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劉加軍 李倩 報道
從沒水、沒電、沒設施到建成一座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鋼廠;
從當地員工無重工業經驗到熟練掌握技術操作標準;
從溝通障礙到共建共享;
從困難重重到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5年來,全體印尼德信人憑借始終如一的報國情懷、民族使命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兒、“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兒,用實力和行動力創造了奇跡,變不可能為可能,讓印尼德信鋼鐵成為閃耀在“一帶一路”上的“鋼鐵明珠”。
“一件事,一輩子,一直做,一定成。”在印尼德信鋼鐵成立5周年之際,德龍鋼鐵集團董事長丁立國對《中國冶金報》記者說,雖然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也經歷過失敗和沮喪,但是“走出去”的決心和步伐始終堅定。
“大選、疫情、幾年不能回鄉……回憶德信鋼鐵5年發展,我都能被自己感動。”丁立國說。
如今的德信廠區
艱苦奮斗 荒島上一座鋼廠拔地而起
“我們剛到時,這里是一個荒島,走著深一腳淺一腳,一腳泥一腳水,且時不時躥出一只野豬、跳出一只小鹿,還有蟒蛇在草叢中穿梭。可以說,這里到處都是原始森林。”回想初到印尼蘇拉威西島時的場景,丁立國仍歷歷在目。
“跋山涉水到這里,沒水、沒電、沒吃的,更別提設施了,用一無所有來形容一點都不夸張。”丁立國說,在1500畝的土地上,將集裝箱一放,就開工了。據介紹,印尼德信鋼鐵現場指揮部,就是在這個集裝箱里成立的。
原始森林邊的指揮部
對他們而言,難,還不止如此!
項目工程量巨大。時任項目籌備組組長的包建華回憶道:“項目所在地是一片布滿熱帶雨林的荒山,除了山就是谷,基本上得把山削掉把坑填了,才能去實施這個項目。”
2018年3月平山填谷建鋼廠
施工條件惡劣。在項目建設期間,他們還遇到了在國內前所未遇、難以想象的困難。印尼雨季漫長,最長的一次持續了28天,平均每天下3場~4場,降雨總量較大,施工現場成為一片“汪洋”。“當時現場積水深的地方達到1米多,施工難度巨大。”時任施工主管的王三波說,“且當地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各類物資及施工設施嚴重匱乏,用‘沒有不缺的東西’來形容毫不夸張。”
雨季施工工地一片汪洋
為克服困難,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迅速調整工作思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多方尋找施工資源,科學組織,攻堅克難,確保項目按進度推進。那時候,機具無法到達的地方,他們就人背肩扛;車輛無法通行的地方,他們就用鏟車、挖機助力。總之,他們在這里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會戰,平均每天超1萬名產業工人奮戰在第一線。
小推車精神
據介紹,在施工高峰期,外協總人數達5000人,各種機具車輛近300臺,包括吊車110臺、樁機28臺、挖機40多臺,自卸車近100臺,每天柴油消耗約10萬升。
疫情帶來的巨大挑戰。2020年初在項目投產的關鍵時期,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項目帶來了巨大挑戰。當時,在部分員工國內休假、援助人員無法上島的情況下,德信鋼鐵干部員工吃住在現場、日夜加班試產消缺,全員參與安裝調試工作,打破了工序壁壘、地域限制等,最終確保項目按進度完成。
除疫情外,他們還經受了地震、語言障礙等各種各樣的挑戰。如此大的困難和挑戰,為什么丁立國卻這么執著呢?
丁立國這樣對記者說:“我為什么要到印尼來,為什么還在開創自己的事業?我個人單純從財務上來看早就實現了自由,包括公司很多的高層也是一樣,但即使這樣為什么大家還是跟著我,不顧辛苦地走南闖北?放在小我上是對事業和人生價值的追求;放在大我上來說是為中國而戰!這個‘戰’是為了爭奪榮譽,為中國爭得榮譽,同樣在個人的角度來看,是為個人爭得榮譽!”
也許正是這樣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奠定了印尼德信鋼鐵項目的成功。
2020年3月29日,對于全體德信人來說,是激動人心的一天。丁立國在北京遠程下達點火指令,印尼德信鋼鐵1號高爐成功點火,標志著德信鋼鐵項目正式投產。見證點火的干部員工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德信鋼鐵煉鐵廠1號高爐車間
2020年3月31日9時18分1號轉爐出第一爐鋼,由天車將鋼水吊到1號連鑄機上鋼,1號連鑄機崗位人員進行大包開澆、中包開澆,鋼水經過結晶器凝固成鋼坯,再經過拉矯機慢慢拉出了通紅的鋼坯,八機八流方坯連鑄鑄坯順利,標志著德信鋼鐵生產線全面貫通。
隨后,2021年2月3日,印尼德信鋼鐵2號高爐順利點火,標志著煉鐵一期工程順利完成,實現了兩座高爐同時生產。
德信鋼鐵煉鋼車間
“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青山園區還有印尼政府層面的一些照顧與支持,我想最終還是德龍精神支持我們鑄就德信‘鋼筋鐵骨’的性格,這個精神也會一直支持德信人把德龍的海外事業發展壯大。”包建華說。
開放包容 融合中一起奔向美好生活
人們常說,小型企業管理靠權力,中型企業管理靠制度,大型企業管理靠文化。對于印尼德信鋼鐵而言,存在文化差異、語言障礙等多種不同,其是如何管理的呢?
德信鋼鐵職工慶祝公司成立5周年
丁立國說在他心里只關心兩件事情,一件大事,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傾盡一生,建設鋼鐵發展鋼鐵,讓中國鋼鐵走向世界;一件小事,就是員工的幸福和快樂。
“我的手機是24小時開機的,確保每一名員工隨時可與我通話。”丁立國說。丁立國回憶了一件趣事,德信鋼鐵曾有員工懷疑他的電話是否能打通,有天夜里給他打電話,他接起電話說:“兄弟,你有什么事情,直接說。”得到的回復是“我就想看看電話是否能打通,沒想到還真打通了”。
言必信、行必果,這正是德龍鋼鐵集團“立德、立業、立回報”的核心價值觀和“發展德龍鋼鐵、振興民族工業、共創和諧社會”的企業使命的體現。
“中國和印尼地域文化不同,我們尊重當地文化并融入當地發展。”丁立國表示。
據了解,印尼當地有很多穆斯林。比如,為尊重當地文化,德信鋼鐵在每個分廠設置禮拜室,以備印尼籍員工做禮拜;再比如,一個崗位招聘3個人就滿足生產需求,德信鋼鐵招聘5個人,既不耽誤員工做禮拜又能保證生產。印尼德信鋼鐵的這一舉動讓印尼員工十分感動。
為打破語言障礙,德信鋼鐵的中國籍員工和印尼籍員工還互相教對方語言。就連德信鋼鐵的建筑風格也融入了當地元素。
除此之外,德信鋼鐵敢于提拔和任用印尼當地人。丁立國介紹,2018年10月印尼一年輕小伙兒Halu Oleo從肯達里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畢業后,加入印尼德信鋼鐵,經過3年的培養和鍛煉,如今已成長為煉鋼事業部維護作業區副主任,下轄中國籍員工18人、印尼工64人,收入為當地社平工資的4倍左右。他不僅能熟練地進行中文交流,而且個人管理能力、事業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提高。他說:“很榮幸加入德龍這個世界500強企業,在這里我不僅學到了知識和技術,而且得到了重用和提拔,十分感動。”
共贏共享 帶動印尼就業和繁榮
“我們‘走出去’的是比較優勢產業,帶來的是共贏。”丁立國說。
5年來,德龍鋼鐵集團帶著人力、物力、財力到印尼建廠,不僅傳授給他們先進技能,增加當地就業,而且助推了印尼產業升級。
打通鋼鐵產業鏈,帶動印尼當地就業。“原來印尼的鋼鐵行業基本只能進行一些下游的環節,但現在通過我們的規模優勢,從礦石、煤炭開采到煉鋼到下游的產業制造,都會被我們帶動發展起來,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包建華說。據了解,德信鋼鐵的建成投產,不但填補了印尼國內全流程鋼鐵項目的空白,而且帶動了當地近6000名員工就業。此外,德信鋼鐵還能為上、中、下游產業提供上萬個就業崗位。
開展培訓,提升印尼籍員工技能。印尼工業基礎薄弱,缺乏合格的工人。為提升印尼籍員工的工藝技術操作水平,德信鋼鐵、青山公司與當地政府一起,對他們進行一系列培訓:從精準的實操培訓到專業的技能培訓,再到師帶徒培養,并階段性組織技術比武,促使他們快速提升技能。
印尼籍員工接受系統培訓
“目前我們園區項目除重要崗位的高級技術工人主要來自國內以外,一線工人都是招聘的當地人。通過諸如赴中國總部鋼廠實訓、中方對印尼籍員工傳幫帶等培訓活動,目前不少印尼籍員工已經成長為班組長、工段長,甚至是主任級。他們不僅能夠拿到比當地平均工資高得多的收入,而且可以學到貨真價實的技術。”丁立國說。
很多當地工人表示,在這里工作,能力得到了鍛煉,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不少印尼籍員工把家也搬到了園區周邊,全家人直接或間接從事與園區企業相關聯的工作。一些印尼員工甚至表示“在這里工作,連媳婦都比別的地方好找了”。
印尼德信鋼鐵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展現大企業的擔當精神。
捐款捐物,抗擊疫情。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印尼德信鋼鐵第一時間籌措抗疫物資,捐贈N95口罩18000只,后又籌集到176套醫用防護服、920只N95口罩和600把測溫槍用于抗疫;與此同時,萬里馳援印尼中央政府1萬人份核酸檢測試劑盒和6000只口罩等用于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為防控疫情捐款
疫情反復,2021年7月30日、10月13日印尼德信鋼鐵分兩批向印尼政府捐贈300套制氧機、60套呼吸機和850瓶40升氧氣瓶,支援疫情防控。
籌措資金,支持教育。2020年9月24日,印尼德信捐助5億印尼盾用于資助Yayasan Surya Institut(蘇利亞學院基金會)教育項目,培養未來人才。2021年3月1日捐助4億印尼盾用于印尼本地基礎數學教學項目。
踐行社會責任,建設基礎設施。印尼德信鋼鐵所在青山園區發展自身的同時,認真踐行社會責任,積極幫助當地建設基礎設施,為周邊村莊居民24小時提供電力,建設中壓輸電線路長達42公里;幫助周邊社區建設早教中心、幼兒園、伊斯蘭教中學、村部辦公樓和足球場,修繕清真寺,為周邊幼兒園完善基礎配套設施等。
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而是百花齊放的大利。的確,印尼德信鋼鐵項目不正是開放、包容、共贏的國際典范嗎?
據了解,目前,德龍鋼鐵集團在印尼已累計投入30.5億美元。其中德信鋼鐵項目一期投資11.8億美元,已建成“400萬噸鋼鐵+150萬噸焦化”產能;一期擴產項目增加投資10.2億美元,將于2023年上半年投產,擴產完成后德信鋼鐵生產規模將達到“700萬噸鋼鐵+300萬噸焦化”產能。德天焦化項目投資8.5億美元,2022年底將陸續投產,焦化產能將達到470萬噸。
“家國情懷、創新實干、堅忍不拔、心無旁騖、勇擔責任”,5年印尼德信鋼鐵人展現的精神,正是中國鋼鐵人建設“一帶一路”的精神,也是融合互通的中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