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徐可可 報道
記者 徐可可 攝影
10月12日,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組織近300名境內外記者到北京展覽館參觀這里舉辦的“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中國冶金報》記者跟隨采訪團的腳步,感悟偉大成就,汲取奮進力量。
展覽設序廳、中央綜合展區、地方展區、展望展區、室外展區和互動展區等6個展區,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運用圖片、實物、模型等多種形式,全景式、多角度展現了這十年我國在各領域取得的非凡成就。
圖為在中央綜合展區經濟建設主題區,一艘中國經濟“奇跡”號巨輪模型展示了這十年的發展成就。
《中國冶金報》記者發現,不論是在中央綜合展區,還是在地方展區,鋼鐵元素亮點頗多。
走進中央綜合展區,里面分設12個單元。在第一單元《經濟建設奮楫揚帆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第一項就提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去產能取得實質性進展,鋼鐵行業提前完成1.5億噸去產能目標。一張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西省太鋼集團臨汾鋼鐵公司詳細了解企業去產能和職工安置情況的圖片,一張浙江省杭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轉型項目——杭鋼云計算中心與杭鋼舊廠區的大幅對比圖,都見證了中國鋼鐵行業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做的重大貢獻。
藍天白云下,超低排放A級企業首鋼股份公司遷安鋼鐵公司、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節能提效改造工程的鳥瞰圖在第七單元《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亮相。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這其中,鋼鐵行業的綠色發展成績斐然。截至2021年底,全國約1.45億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約5.36億噸粗鋼產能正在實施改造。
在中央綜合展區,《中國冶金報》記者還看到了一張張熟悉的“鋼鐵面孔”。“七一勛章”獲得者風采展示區,點開“艾愛國”的名字,就能觀看這位鋼鐵行業大國工匠的動人事跡。在“時代楷模”先進事跡展示大屏上,河鋼集團塞爾維亞公司管理團隊、鞍鋼集團有限公司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師李超的身影頻頻出現。
除了中央綜合展區有不少鋼鐵亮點外,許多地方展區的成就展示里也包含鋼鐵元素。
在河北省展區,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河鋼集團智能“無人化”料場、位于河北省平山縣的敬業集團冷軋項目酸連軋生產線,是河北省“去”出新空間、“調”出高質量、“轉”出新動能的生動體現。位于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市的河鋼集團塞爾維亞鋼鐵公司,更是河北省堅持開放發展理念、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典范。
在山西省展區,《中國冶金報》記者看到“手撕鋼”的展示品,倍感親切。“高精尖缺”材料“手撕鋼”研發實現新突破,是山西省以創新引領傳統優勢產業率先轉型的縮影。
在遼寧省、山東省展區,鋼鐵板塊是其展示經濟發展成就的重要部分。遼寧省展區的巨幅鞍鋼煉鋼轉爐圖片下面寫道:“鞍鋼是‘共和國鋼鐵工業長子’,是全球產業鏈最為完整、最具資源優勢的鋼鐵企業之一,為我國70%的高鐵提供鋼軌。2021年8月,鞍鋼與本鋼成功重組,成為世界第三大鋼鐵企業。”
在山東省展區,“全面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鋼鐵產業基地”也是其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重要內涵。
3萬平方米的展區,一幅幅圖片圖表、一段段生動視頻、一件件實物展品,濃縮了新時代10年黨和國家事業的偉大成就、偉大變革,為新征程凝聚奮進力量。對鋼鐵人來說,其中的“鋼鐵成就”“鋼鐵面孔”更是振奮人心、鼓舞人心,必將進一步凝聚起全體鋼鐵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