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曉波
“在全球發展清潔能源的道路上,中國發揮著重要作用,并將在許多領域扮演領導者的角色。中國樂于向世界開放,而世界各國也應該致力于同中國開展合作,這是全球邁向更美好未來的必要條件。”近日,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韓慕睿(Mike Henry)在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期間出席“碳中和與全球氣候治理”專題研討會時如是指出。他強調,必和必拓致力于實現碳中和愿景,積極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必和必拓所生產的多種重要金屬產品,為全球經濟增長、能源轉型、人口增長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提供資源保障。
在邁向碳中和的過程中,全球各國因地理和經濟區域的不同而不同,成功實現綠色轉型,各國政府和企業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強協作?中國市場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圍繞上述問題,韓慕睿在論壇上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創新——
大幅提升效率并發現新的礦藏
韓慕睿指出,要想真正實現低碳減排,并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對于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就必須有效借助創新科技的力量。中國正在大力推動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和動力、儲能電池等三大支柱產業的發展,這充分說明了技術發展對于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也說明轉型必將帶來新的經濟增長機遇。
“在必和必拓,我們大力投資技術和創新領域。由于我們的礦業資產規模龐大,技術創新所帶來的生產效率或產量提高,會對我們的業績產生巨大影響。我們的生產效率越高,越能及時且低成本地滿足世界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韓慕睿說,“當然,這不僅僅是生產效率的問題,還要考慮到全球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我們需要發現更多新的、重要的礦藏資源。”
目前全球礦產資源開發趨勢顯示,新礦藏的勘探開發難度日益加大。與目前運營的礦山相比,新發現的資源往往埋得更深、規模更小、金屬含量也更低,這就對企業的開采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鑒于越來越高的社會期望和必和必拓自身的價值觀,必和必拓需要在礦藏開發的過程中致力于降低能耗、用水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為此,我們開始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淡化水,減少天然地下水的消耗,并多措并舉保護生物多樣性。”韓慕睿介紹,必和必拓依托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力量幫助企業節約能源。例如,自2021年4月1日以來,必和必拓在智利埃斯康迪達銅礦的加工廠已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節約了超過3千升水和118千兆瓦時能源。
同時,新興科技也在幫助必和必拓以更可靠的方式勘探新的礦藏資源。“機器學習和人類智慧的結合讓我們最近在澳大利亞和美國發現了新的銅礦。更前沿的勘探技術包括繆子地質層析成像。繆子是一種宇宙射線,可以讓我們比以前更快、更準確地掃描和繪制地下礦藏圖表。利用創新科技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一點對于采礦業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韓慕睿介紹道。
協作——
精誠合作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在韓慕睿看來,鑒于全球低碳轉型挑戰的規模和復雜性,各國的企業、政府必須齊心協力,為共同目標而奮斗,精誠合作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鋼鐵行業方面,必和必拓持續與中國寶武、河鋼集團、浦項控股集團(POSCO)、塔塔鋼鐵(TATA)和JFE鋼鐵株式會社等密切合作,共同推動鋼鐵行業的低碳減排技術研發。
銅是必和必拓的主要業務之一,也是實現全球低碳轉型所必須的一種重要金屬資源。必和必拓正與中國銅業和中色大冶開展合作,共同推進銅價值鏈以更可持續和負責任的方式發展,從而更好地支持全球能源轉型。
“整個價值鏈的協作有助于我們打開思路,提供更多更好的想法,使行業內的參與者共享技術、實現共贏。”韓慕睿說。
差異化——
中國鋼鐵行業面臨著
與歐洲國家截然不同的挑戰與機遇
當前,世界各國都在按照各自的時間表朝著實現凈零排放目標邁進。考慮到各國不同的起點和不同的經濟政治考量。“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韓慕睿認為。
除了致力于實現碳中和目標,很多國家及企業正在搶抓其中蘊含的巨大增長機遇,必和必拓也不例外。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加上能源轉型加速推進,全球對礦產的需求也隨之攀升,這就意味著采礦企業需要開采和回收更多的礦產資源。韓慕睿預計,在未來數十年內,全球的礦產資源需求量將大幅增長,因此采礦企業必須以更可持續、更高效的方式向市場提供這些產品。那些財務、技術和運營能力突出,能夠以更可持續的方式滿足這種需求的采礦企業將成為未來市場的贏家。
韓慕睿表示,實現低碳轉型的路徑多種多樣,每個經濟體選擇的路徑各不相同,中國也正在穩步推進自己的低碳轉型之路。
以煉鋼領域為例。韓慕睿表示,在推進凈零轉型上,歐洲的鋼鐵廠歷史較為悠久,主要采用高爐煉鐵工藝。目前,歐洲高爐的經濟壽命正迅速逼近最后期限。與此同時,歐洲經濟體的鋼鐵蓄積量相對較高,經濟增速卻相對平緩。這樣的市場環境使獲取廢鋼變得更為便捷。正是這兩個關鍵因素,使建造全新的、技術領先的、由可再生能源供電的電弧爐在歐洲成為具有吸引力的選擇。
中國的情況與歐洲國家截然不同。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中國采用高爐-轉爐長流程工藝的鋼廠也更年輕、更有活力。印度和東南亞亦是如此。此外,中國的鋼鐵產量仍保持高位,這意味著廢鋼供給與需求之間的比例遠低于歐洲國家。因此,在低碳轉型的道路上,中國鋼鐵行業面臨著與歐洲國家截然不同的挑戰與機遇。
韓慕睿表示,目前,中國許多高爐鋼廠的設備和技術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相比市場上其他國家高爐的能耗要低得多。考慮到高爐設備更新、能耗更低、可用廢鋼量更少等因素,中國鋼廠目前主要考慮如何延長現有資產的使用壽命,而不是簡單地直接更換。此外,這些鋼廠迫切需要降低碳排放強度,也正在尋求氫冶金以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技術來實現溫室氣體減排。“必和必拓正通過多種合作方式積極支持中國的鋼鐵企業探索合適的減排路徑。”他說。
要實現碳中和或者凈零排放,就需要制訂具有創新性、協作性和區域差異性的規劃。尋找一條適宜的路徑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與此同時,對新行業、新方法的投入,必將釋放出巨大的經濟增長潛力,這一點在中國近年來的成功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驗證。”韓慕睿表示。
《中國冶金報》(2024年04月19日 02版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