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龍門鋼鐵景區一景。(陜鋼龍鋼 供圖)
圖為龍鋼展覽館。(陜鋼龍鋼 供圖)
本報通訊員 程辛
新時代背景下,產業融合成為經濟領域的普遍現象,不僅打破了產業壁壘,拓寬新市場,對經濟增長、戰略革新也有重要意義。工業旅游就是現代社會對多元化旅游消費的一種需求,更是工業文化賦能產業融合發展的必然產物。
2016年以來,陜鋼集團龍鋼公司(下稱陜鋼龍鋼)樹立適應綠色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管理理念,工業廠區生產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職工精神面貌也日新月異。但作為資源、能源消耗大戶的鋼鐵企業,面對資源和環境的雙重壓力和社會對于鋼鐵制造工業“傻大黑粗”的傳統印象,陜鋼龍鋼依然很難快速被社會公眾重新認可。當企業形象成為影響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時,工業旅游為陜鋼龍鋼提供了一個新的突破口。
時代賦予企業選擇與機遇,陜鋼龍鋼不等不靠,旗下綜合服務公司通過逐步開發、創建工業旅游項目,打開了企業對外宣傳的形象窗口,逐步增強了企業對外的社會影響力,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帶動了公司方方面面潛在效益的提升。
陜鋼龍鋼綜合服務公司以科普教育、互動體驗、生態展示為總基調,以鋼鐵生產現場、工藝流程等原生態工業生產風貌為旅游資源,打造出了以“鋼鐵是這樣煉成的”為主題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不僅使傳統鋼鐵企業展示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更實現了文化賦能工業發展的最佳途徑,使文化、旅游、產業三方有機融合且相互促進,為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柔性支持。
獨具鋼鐵工業特色的“一館一中心四景點”(龍鋼展覽館、生產指揮控制中心、料場景點、煉鐵景點、煉鋼景點、軋鋼景點)是綜合服務公司將原有生產資源和廢舊廠房就地整合、配置,再轉化為旅游資源的創新之舉。其中,原有廢舊廠房被植入企業60多年發展的厚重歷史,搖身成為激蕩著鋼鐵情懷、流動著鋼鐵精神的龍鋼展覽館;一塊鐵礦石淬煉成鋼的“勵志旅行記”,讓不同于山水風景的現代化工業設備嵌入了“工業+旅游”的體驗元素,滿足了當下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封閉的工業廠區也變成了風景宜人的旅游景區,讓社會公眾更真實地目睹綠色的、有情懷的、有溫度的鋼鐵。
自2018年開始,陜鋼龍鋼先后累計投入40億元用于環保設備改造升級,全面開展超低排放改造,堅持走好高質量發展道路。2018年~2021年,陜鋼龍鋼先后躋身國家級“綠色工廠”、環保績效A級企業,并一鼓作氣由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晉升為AAAA級旅游景區。同時,工業旅游便捷了陜鋼龍鋼對外業務的深度洽談,也吸引了諸多行業內外先進企業的對標交流,促進了各大優秀鋼企之間互通往來的友好關系,助力企業朋友圈越來越大。
此外,該公司借助“鋼鐵工業+文旅”的資源優勢,相繼推出“文旅+教育實訓”“文旅+讀書品鑒”“工業+科技創新”等特色主題活動,豐富了企業文化內涵,提升了游客工業之旅的體驗感,成功打造了校企研學實踐和黨員干部終身紅色學習體驗基地。2019年至今,龍門鋼鐵景區累計接待人數突破10萬余人次,文化鋼城閃爍著的魅力之光通過工業旅游得以有效鞏固,助力企業知名度和品牌價值在潛移默化中大幅提升。
“我在鋼企上班,也在景區上班,特別自豪!”
“穿上龍鋼的工裝,坐上通往景區的通勤車,走在韓城市的大街小巷,女朋友再也不難找了!”
這是2018年底龍門鋼鐵景區剛剛入圍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時,陜鋼龍鋼綜合服務公司職工在朋友圈“曬”出來的幸福感。
如今,作為西北地區唯一一家在生產的鋼鐵工業AAAA級旅游景區,陜鋼龍鋼職工隊伍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大幅提高。老員工口中曾經的“黑色暴雨”、濃煙滾滾變成景區講解員口中的故事和新員工臉上的“茫然”,景區展覽館、圖書館、藝術景觀充斥著龍鋼人對工作、學習、生活的無限熱愛。
“我競聘景區講解員是因為自己的熱愛與喜好,更重要的是,還能實現自己做導游的夢想。”新入職的大學生小樊興奮地說。當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初心與“工業+文旅”的產業融合實踐相遇時,陜鋼龍鋼蹚出了一條破解資源環境瓶頸的綠色發展之路。在講好鋼鐵大國故事,促進企業與生態城市相融共生的道路上,龍門鋼鐵景區始終堅持著對美好的向往。
《中國冶金報》(2022年4月27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