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鋼集團山信軟件自主研制的國內首套智能化自動折鐵系統成功應用于鞍鋼,助力用戶實現了倒罐車間折鐵工序的標準化、少人化、智能化操作,成功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也為山信軟件智能化產品家族再添一員“猛將”。
![](./W020220211335041820504.png)
這是該公司繼2019年為鞍鋼大型廠大型線、中型線成功研發修磨貼標機器人系統后,為鞍鋼研發的又一款智能化產品。相比較修磨貼標機器人系統,智能化自動折鐵系統更為復雜、更具挑戰,研發人員先后開發出自動插拔魚雷罐車電氣插頭機器人、視覺判斷自動折鐵系統、自動測溫取樣機器人三大階段自動控制項目,以“一攬子”解決方案實現了倒罐車間整條產線智能化升級。
因受現場環境、設備、人員等因素影響,如何實現整條產線的智能化,考驗著研發人員的能力和技術。為提出最合理的可行性方案,項目組成員耿浩、李洪哲、江浩然、孟子睿不分晝夜現場“跟班”,熟悉現場工藝流程,全面總結技術難點,為項目推進儲備了大量現場“一手”數據。
![](./W020220211335041835761.png)
機器人代替人工插拔魚雷罐車電氣插頭是研發人員攻克的首道難關。魚雷罐車啟動電源時對插頭插接精度、速度都有極高的要求。為讓機器人插拔插頭時既快又準,研發人員針對現場可能出現的各種影響因素,經反復研討、論證,確定了“機器人+視覺定位”的解決方案。“借助工業相機為機器人裝上‘火眼金睛’,賦予機器人看的能力,從而實現更加精準的插拔操作。”該公司自動化事業部區域師顏偉介紹,“過去,工人手抱20多公斤重的插頭進行操作至少需要20多分鐘,現在機器人一兩分鐘就干完了,既安全又高效。”
![](./W020220211335041845257.png)
倒罐車間是將鐵水分包并送至煉鋼爐的工序,魚雷罐折鐵作業則是整個工序的咽喉環節。折鐵作業中,一旦職工操作不當,極易發生鐵水流出不暢、噴濺、瞬間涌出等事故,對人身和設備造成損害。本著“讓計算機學會折鐵”的思路,研發人員在無經驗可借鑒、無先例可參考的前提下,在“蹲點”生產現場3個多月,掌握大量現場生產數據的基礎上,決定將機器視覺應用到實際生產控制中。“借助AI技術,對現場生產數據進行采集識別,并傳輸到計算機中,形成生產操作指令,讓計算機替代人腦,遠程指揮現場設備進行自動倒罐,提高了作業效率,避免了人工折鐵時存在的安全隱患。”該公司自動化事業部區域師耿浩介紹。
![](./W020220211335041853540.png)
此外,智能化自動折鐵系統還引入了罐口、包口、鐵流和火車頭的機器視覺檢測及深度學習技術,能夠100%判斷魚雷罐罐口內的結殼程度、包口結渣等情況。
據悉,智能化自動折鐵系統于2021年12月29日帶鐵水熱試一次成功,目前,已熱試運行1個月,運行狀態穩定,不論魚雷罐是滿罐還是半罐情況下,都能實現任意指定鐵水重量的全自動折鐵。
(劉芳 王靜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