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評論員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6日,河北、福建、天津、上海、山東、四川等6地發布的2023年重點建設項目名單中,涉及鋼鐵行業相關項目47個,行業發展復蘇信號“遍地開花”。
與此同時,各鋼鐵企業紛紛擘畫發展藍圖,中國寶武全力以赴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偉大企業、首鋼集團以“三個結合”深入推動管理創新、中國礦產資源集團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礦產資源綜合服務企業、中天鋼鐵爭當“GDP萬億元之城”排頭兵……“開局即決戰、起步即沖刺”的斗志背后,是鋼鐵行業對今年寫下亮眼成績單的堅定信心。
2023年是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國鋼鐵工業站在了新的更高歷史起點上。但同時,我們仍然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快演變、國內經濟遭遇“三重壓力”、鋼鐵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的“逆風局”。機遇與挑戰并存的2023年,也可以說是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3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念好“穩字訣”,堅定信心,穩中求進,正是鋼鐵行業發軔新起點、創造新偉業的第一要務。
增強信心,堅定決心。過去一年,鋼鐵工業利潤大幅下降91.3%,近一半鋼鐵上市公司業績預減甚至預虧,整個行業在經歷了2021年的歷史高峰后遭遇較大波動。但是,全行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從未動搖。當前,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的信號強烈,這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鋼鐵產業實現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決心。我們的信心和決心來源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來源于國家正逐步發力見效的宏觀政策,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對鋼鐵行業發展方向的精準定位,對“經濟性、生態性、安全性”三維目標動態平衡的不懈追求;來源于鋼鐵行業一次次逢山開路、觸底反彈的深厚積淀,從2008年、2015年到2022年,困境不盡相同,但行業每次都跨越關隘溝坎,實現更高水平的崛起;來源于鋼鐵企業對自身發展現狀的深刻思考,以及以此為基礎提出的發展目標,如“取得目前的利潤主要是依靠總量規模的堆砌”“沒新東西就不要犯老錯誤”“不是有錢任性,是對戰略、趨勢判斷的堅持”“脫下棉襖游泳,用好用足改革關鍵一招”等觀點發人深省,鋼企的這份清醒正是我們實現長遠發展的強大動能。
穩住方向,穩住步調。當前,疫情防控步入新階段,國民經濟進入恢復期,必須一如既往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有條不紊保持前進的步調。對行業而言,既要穩步推進“1231重點工作”,又要集中精力研究推進新目標、新舉措,包括產能治理與聯合重組兩大行業基礎措施,產能置換、超低排放和極致能效三大鋼鐵改造工程,“基石計劃”和以推廣鋼結構住宅為主攻方向的鋼鐵應用拓展計劃兩大產業發展計劃等,確保行業運行在正確軌道。對鋼鐵企業而言,要將企業目標與宏觀政策、行業目標相結合,統籌好當前與長遠、發展與低碳、發展與安全,既不因一時經營利益受損,放棄科技創新、低碳發展等長遠投入,又勿因一時經濟獲益,放棄產能治理、產業集中、體制機制改革等重要命題,更不可因一時或長期存在的各類屏障、困擾或風險,放棄筑牢產業鏈安全底線、開展國際化布局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身處當前克難攻堅的“逆風局”,我們尤其需要著眼長遠、穩住步調,始終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在這一輪“攀巖賽”中穩扎穩打,登高處、凌絕頂。
穩中求進,進中提質。當前,無論是我國經濟所處的轉型升級階段,還是增長率下行的規律性制約,再或者是國際環境不利因素對國內的傳導,都為鋼鐵行業穩中求進、進中提質增加了極大的難度。2023年,我們猶需通過鍛造更深厚的內功,全力爭取行業效益進、發展質量升。行業效益進,要求鋼鐵行業充分把握新一輪發展窗口期,特別是要在統籌擴大內需戰略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下大功夫,面對鋼鐵需求總量逐漸下降的必然趨勢,用更常態化的自律機制和更強大的創新能力,加速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動態平衡機制,以更有效率的供給、更加主動的姿態穿越這輪經濟周期性波動。發展質量升,意味著鋼鐵行業要著力由“規模效益”向“質量效益”轉變,尤其是要敢于破立并舉,圍繞優化產業布局、開展聯合重組、推動產能治理、實現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等根本性命題,銳意進取,以更強的競爭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
開局關乎全局,起跑決定全程。2023年,讓我們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發軔新征程,跑贏“逆風局”,穩中求進、穩中取勝,穩中開新局,再創新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