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聯合公告《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2021年)》。1月11日,工信部網站刊登了專家解讀文章,探討了鋼鐵行業如何節水。
以下是專家解讀原文:
大力推廣高效節水技術,助力“十四五”鋼鐵行業水效提升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鋼鐵產量超過全球總產量的50%。據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為8.88億噸、10.65億噸和13.25億噸,均呈現增長趨勢。
鋼鐵行業屬于五大高耗水行業之一,取水量占制造業總取水量的10%左右。隨著國家節水政策的不斷出臺,先進節水工藝技術裝備在行業內推廣應用力度加大,焦爐、高爐、轉爐干法除塵(“三干”技術)、加熱爐汽化冷卻、高爐密閉循環等節水工藝技術得到普遍應用,綜合污水處理回用、非常規水利用等節水共性通用技術在鋼鐵企業率先形成典型示范。據行業協會測算,2020年噸鋼取水量2.53立方米,較2015年的3.53立方米,下降28.3%。“十三五”期間,依靠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等節水工藝技術應用,鋼鐵行業節水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行業整體用水情況向好,實現“增鋼不增水”。當前,鋼鐵行業用水效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水重復利用率達97%左右。
從已發布的《目錄》來看,物理法、生物法等循環水處理技術、高鹽廢水循環利用集成技術、焦化廢水近零排放集成技術、廢水零排放技術、智能用水管理技術等在行業內已有一定的應用,但是應用比例尚低,具備較大推廣空間,節水潛力巨大。尤其是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用水管理技術,可實現動態用水管理,是未來用水的發展趨勢。目前智能用水管理技術已經在寶鋼(湛江)等企業成熟應用,可通過數據分析計算,實現用水集中管控、動態調整、高效節水。
基于鋼鐵行業用水現狀,“十四五”要進一步提升用水效率,需轉變角度,突破某一單項節水技術局限性,推動全流程用水集成技術發展。首先,應在水平衡測試結果基礎上掌握各用水點情況,進行水系統優化,實現系統節水。其次需針對重點問題攻關一批關鍵技術:一是焦化酚氰廢水、冷軋廢水等特殊廢水,由于水質成分復雜,一直是行業內較難處理的廢水,雖然處理工藝流程已基本固化,但在部分水處理階段提高處理效果、實現穩定達標排放或回用上尚有空間;二是濃鹽水減量和分鹽技術是真正打通廢水零排放關鍵環節,但膜性能參數、濃縮結晶成本、結晶鹽處置等工藝技術尚存在瓶頸。
展望未來,推動鋼鐵企業開展用水審計、水效對標、節水診斷,推動行業建立重點節水示范工程,有助于促進先進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的推廣應用。與此同時,通過單項節水技術實施促進水系統整體性優化,再反作用于工藝技術的研發與突破,鋼鐵行業用水效率還將進一步提升,實現社會經濟雙重效益。(作者:程繼軍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