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陶海銀 報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鋼鐵工業在加速邁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發展之路上展現出澎湃的動力。中冶賽迪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新發展理念貫穿于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立足新發展階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排頭兵的姿態和先行者的擔當,引領鋼鐵工業勇攀科技創新高峰,不斷開創智能、綠色、低碳、高效化發展的新局面。
南海之濱,獨立規劃設計的寶鋼湛江鋼鐵樹立全球最先進綠色低碳鋼鐵制造基地標桿;太行山腹地,自主研制的全國產萬能軋機重軌生產線,讓中國高鐵軌道鋼材擺脫進口裝備制造的歷史;沂蒙大地上,自主打造的全球首座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全流程智慧工廠,讓傳統鋼鐵走向全新未來;“一帶一路”上,越南臺塑河靜鋼鐵、馬來西亞聯合鋼鐵展現中國創造魅力,推動中國鋼鐵與全球產業鏈互聯互通……十年砥礪,踔厲奮發,中冶賽迪與中國鋼鐵工業同心同行書寫非凡答卷,攜手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W020221020348793794392.jpg)
中冶賽迪承擔總體規劃、總體設計和主體單元設計建設的寶鋼湛江鋼鐵。
堅持創新自強 實現鋼鐵工藝全流程核心科技自主可控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是提升鋼鐵產業競爭力的根本途徑。作為連接應用科技與產業實踐的科技型公司,中冶賽迪牢固樹立創新主體責任,堅定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10年來,中冶賽迪累計科技投入30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在3.5%以上,建立了20多個省部級以上創新平臺,積極推進科研體制改革,與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重慶大學等建立了產學研合作機制,構建起從理論研究、實驗室研究、中試基地、核心產品制造、設計應用、工廠實踐、產業化的科技創新生態鏈,徹底改變傳統設計院的創新體系。
創新激發活力。中冶賽迪200余名專職和500名兼職研發人員活躍在行業科技前沿和重大技術需求領域,累計實施300余項重大科研項目,不斷突破關鍵瓶頸技術,從解決“人有我無”的跟隨性研發,全面轉向“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引領性創新,實現了鋼鐵全流程在工藝技術、裝備技術、模型控制技術方面的自主可控,為實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提供堅強支撐。在中冶賽迪自主研發的一大批科研成果中,90%以上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30%以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勵達200余項。
![](./W020221020348793796807.jpg)
中冶賽迪全過程規劃、設計、全流程建設的中天(南通)綠色精品鋼工程。
創新引領變革。中冶賽迪發揮技術創新優勢,承擔了一大批重點產業項目,為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等國家戰略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冶賽迪承擔總體規劃、總體設計和主體單元設計建設的寶鋼湛江鋼鐵,是目前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綠色精品鋼鐵基地,應用了數百項自主研發的智能、綠色核心技術和裝備。該項目投產后,快速實現達產達效,生產指標、產品指標、環保指標均名列行業前茅,展現了中國鋼鐵工程技術全球領先實力。中冶賽迪全過程規劃、設計、全流程建設的中天(南通)綠色精品鋼工程,是目前全球新建的單體最大綠色智能鋼廠,也是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引領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特大產業項目,項目建成后工序能耗指標全部達到行業先進值,可實現廢水、固廢零出廠,廢氣排放指標優于國家超低排放標準的30%以上,引領鋼鐵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推動鋼鐵裝備國產化實現重大突破 打牢大國制造的堅實基礎
2020年至2021年,由中冶賽迪負責核心軋機工藝、裝備及控制技術的國產首條輕軌萬能連軋生產線、國產首條萬能重軌生產線相繼在永洋特鋼投產。這兩條軋線實現了閉口牌坊式型鋼萬能軋機裝備自主化的突破,打破了中國高鐵等領域使用的高品質軌道鋼材關鍵生產裝備技術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有效解決了軌道用鋼領域“卡脖子”難題,推動中國軌道用鋼生產工藝及裝備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W020221020348793795225.jpg)
中冶賽迪負責核心軋機工藝、裝備及控制技術的國產首條重軌萬能連軋生產線。
![](./W020221020348793808604.jpg)
中冶賽迪設計供貨的國產最大口徑三輥斜軋管機在衡陽華菱投用。
實現關鍵核心裝備的自主可控,是鋼鐵行業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任務。中冶賽迪以技術創新為支撐,堅持走產品化道路,實現鋼鐵工程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的自主可控,保障中國鋼鐵工業核心裝備安全,打牢大國制造的堅實基礎。
10年來,中冶賽迪不斷提高研發、設計、制造與成套相結合的核心裝備國產化能力,在重慶、西安、北京建有核心裝備制造基地。其中,重慶江津裝備公司占地面積達390余畝、年生產裝備量在25000噸以上、產值在6億元以上,形成了搭載有自主核心技術的一系列拳頭裝備產品,多個產品具有行業首臺套意義,填補國產化空白;包括國內首套鋼管穿孔機、首臺電液直驅連鑄結晶器振動器、首臺萬能軋機等,建成了世界首套小口徑短流程少機架連軋定徑鋼管生產線、世界最大厚度直弧形板坯連鑄機、首條全國產大型精品輕軌和重軌生產線等,打破了外商在冶金核心裝備領域的壟斷地位。
中冶賽迪堅持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控制、智能化技術及軟件搭載在裝備上,形成具有自主核心能力的智能裝備:包括行業首創的“電液直驅伺服缸振動”智能裝備,累計銷售40余臺套;在國內率先成功研發線棒材柔性化智能軋制技術,累計銷售60余臺套;開創冶金行業先河,引入嵌入式技術應用到裝備智能監測與控制研發方向上,開發出濕電除塵爆炸風險控制盒、結晶器振動在線監測系統等產品,成功應用于多個鋼鐵企業。中冶賽迪的一大批核心產品還出口到英國等發達國家和東南亞、印度等地,推動國際產能與裝備合作。
以智能化大數據為引領 推動傳統產業效能變革
2021年,中冶賽迪建設的全球行業首個單平臺全流程智能工廠在山東永鋒臨港產業基地投用,鋼鐵生產全流程、全操控業務都承載于統一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上,接入超過3萬臺工序設備,實時數據超過50萬點,縱向打通數據傳送鏈路,橫向貫通各生產工序和管理部門,實現數字化透明生產,讓工序、部門之間無邊界協同。截至目前,永鋒臨港智能工廠累計上線工業模型及功能模塊超過1800個,企業噸鋼成本較本部同口徑降幅超過100元,人均噸鋼產量超過1500噸/年。
![](./W020221020348793800441.jpg)
中冶賽迪在山東永鋒臨港產業基地建設的行業首座單平臺全流程智能工廠。
智能制造是我國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冶賽迪充分把握新的產業革命契機,以智能化、信息化作為公司面向未來的戰略方向,將5G、互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大數據與云計算等新興技術融入鋼鐵制造和運營決策過程中,在工程技術公司中率先構建起涵蓋“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產品與方法、大數據平臺與算法、數字化設計與交付”的“五位一體”大數據智能化生態體系,建設了國內首個基于自主芯片架構的數字基礎設施——賽迪云,自主研發了鋼鐵行業首個全流程實戰應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了一大批標桿項目,以智能制造改造傳統鋼鐵生產,使得安全生產更加智能可控、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效率明顯提升,確立了鋼鐵行業智能制造的領先地位。
在寶武湛鋼,中冶賽迪打造了行業首座智能化原料場、首座全天候無人化碼頭、首座全廠水系統集控中心、首套鐵水智慧運輸系統等標桿項目,為打造最具競爭力的綠色智慧鋼鐵夢工廠做出了貢獻。中央電視臺《征程》《創新進行時》《走遍中國》等多檔重點紀錄片紛紛走進湛鋼采訪報道,展現智能制造的科技魅力。
在寶武韶鋼,中冶賽迪打造了行業首座一體化智慧管控中心——韶鋼智慧中心,實現鐵前工序的智慧管控,樹立了鋼鐵行業智能制造的里程碑;總承包建設了國內首座智慧高爐,打造從設計、施工到運維的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標桿。
![](./W020221020348793809055.jpg)
中冶賽迪總承包建設的馬鋼煉鐵智控中心。
在寶武馬鋼,中冶賽迪建設行業規模最大、產線最多、集成度最高的鐵區智慧集控中心,集控年產能1450萬噸,覆蓋鐵前六大工序,廠區原有的46個現場中控室撤銷,合并到1個智控中心進行集中操作,最遠控制距離超過18公里,僅120多個工作崗位,就完成了煉鐵全工序的遠程生產控制。
在寶武武鋼,中冶賽迪自主開發的5G+鐵鋼界面智慧管控平臺,完成5座高爐、4個煉鋼廠、20輛鐵水運輸機車、67臺魚雷罐車、100臺敞口鐵水罐車、12個道口的智能化升級改造及400余條鐵水運輸線路的智能化管控,優化鐵鋼界面作業人員20%,提升鐵水運輸效率10%,鐵水減少溫降10℃,創造經濟效益每年逾4000萬元。
目前,中冶賽迪智能制造業績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長江經濟帶及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大型智能原料場等部分核心技術市場份額超過75%。在2021智博會上,中冶賽迪被評價為設計院向智能化、數字化企業轉型的典范。
加快綠色低碳工藝革新 打造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22年9月,由中冶賽迪建設的四川冶控集團階梯式連續加料綠色高效電弧爐通過功能考核,實現了“冶煉周期平均35分鐘、噸鋼電耗335千瓦時、電極消耗小于1公斤/噸”的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冶賽迪自主研發的短流程綠色高效電弧爐針對國內外全廢鋼電弧爐煉鋼能量消耗高、質量不穩定、二噁英污染等重大關鍵問題,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自主集成創新,實現了重大創造性突破,為鋼鐵行業實現短流程冶煉奠定了堅實基礎。
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鋼鐵行業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中冶賽迪站在鋼鐵系統全流程的角度,聚焦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產業實踐協同耦合,加強核心技術突破,創新引領鋼鐵工業綠色低碳發展。
在低碳環保咨詢領域,中冶賽迪長期開展碳排放核查、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碳達峰碳中和規劃、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碳排放影響評價等低碳咨詢服務,建立了全廠“碳素流”分析模型,實現全工序碳素追蹤,系統分析減碳潛力;自主開發了鋼鐵工業碳核算及優化分析平臺,助力企業真正實現碳排放看得見、算得清;系統構建了鋼鐵行業減碳技術庫,分析降碳約束下成本最優的降碳路徑,為企業提供系統性、經濟性的整體解決方案。
在低碳冶金領域,中冶賽迪在一體化配礦、低碳高爐、氫基豎爐、超級電爐、綠色高強熱成型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形成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低碳核心工藝技術及體系,并成功示范應用。中冶賽迪獨有的超低碳高爐技術可減碳20%~30%,為長流程源頭減碳貢獻力量;全國產化氣基豎爐方案實現較高爐煉鐵降碳50%~70%的目標,技術水平比肩國際先進水平;以綠色超級電爐為核心的電爐短流程冶煉系統解決方案,獲得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中冶賽迪聚焦過程工業能源高效利用及新能源儲能技術發展,構建了“源—網—荷—儲—管—控”為一體的低碳能源系統,打造了涵蓋煤氣發電、余熱回收、能源儲配、分布式能源、綜合智慧能源等為核心的多能互補技術與產品;高參數小容量煤氣發電機組技術可資源化高效利用富余煤氣,實現煤氣零放散;焦電聯產高參數煙氣余熱發電技術大幅提升全廠自發電率;全流程轉爐、電爐煙氣余熱回收系統,不僅回收了冶煉過程的煙氣余熱,同時實現煉鋼工序“負能煉鋼”;總承包建設了5個光伏項目,年均向用戶提供清潔電能9500萬千瓦時,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萬余噸。
![](./W020221020348793808402.jpg)
中冶賽迪建設的鋼鐵行業首座分鹽結晶廢水零排放工程在中天鋼鐵南通公司投用。
中冶賽迪在固廢資源化利用、能源高效利用、大氣污染治理超低排放、水資源高效利用、末端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末端治理方面開展了大量的技術研究工作,形成了轉底爐處理含鋅塵泥關鍵技術、熔渣顯熱回收、全流程超低排放技術等多項先進技術成果。其中,自主開發的轉底爐高效處置含鐵固廢綠色技術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0%,建成了全行業首個分鹽結晶廢水零排放項目。
![](./W020221020348793817366.jpg)
中冶賽迪承擔的全球最大的環保原料場改造項目——寶鋼股份原料場改造。
堅定國際化戰略 引領中國鋼鐵核心技術裝備走出去
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冶賽迪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將國際化作為企業一以貫之的發展戰略。在“一帶一路”倡議指引下,中冶賽迪先后在巴西、越南、英國、美國、印度、土耳其、馬來西亞等國家建立了海外分支機構,在英國謝菲爾德建立了海外運營中心,承擔海外項目合同額超300億元,帶動中國設備、材料出口200余億元,業績遍布六大洲、30余個國家,全球排名前50強的鋼鐵企業中超過80%已成為中冶賽迪的客戶。
憑借領先的工程技術參與全球競爭,中冶賽迪打造了一大批國外冶金標桿工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發展和發達國家鋼鐵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提供了領先的解決方案和技術裝備,成為引領中國鋼鐵核心技術走出去的主力軍。
在越南,中冶賽迪提供總體規劃、總體設計和主體單元總承包建設的臺塑河靜鋼鐵,成為亞太地區除中國以外最大最先進的鋼鐵基地,實現了我國千萬噸級綠地鋼鐵系統設計和全產業鏈輸出,樹立了國際產能合作的標桿,河靜鋼鐵高爐工程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
![](./W020221020348793818973.jpg)
中冶賽迪承擔總體規劃、設計及主體單元總承包建設的臺塑越南河靜鋼廠。
在馬來西亞,中冶賽迪提供總體規劃、設計和主體單元設備成套建設的馬中關丹產業園聯合鋼鐵項目,是“一帶一路”規劃重大項目和跨境國際產能合作示范基地,2018年建成后躋身東南亞建筑用材最具競爭力的鋼鐵企業,環保指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境外工程)。
在印度,中冶賽迪承擔設計和核心設備供貨的世界最大新建高爐——印度TATA鋼鐵KPO鋼廠5870立方米高爐正在有序推進。該項目打破了發達國家工程公司在印度大型高爐領域的壟斷局面,并實現全面數字化設計交付,奠定了中冶賽迪大型高爐技術世界第一的地位。
在歐美,中冶賽迪承擔了阿米集團烏克蘭鋼廠5000立方米高爐大修改造、澳大利亞LPS鋼鐵集團1000萬噸鋼廠可研及現有設施設計改造等項目,是塔塔鋼鐵等企業的優質供應商,樹立了中國工程技術公司的世界一流品牌。
2020年以來,面對世界復雜形勢,中冶賽迪更加堅定了國際化戰略,與全球客戶保持緊密聯系,發揮海外分支機構作用,高效響應客戶需求,完善全球供應鏈,相繼中標印度JSOL公司2座特大型高爐及3座板坯加熱爐成套、越南和發鋼鐵環保原料場總承包、土耳其Oyak集團2座煤氣柜成套、印尼德信鋼鐵智能工廠等多個項目,確保海外業務穩定運行。同時,他們積極履行契約精神,在防控疫情的同時向海外市場派遣項目人員,有序推進10多個國家的項目執行,贏得了海外客戶尊重,彰顯了央企擔當。
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冶賽迪將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殷殷期望,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促進鋼鐵產業創新發展、綠色低碳發展”的諄諄囑托,矢志創新不動搖,奮力建功新時代,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