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鋼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侯軍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建議,系統提升鋼鐵行業治理能力,強化“雙碳”行動引導促進綠色低碳發展,著力推動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建設,增強資源保障供給能力建設。
鋼鐵是工業文明時代的基礎材料,在國民經濟平穩發展中發揮著“壓艙石”的重要作用。2021年也是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史上值得濃墨重彩的一年。鋼鐵行業順應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由增量發展轉變為存量甚至減量發展階段,積極應對國內外需求形勢變化,同時面臨“雙控”“雙碳”的壓力,整體呈現出“減量提質”的特征,全年鋼產量10.33億噸,同比降幅3.0%;中鋼協會員企業實現全年營業收入6.93萬億元,同比增長32.68%,利潤總額3524億元,同比增長59.67%,均創歷史最高水平。
隨著國際國內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嚴重,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共同選擇,鋼鐵行業低碳轉型對行業自身和制造業整體減碳具有重要帶動作用。
對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和行業發展趨勢,侯軍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系統提升鋼鐵行業治理能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2021年我國鋼鐵前10位企業的產業集中度僅為41.47%,遠低于歐、美、日、韓等地區與國家,導致在資源掌控能力、市場有序競爭、淘汰落后產能、技術研發創新、節能降耗減排等重大問題上缺乏約束力和自律能力,成為制約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出臺的《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優化產業布局結構”“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等作為主要任務,
對此,侯軍建議,強化政府規劃引導作用,統籌規劃布局,優先支持優勢鋼鐵企業實施聯合重組,快速提升鋼鐵行業集中度,從根本上提升鋼鐵行業在化解過剩產能、市場有序競爭、資源安全供應、產業布局調整、技術研發創新、環保節能降耗等方面的能力;同時,研究出臺一批具體支持政策,對實施重組的主體企業在融資、稅收等方面給予明確支持。比如,對符合產能置換的新建項目,研究出臺在規劃選址、項目用地、能源(包括煤炭消耗)指標、環保排放總量、項目審批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特別是打通區域資源環境指標轉移通道,以便推進項目落地;對退出的鋼鐵企業,給予在人員安置、債務處置、稅收等方面的具體可操作支持政策等。
二是強化“雙碳”行動引導促進綠色低碳發展。鋼鐵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有巨大作用發揮空間,但鋼鐵行業是我國僅次于電力行業第二大碳排放行業,是制造業中碳排放最大的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我國全社會“3060”目標實現意義重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推進科研院所改革,改進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管理方式。”由于低碳冶金技術的革命是一項系統創新工程,具有全行業共享的社會公益屬性,耗資巨大,單一企業難以承擔。
對此,侯軍建議由工信部、科技部牽頭組織全國各大鋼鐵企業、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和研發人員組成研發聯合體,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國家財政每年可給予一定經費補貼,鋼鐵企業將富余的產能裝備用作面向全行業開放的研發試驗平臺和基地,盡快攻克低碳冶金工藝技術,突破“碳壁壘”;通過“碳足跡”追溯開展“綠色鋼鐵”產品認證,對“綠色制造產品”在流通銷售過程中減免相關稅費。
三是著力推動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建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培育壯大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山東省也提出“扎實推進山東半島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支持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與龍頭企業共建行業子平臺,分行業重點打造100個典型應用場景;推動鏈主企業建設產業鏈賦能平臺,探索全鏈條、整園區賦能增效路徑,累計培育150個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15個工業互聯網園區。”鋼鐵行業應用場景豐富,承擔產業鏈“鏈主”優勢明顯,具備打造典型應用場景的條件。
對此,侯軍建議盡快實施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行動計劃,加大政策性推廣和扶持力度,發揮骨干企業的帶頭作用,謀劃啟動“工業大腦”建設,研究推進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商用密碼、數字孿生等關鍵技術的場景應用,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形成一批專業化解決方案,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推動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提高;加大工業軟件應用力度,提高對產品研發、生產管控等工業軟件信息系統的資源整合能力;推動大數據在鋼鐵企業經營決策中的應用,提高企業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智能決策水平。
四是著力增強資源保障供給能力建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鐵礦石作為我鋼鐵生產的主糧,80%左右需要進口,鋼鐵上游供應鏈的薄弱已經對鋼鐵發展和產業基礎構成威脅。
對此,侯軍建議,一方面加快實施“基石計劃”,擴大提升國內礦石供給,切實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一方面加大鋼鐵行業協同力度,強化需求側管理抑制鋼鐵企業擴產沖動,科學推進海外鐵礦投資、鐵礦石集中采購,探索建立以中國港口現貨價格為基礎的鐵礦石定價體系,提高跨境結算話語權及抗風險能力。同時,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力量,完善國內廢鋼資源相關配套政策,進一步完善廢鋼加工配送體系建設,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廢鋼資源,推進廢鋼產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