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賈林海
在中國,平均每1秒就有32噸鋼滾燙出爐,占據世界“半壁江山”的中國鋼鐵以火紅姿態演繹著大國工業崛起的故事。
而在過去一年里,平均每1天就有近13個由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議案、提案被采納,有力推動解決了一系列關系改革發展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這就是全國兩會的魅力——過去與未來交替,國計與民生相融。
謀篇布局,綱舉目張。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年度“指揮棒”,每年兩會上,GDP增速目標是最受關注的指標之一。3月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把這一目標設定在了“5%左右”。
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數字!
5%左右,是理性的、務實的。設定GDP增速目標要綜合考慮國內外形勢和各方面因素,兼顧各種需要和一切可能,不僅要與“十四五”規劃綱要目標銜接,還要考慮經濟增長潛力和支撐條件。這絕非易事。況且,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大幅提升,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從當前需要來看,我國要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防范化解風險,都依賴一定的經濟增速。從中長期來看,我國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就要求我們腳踏實地,以理性、務實的經濟增速目標應對各項挑戰。
5%左右,是有信心、有底氣的。過去一年里,雖然我國經濟面臨異常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但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我們在新冠疫情防控實現平穩轉段、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的同時,圓滿完成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一批重大產業創新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提升……這些來之不易的成績,成為我們設定新一年經濟增速目標的信心與底氣。
5%左右,是有基礎、有支撐的。一方面,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完備的供給優勢、高素質勞動者眾多的人才優勢等優勢依然在,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因沒有變。另一方面,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在增多,制約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在減弱。例如,新冠疫情疤痕效應在減弱;我們在防范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方面也取得了積極成效。總體來看,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實現5%左右的目標完全有支撐。
5%左右,是面向更高質量發展的。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才是硬道理”深入人心。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時俱進地提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而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堅持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高質量發展”憑借前后17次的登場頻率成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熱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與去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放在新一年工作部署首位不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新一年工作部署中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首要任務。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中國應對當前自身發展問題的新思考,更是中國關于全球可持續發展未來的新創見。可以期待,一場面向未來的生產力顛覆性變革將加速掀起。
實踐充分證明,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有勇氣、有智慧、有能力戰勝任何艱難險阻。走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一年,面對5%左右的GDP增速目標,每位鋼鐵人都將貢獻自己的力量。
透過兩會窗口,數百萬鋼鐵人期待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