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海期貨主辦的2019焦煤焦炭高峰論壇日前在青島舉行。與會嘉賓就宏觀與產業政策、雙焦后市行情走勢、金融機構與煤焦企業合作模式等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針對下半年經濟形勢和政策,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王遠鴻認為,世界經濟和貿易總體有望延續復蘇,但中國外部環境復雜。一是美國的打壓遏制成為最大外部不確定因素。二是全球經濟貿易增速趨緩,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醞釀轉向,在緩解對我國貨幣政策空間擠壓的同時,潛在國際金融風險有可能傳入國內。三是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國際原油價格、金融市場和經濟運行的波動對我國經濟、能源安全及“一帶一路”建設形成諸多挑戰。
他進一步表示,國內一些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周期性、政策性矛盾和問題依然突出,隨著貿易局勢不利影響逐步顯現,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有可能進一步顯性化。面對挑戰,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有新的內涵:一是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新機遇,二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新機遇,三是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機遇,四是加快綠色發展的新機遇,五是參與全球經濟政治體系變革的新機遇。
就黑色產業鏈而言,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處長史慧恩表示,焦炭產業集中度相對較低,其相對上游焦煤礦和下游鋼廠幾乎都沒有議價權,焦化企業在5月前多處于盈虧邊緣,5月后隨著山西地區環保預期的加強,焦炭價格提高,但企業整體盈利水平仍較弱。從中長期來看,我國鋼材需求將從峰值平臺區逐步回落,并且隨著廢鋼發生量的持續增長,我國高爐生鐵產量下降勢必減少對鐵礦石和焦炭需求。
史慧恩認為,下半年環保趨嚴,限產力度提升,成本增加,預計雙焦價格先升后降。焦煤供應整體呈偏緊狀態,上半年大幅進口,預計下半年仍將有大量進口。目前受限的澳洲通關天數和蒙煤配額預計維持現狀,因此,下半年焦煤預計仍處于平穩的狀態,價格難以明顯波動。焦炭價格8、9月份有望小幅提漲,國慶后進入下行通道。
“2016年至今,鋼廠、焦化企業去產能非常明顯,但實際產量并沒有大幅減少。”在陜西東嶺集團焦化公司高級顧問陳浩看來,2019—2020年新舊焦爐會集中替換,按山西出臺的文件進行分析,2019年不少于1000萬噸的新舊產能替換,變相增加產量300萬至350萬噸。全國焦炭產能約5.4億噸,年產量約4.6億噸,其中4.3米的產能約占45%。“河北、山東、內蒙古、陜西等都有去4.3米的說法。集中置換10%的量,相當于產量增加2400萬噸。”
他進一步表示,蒙古國、印尼投資建廠的焦化企業,對國內焦企也有一定的沖擊。這些地區的最大優勢是低環保標準,沒有環保設備投入和運行等。因此,焦炭長期產量增加的趨勢非常明顯,但是需求則不確定或減弱。從中長期來看,焦炭價格走弱的可能性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