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兩會報道組
記者 樊三彩 報道
記者 顧學超 攝影
鼓勵社會資本下鄉,助力鄉村振興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路線圖”。近年來,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村企聯建發展局面已初步形成,鄉村振興戰略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但我們不難發現,即便是鄉村環境改善了,交通便利了,受鄉村產業多屬于傳統制造業的限制,很多農村年輕人都離開了農村,特別是優勢人才大量流向城市,成為影響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
![](./W020240311381830570563.jpg)
全國人大代表、天工國際執行董事兼主席朱小坤認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首要任務是讓農村的企業有更好的發展機遇,以企業的發展空間和機會來留住農村年輕人,留住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為此,朱小坤建議,一是加強農村各類資源配置,縮小城鄉資源差距。雖然鄉村產業產品比較傳統,但企業自身發展比較靈活,創新意識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建議進一步配套發展機遇、發展空間、教育資源等,最大程度縮小鄉村與城區資源配置差距,將年輕人留在農村,發展鄉村產業。
二是鼓勵社會資本下鄉,助力鄉村振興。在堅持鄉村振興以產業振興為根本的同時,建議鼓勵更多的鄉村企業加快轉型,實現產業實體與資本運作“雙輪驅動”發展,讓更多的社會資本下鄉,出臺社會資本下鄉專項政策,給予鄉村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優先入市權。
朱小坤表示,這些在農村發展起來的企業,歷經風風雨雨和市場競爭的多方面考驗,走出了一條適應市場需求的產業發展之路。“青年人就是鄉村振興的頂梁柱,讓鄉村產業參與到資本市場中來,不僅可以留住人才,還可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一舉多得。”他說道。
三是加強企業與鄉村產業的多方面協作,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提升農業產業項目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發展田園觀光、健康養生等新業態,引導企業依托項目開展人才孵化建設,為創辦家庭農場、合作社及促進農村人口就業提供人力支持。
加強對能源市場化運作的監督 降低制造業生產成本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我國制造業規模已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特別是民營企業制造業在驅動經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中央政府給制造業發了很多“大紅包”,一系列惠企惠民的優惠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制造業提質增效升級。然而,在全國人大代表、天工國際執行董事兼主席朱小坤看來,當前,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全而不優,基礎能力相對薄弱,核心競爭力有待提升,發展機遇和市場競爭力優勢不足,經營成本居高不下,成為影響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因素。
“經調研,油、電、天然氣等能源價格高成主因。”朱小坤表示,電、天然氣等能源都是制造業重要甚至主要的成本,即便是企業內部想方設法降低生產成本,加快產品創新和提高研發速度,提升核心競爭力,油、電、天然氣這些生產經營的硬成本居高不下,生產經營也是舉步維艱,嚴重制約企業發展。他表示,就連不自產天然氣的泰國,天然氣價格也只有我國價格的60%,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被削弱了。
“降低制造業生產成本是有效支持高端制造、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當務之急。”朱小坤表示。為此,他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加大對油、電、天然氣等能源市場化運作的監督力度,打破區域壟斷,全面進入市場化公平競爭,讓更多的能源企業進來。
第二,細化能源企業的內部成本管理,最大程度降低能源價格,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提升中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結合價格體系,可以參照、對比世界一些發達國家在能源管理、定價標準和為企業減負方面的一些做法,最大程度減輕企業經營負擔,為中國的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制造企業保駕護航。“各省可以結合所屬省份的實際情況,參照、對比鄰省或其它省份的一些鼓勵和為企業減負的做法,調整符合所屬省份工業發展需要的能源價格,最大程度減輕企業經營負擔。”朱小坤表示。
朱小坤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是加快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員,都有責任和義務發展好中國經濟,讓中國經濟引領世界經濟發展,國企民企要相互扶持、共同發展,這是中國民營企業的共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