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劉經緯 報道
記者 朱亞明 攝影
“目前整個鋼鐵行業面臨的一些問題,有供給側的,有需求側的,有國際環境方面的,也有周期性等方面的因素,其中有些矛盾可能還是比較深層次的。這就需要我們行業自身團結一心,加強行業自律,通過改革創新去破解,同時也需要政府政策落地等一系列支持。”7月31日,杭鋼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寧波鋼鐵黨委書記、董事長瞿濤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八次理事(擴大)會議召開期間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專訪時就寧鋼的發展經驗、當前行業面臨的形勢和相關熱點話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圖為瞿濤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專訪
寧鋼的抗寒御寒之道
“鋼鐵行業從產量、產能規模來說,必將經歷達到峰值以后持續穩定一段時間,接著回落的一個過程,這是發展的必然。”瞿濤表示,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鋼鐵企業做一些高質量發展方面的調整,包括結構調整、提升競爭力,以及在節能降碳等方面的適應性調整或創新調整等。
瞿濤介紹,今年上半年,寧鋼主要做了兩件大事應對當前行業形勢。一是基于行業長期“過冬”的可能,積極投入到抗寒御寒能力建設上,大力實施降本增效、開源節流、創新創效等一系列工作,提升競爭力。二是持續以綠色、低碳、智能、高端為發展目標,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應該說過去幾年,寧鋼已經在高質量發展方面邁出了重要的步伐,但是在我們確定的整個規劃中,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瞿濤表示,尤其是在應對當前這一輪比較長周期的鋼鐵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還是要對綠色、低碳、智能、高端等方面加大投入并向“未來工廠”進軍,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
當前,在低碳發展方面,寧鋼正全力沖刺全流程超低排放,目前已經通過了清潔運輸和有組織排放的公示,爭取年內實現全流程超低排放公示;在綠色發展方面,寧鋼廠區已經建成浙江省工業旅游示范區,并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在節能減排方面,寧鋼即將建成浙江省內最大的需求側儲能項目,并進行智慧壓縮空氣等系列改造工作。
“同時我們也在思考讓產線的效率如何在粗鋼產量調控的背景下進一步優化。”瞿濤表示,不同的調控產量對于產線組織會帶來一系列挑戰,寧鋼正在積極探索從熱備狀態向冷備狀態過渡,在進一步降低能耗和成本的同時,確保粗鋼調控產量目標有序實現,努力建立動態平衡。
此外,寧鋼還積極推動產品結構轉型。瞿濤介紹,2015年,寧鋼的特色品種鋼比例只有20%左右,今年上半年則是已經超過了67%。“這與浙江省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緊密關聯,我們也借此機會努力實現產品從低端向中高端轉型。”他說。
政策落地需結合企業實際精準實施
“鋼鐵行業目前面臨的困難、問題,我覺得大家都看到了。看到問題的同時思考如何去解決問題,這是關鍵。”瞿濤認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中國經濟的改革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方向和要求。鋼鐵行業要積極推進創新、改革和發展,落實全會精神和要求,這需要一系列政策落地并有效地實施。
“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完全切合當前實際,從企業來說,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按照國家政策的要求去組織好、實施好。”瞿濤以新質生產力舉例,他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鋼鐵行業創新、改革必須要走的一個方向。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要根據所處區域、企業自身情況等尋找一種新的不同的發展方式。“數實融合、綠色低碳,包括上下游的進一步融合等都是其中的重要組成,每個企業都應該根據不同的特點,結合實際去探索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模板去復制,更多的是通過多種要素資源的優化整合,尋找一種切合企業自身發展實際的新質生產力。”
“近期我國政府出臺了多項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執行好這些政策,關鍵還是在公平性、針對性。我認為在實施過程中,要加大實際情況的調研力度,不斷補充、優化和完善。”瞿濤舉例,“比如粗鋼產量調控,如何實現差異化、精準化實施,如何使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在這一輪的調控過程當中進一步解決,我覺得可能是急需的。” 他表示,這樣能夠促進企業自律,增強企業參與調控的主動性。
開展兼并重組首先要明確目的
談到行業的兼并重組,瞿濤表示,在行業當前面臨的形勢下,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可能是一個好時機,但做這項工作前首先應該考慮兼并重組的目的和意義。
“過去我們更多的兼并重組是為了加強話語權,包括在資源、產品等方面。”瞿濤表示,從已經走過的路來看,目前鋼鐵行業的兼并重組還面臨一些問題。一方面,鋼鐵企業一般對當地GDP的貢獻較大,重組后對被重組企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可能對當地經濟造成一些影響;另一方面,在整合過程中,由于企業的歷史發展情況不同,企業文化的融合往往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過程,處理不好可能還會激化一些矛盾,這其中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進一步思考和開展。
此外,還應該思考在當前的形勢下,哪些企業有積極性去成為收購方或者重組的主導方。“過去的很多重組主要是靠政府來推動,而中國鋼鐵行業60%的產能來自民營企業,這一部分整合重組完全靠市場,實際上難度很大。”瞿濤認為,重組方即優勢企業要明確自己的目的,能夠看到重組以后帶來的競爭力提升,或能夠發揮整合的優勢再去謀劃這項工作。與此同時,需要一些政策引導和幫助,可以加快重組的步伐。
瞿濤還指出,重組不簡單是“1+1=2”的問題。從量的角度來說,更多地需要考慮“1+1<2”,而從效率、效益的角度來說,要實現“1+1>2”。“一減一增,這是個優化的過程,也是未來行業兼并重組的發展方向。”瞿濤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