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沈小平
5月11日清晨,首鋼集團水鋼博宏創業分公司工匠場領頭人米樹志嫻熟地在車床上操作著。只見他拿起一個擋圈,放在卡盤上擰緊,開動車床,卡盤高速轉動,擋圈表面一圈圈剝離并變得锃亮。正面車完后,他停下車床,調整刀具,然后把擋圈翻一個面,再次裝上卡盤,擋圈的背面也被車得锃亮……整個過程僅耗時不到兩分鐘,一個嶄新的擋圈產品就在米樹志的手中完成了。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初召開的水鋼先進表彰大會上,由米樹志帶領的水鋼博宏創業分公司工匠場獲評為首鋼水鋼“工人先鋒號”。為此,筆者走進該工匠場,探訪其吹響“工人先鋒號”的秘笈。
“背面不車也可以,對質量沒有影響,客戶也沒有要求。但是如果不車,正反面的光潔度差異比較大,總覺得不像一件才加工出來的新產品,所以我寧愿多干一點,把背面打磨得亮亮的,看著也舒服。”米樹志趁著換擋圈的間隙,一邊用手抹了一把滿臉的汗水,一邊向筆者介紹道。
“那你的工作量加大了不少,今天加工多少個擋圈了?”筆者問。
“這里有20多個,那邊還有10多個。你看到的這個工序比較簡單。其實在這道工序之前還有幾道比較重要的步驟,須把上百斤重的整根擋圈鋼軸用行吊吊到另一臺車床上,按尺寸標準加工出來,我再分割成片,才能到現在這個工序……”米樹志話未說完便看向旁邊的徒弟段松說,“那個小扳手是不是在你那里?我沒找到。”
“師傅,你用這個。”段松把扳手遞過去,轉身又將裝滿軌道壓板的小推車推到銑床旁邊,卸下來銑。看他吃力的樣子,小推車一定不輕。
“注意注意,離遠一點。”段松看工人在吊運擋圈鋼軸,立即提醒道。“銑一塊壓板要半小時,下午我還要去鐵焦事業部參加年修安全準備會。我這人就是,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時間固定不了,這一車壓板估計要干上幾天了。”段松接著說。
“檢修現場缺少監護人手,王璐、陸文志等幾個徒弟都頂上去了,一邊是安全監護,一邊是保生產,哪邊都不能耽誤。好在段松能獨立操作,可以幫上大忙。”米樹志對自己徒弟們的表現感到自豪,“昨天我們給鋼軋事業部送了一批產品過去,他們很滿意。除了計劃性生產,我們偶爾還會有一些臨時性的加工任務,只要客戶一個電話打過來,我們就不講條件地按照時間節點保質保量滿足客戶需要,決不影響主體生產。”
看著他們忙碌的身影,聽著依舊縈繞在工匠場內的車床和銑床轉動的沙沙聲,筆者不忍再打擾,告辭后走出了工匠場。
水鋼博宏創業分公司工匠場建立3年多以來,米樹志和他的徒弟們緊緊圍繞創新創效、安全環保、降本減費等主題,不斷凝聚團隊智慧,主動發揚工匠精神,實施了10余項創新項目,為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近40萬元,為解決生產難題、突破技術瓶頸做出了貢獻。精益求精,便是該工匠場吹響“工人先鋒號”的秘笈。4月份,該公司超額完成生產任務。這份亮眼的成績單里,少不了工匠場每位成員揮灑的汗水。
《中國冶金報》(2022年5月25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