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楊勝敏 通訊員 劉立偉 報道
2月2日,農歷臘月廿三。伴著凜冽的寒風,《中國冶金報》記者來到德龍鋼鐵煉鐵廠3號高爐,在煉鐵三車間,一場“大考”即將來臨。這場“大考”就是春節后正月初八開始的年度大修。
自2015年5月17日大修開爐后,煉鐵廠3號高爐運行至今已8年有余,累計生產鐵水900多萬噸,為德龍鋼鐵立下了汗馬功勞。
雖然距離大修還有半個月,但煉鐵三車間已經忙得熱火朝天了。《中國冶金報》記者走進車間,只見車間主任李艷斌正在清點檢修備件,核對規格型號、數量、材質等一系列信息。
“作為此次大修的第一負責人,我必須盯住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做到心知肚明,尤其是人、材、機一體化協調推進,確保如期、安全、保質完成各項檢修任務。”李艷斌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目前,煉鐵三車間全體干部職工都在圍繞檢修開展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而且當前的重要工作不只有大修前期準備工作,我們還要在照常生產的情況下保障高爐安全,所以我們成立了特護小組。”
此次大修千頭萬緒,涉及各檢修項目139個,有外委施工隊伍10支500余人,用到的材料、備件、機械更是不計其數。李艷斌和工友們不僅要保證日常生產不停歇,還要控制冶煉強度,保障爐缸溫度控制在510攝氏度~608攝氏度。
此次大修工期為60天,點多面廣,涉及交叉作業。德龍鋼鐵高度重視,多部門聯合制訂檢修方案,對檢修涉及的項目施工、人員分布、機械調度、工序配合、安全督導、原燃料供給等各方面制訂了詳細計劃。煉鐵三車間作為“當事人”,已經緊鑼密鼓開始了前期準備工作,相關備件已進場70%,并多次與各外委施工方召開專題會,溝通具體環節。
據悉,檢修期間,3號高爐將上馬“高爐侵蝕系統”,通過智能手段在碳磚之間預埋熱電偶,對爐溫、爐壁進行密集檢測,形成三維立體影像,極大地方便了人員在日常生產中觀察和判斷爐內情況,進而更好地做出相應控制和調整。
近年來,德龍鋼鐵積極推動轉型升級,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生產特殊品種鋼為目標,確立了“以煉鐵為中心”的生產方針。面對當前市場的挑戰和外部不確定因素,德龍鋼鐵始終專注于“煉好鐵、出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