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消費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3%,漲幅與上月相同,環比季節性略降。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降幅明顯收窄,環比由降轉漲。專家表示,下一步宏觀政策在促消費方面仍有空間。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在解讀數據時表示,從環比看,CPI下降0.1%,降幅略小于近十年同期平均下降0.2%的水平。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下降1.0%轉為持平。非食品價格由上月上漲0.3%轉為下降0.2%,影響CPI環比下降約0.14個百分點。
從同比看,CPI上漲0.3%,漲幅與上月相同。其中,食品價格下降2.0%,降幅比上月收窄0.7個百分點,影響CPI同比下降約0.37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0.8%,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影響CPI同比上漲約0.68個百分點。
此外,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繼續保持溫和上漲。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豬肉產能去化使豬肉價格上漲,天氣原因導致雞蛋、鮮果、鮮菜價格強于季節性,均對CPI形成明顯支撐,但居民對食品的整體需求仍受淡季影響;能源受國際油價下跌、國內成品油下調及部分地區公用事業調價兩方面影響整體溫和下行。整體看,5月CPI呈現“食品強,能源弱、核心穩”的格局。
“下一步宏觀政策在促消費方面有較大空間。”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總監馮琳稱,在物價水平偏低背景下,著眼于做好逆周期調節,有效提振內需,三季度貨幣政策降息降準都有空間。
PPI方面,董莉娟表示,5月份,受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行及國內工業品市場供需關系改善等因素影響,全國PPI環比由降轉漲,同比降幅收窄。從環比看,PPI由上月下降0.2%轉為上漲0.2%,改變了前6個月連續下降的趨勢。從同比看,PPI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1.1個百分點。
“整體看,5月PPI環比改善且同比大幅收窄,主要是外部價格傳導和去年低基數效應所致。”溫彬預計,在去年低基數效應持續作用下,未來數月PPI同比跌幅仍將收窄,但外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推動作用或將減弱,PPI走出負區間仍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