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于瑞士的羅氏1994年成為入駐上海張江的第一家跨國藥企。2004年,羅氏研發(中國)有限公司成立,這是羅氏在新興市場設立的第一個研發中心,主要從事藥物的研究和早期開發。羅氏上海創新中心現有約150名科研人員,其中90%以上為本土科學家。
“中國一直在羅氏全球戰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羅氏致力于把上海打造成繼巴塞爾和舊金山后的全球第三大戰略中心。”羅氏集團首席執行官施萬說,全新的羅氏上海創新中心將用于研究和早期開發免疫、炎癥及抗感染疾病領域的創新藥。為了緩解乙肝導致的原發性肝癌等疾病對中國患者的困擾,羅氏上海創新中心也是羅氏針對乙肝的研發中心,目前已有四款抗乙肝藥物進入臨床I期研究。
隨著中國創新活力的與日俱增,外資企業加碼本土化創新的身影頻現。10月18日,德國科技公司默克正式啟用設立于上海的創新中心,并宣布投資1億元種子基金,助力中國初創企業。
默克首席執行官歐思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默克在中國已經有86年發展歷史,此次啟用的中國創新中心是默克繼德國、美國之后的第三個創新中心。選址在此,一方面是希望能夠在中國蓬勃發展的創新生態圈中擁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是上海和周邊地區有很多領先的生物科技企業,長三角是公司首要考慮的區域。種子基金是默克企業戰略投資在中國的第一筆投資。
據悉,來自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6家初創企業已進入默克中國創新中心第一期加速器項目。1億元種子基金將重點涉及默克醫藥健康、生命科學、高性能材料三大業務和其他新興科技方向。基金投資處于種子輪階段的中國初創公司,每筆投資額在500-1000萬元,幫助初創企業在18-24個月內達到下一個估值點。
不僅外資企業加快在華創新的腳步,本土企業也在積極通過深度孵化等模式著力創新。18日,復星醫藥旗下的生物醫藥科創孵化平臺復星領智在上海落成并啟用,重點圍繞精準醫學、腫瘤免疫學、人工智能等展開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和產品研發。作為該平臺首批孵化項目,精繕科技通過與國內外專家及醫院合作,致力于基因干細胞治療技術的產品研發,為遺傳性罕見病提供解決方案。
“期待來自全球的專家人才與我們攜手,在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等各個領域,以創業合伙人的方式,通過該孵化平臺,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推動全球創新產品上市,讓更多患者獲益。”復星醫藥總裁吳以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