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巍 通訊員 劉煒
2023年新年伊始,河鋼集團張宣科技機電公司在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做好產線設備設施運維保障服務工作的基礎上,以技術升級、優化創新為著力點,圍繞設備效率提升、節能降耗、功能使用等方面持續展開攻關,全力推動客戶、產品“兩個結構”優化以及“降成本、提售價”等重點工作實現新突破。截至1月底,該公司累計完成各類技術創新、小改小革等項目5項,創效金額達到14余萬元。
技術創新提升關鍵設備運行質量
“陳工,這次提升機U型接近開關優化技術效果非常好,不僅系統設備運行穩定,而且工作效率也較之前提升了10%,真是太棒了!”1月16日9時,在張宣科技能源公司主控室內,機電公司電氣主管負責人李強激動地跟電控二工程部自控二組副組長陳東宏反饋說。
提升機U型接近開關是干熄焦系統控制提升機加減速、定位的關鍵電氣檢測元件。近期,設備運維保障服務人員在對該區域巡檢時發現:由于原設計存在缺陷,干熄焦提升機在作業時,限位接近開關時常出現檢測不準、信號缺失等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一旦發生故障便會給其他區域的能源介質保障供應帶來影響。
針對這一問題,陳東宏主動出擊,迅速組織骨干技術人員成立攻關小組進行攻關。大家利用網絡信息平臺,通過與先進企業類似系統進行參照,并結合干熄焦檢測實際參數進行研究分析,最終決定通過對限位接近開關進行優化改造來徹底解決信號檢測不準、缺失等故障問題。
攻關中,技術人員一方面將U型接近開關控制改為機下PLC控制,實現電纜路由固定,從而杜絕電源斷路和信號中斷故障的發生;另一方面在限位和配電室之間增加端子箱控制,將所有待機位前減速、待機位、離著床、吊鉤打開限位的電源和信號引入端子箱,便于排查故障、提升檢修效率。同時,他們還將減速由單限位控制改為雙限位控制,實現檢測信號“雙保險”,減小對變頻器的沖擊。
改造完成后,不但從根本上解決了限位接近開關信號檢測不準、缺失等問題,而且提升了作業效率。同時,技術人員還結合外部企業先進經驗,積極培訓運維保障服務人員,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和服務質量,為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優化改造助力產線提質增效
1月30日,在張宣科技特材鍛壓工序的作業生產現場,機電公司機械四工程部機械設備主管李偉看著操作車夾持著鍛壓好的產品平穩地送到加熱爐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然而一個星期以前他的心情截然相反。
“周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鍛壓工序的操作車在運行作業時常傳出異響聲,麻煩您過來處理一下。”1月23日7時30分,在機電公司機械四工程部技術組辦公室內,剛剛換好工裝準備參加工程部早調會的李偉接到了特材鍛壓工序崗位人員的求助電話。接到電話后,李偉迅速帶領技術人員郎志強趕往現場進行處理。經過現場仔細檢查確認,他們發現是操作車聯軸器的配合間隙出現了異常。為保證產線生產節奏不受影響,憑借著多年的工作經驗,兩人利用產線的定修時機,迅速處理操作車聯軸器的配合間隙問題。
這件事情也引起了李偉和郎志強的高度警覺。作為特材鍛壓工序中的重要生產裝備,操作車走行傳動采用的是齒式聯軸器。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其前后移動頻繁且作業環震動較大,聯軸器的配合間隙極易造成齒形磨損等問題。如果處理不當,不僅傳動不平穩,且容易造成減速器斷軸、打齒等機械故障,同時還會對產線降本增效形成制約。“我們能不能給聯軸器換一種連接方式,消除這些不穩定因素呢?”李偉突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于是,李偉和郎志強立刻行動起來。他們一方面找來該工序的設計圖紙和裝備資料,研究分析裝備機動原理和機械機構;另一方面深入現場實地觀察,結合作業環境、功能運用等,優化改造方案和細節。最終,他們決定將操作車行走系統的齒式聯軸器改為彈性套柱銷聯軸器,從而解決聯軸器運行異常這一問題。
改造中,他們將彈性套柱聯軸器一端套有彈性套的柱銷,裝在兩個半聯軸器凸緣緣孔,使兩個半聯軸器緊密相連,并利用柱銷組在鎖緊時產生在接觸面的摩擦力矩,依托壓縮橡膠彈性套來傳遞轉矩;同時結合產線運行所需,他們利用對標學習學到的先進技術經驗,調整優化彈性套柱聯軸器的彈性部位,以實現設備運行效率最大化。改造完成后,操作車的工作效率提升了8%。
《中國冶金報》(2023年2月8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