發展貢獻的考核力度,確保重點實驗室以服務國家戰略、帶動行業進步為宗旨。
再次,強化“產學研”融通創新和開放建設。鼓勵重點實驗室與具有優勢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實行共建,大力推動產學融合和協同創新,圍繞高端數控機床領域重大基礎、應用基礎和前沿科技問題,打通創新鏈條,確保實驗室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源頭供給能力。
最后,開展機制體制建設與試點工作。探索建立人才隊伍特區政策,依托重點實驗室培養及凝聚一支能力突出、層次合理的高水平創新隊伍;建立科技資源開放共享與國際合作機制,推進技術和創新要素全球開放;推動軍民深度融合,構建目標導向的融合機制,提升戰略領域服務能力;完善知識產權管理、保護和激勵制度,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為高端數控機床產業發展不斷注入創新活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