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使國內大循環建立在內需主動力的基礎上,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擴大內需是促進經濟發展行之有效的重要戰略。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錨定2024年中國經濟工作新動向,對內需的定位由“基本動力”提升為“主動力”。“主動力”的提法,體現為內需對國內大循環的拉動作用更大,也就是要作為國內經濟增長的“主引擎”。長期以來,鋼鐵行業發展主要靠經濟高速增長和下游需求快速增長的拉動。當前,鋼鐵行業總體呈現“需求恢復慢、供給反彈快”的發展特征,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在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更要牢牢把握國內大市場需求變化趨勢,堅持市場導向,促進行業轉型發展。
今年初以來下游行業鋼材消費量分化明顯
今年初以來,在宏觀經濟發展向好、宏觀政策調控持續發力顯效的背景下,基礎設施和汽車、家電、造船等行業運行態勢良好,但房地產等行業持續深度下行,帶動鋼材消費總體下降。據測算,今年前11個月,我國鋼材消費量達到8.33億噸,同比下降2.1%。
今年初以來,我國不同下游行業的鋼材消費量分化明顯。其中,建筑行業鋼材需求下降。今年初以來,城鎮化及基礎設施建設繼續發力,但房地產行業降幅較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季度,全國房屋施工面積、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同比分別下降3.8%、11.3%、6.1%。建筑行業受房屋需求、供給雙向收縮的影響,鋼材消費出現明顯下降。
同時,制造業鋼材需求小幅增長。今年初以來,國家和各地方促進家電消費政策密集出臺,有效釋放了家電消費潛力。今年前11個月,全國家用電冰箱、房間空氣調節器、家用洗衣機產量分別同比增長14.5%、12.6%、20%。造船行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三大造船指標全面增長。今年前11個月,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同比增長12.3%、63.8%、29.4%。汽車行業整體運行情況好于預期。今年前11個月,我國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0%,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大幅增長34.5%。預計2023年全年我國家電、造船、汽車行業鋼材需求均將實現10%左右的增長。
明年國內鋼材需求或小幅下降
從宏觀經濟形勢來看,國際方面,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疲軟,新冠疫情后經濟的“疤痕效應”仍存,世界經濟仍處于周期低迷和結構調整的雙重壓力下,具有較大的脆弱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為2.9%,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但隨著全球通貨膨脹進一步放緩,市場需求將逐步釋放,預計2024年全球鋼材需求將小幅上漲。
國內方面,2024年是我國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我國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要求,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將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著力提升宏觀政策支持高質量發展的效果,存量政策將釋放疊加效應,增量政策將持續加力增效,放大政策組合效應;將著力做好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據國家信息中心預測,2024年我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在5.0%左右的較高水平。
從下游主要用鋼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2024年,建筑行業在房地產下行態勢的影響下,鋼材消費仍將延續下降態勢。機械、汽車、能源等行業鋼材消費仍將保持增長,但增速趨緩。
建筑行業。我國房地產市場進入了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新階段。長期來看,國家與地方政府將維持“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不動搖,持續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不過,短期內,市場信心和預期仍難以恢復,預計2024年全國房屋建設整體保持下降態勢,進而導致建筑行業整體鋼材需求下降。
機械行業。隨著裝備制造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我國新能源、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等機械工業、新興產業迎來新的機遇;外需市場下行壓力持續,疊加匯率上升的影響,外貿增長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國內需求不足的制約仍存在,消費和投資增長勢頭較弱,給機械行業穩定增長帶來較大挑戰。總體判斷,2024年機械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將保持基本穩定,鋼材需求量將小幅增長。
汽車行業。預計2024年汽車行業運行將保持穩定,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將進一步提升。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4年汽車銷量將達到310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3%,預計汽車行業的鋼材消費仍將保持增長態勢。
能源行業。火電市場延續回暖態勢,電源投資重心仍為非化石能源,2024年發電設備用鋼將保持穩定;國內變壓器、電機節能改造計劃進入尾聲,市場更新換代需求或將下降;特高壓項目密集開工建設將帶動電力輸送用鋼需求增長;天然氣長輸管道及區域天然氣管網建設、地方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將帶動油氣輸送用鋼需求增長。綜合來看,2024年能源行業用鋼需求仍將保持增長態勢。
整體來看,雖然2024年機械、汽車、能源、造船、家電等行業用鋼需求保持小幅增長態勢,但在鋼材消費量占消費總量50%以上的建筑行業需求萎縮的影響下,預計2024年我國鋼材需求量仍呈現小幅下降態勢。
以市場為導向 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筆者認為,鋼鐵行業應以市場為導向,加快推進轉型升級,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積極挖掘市場需求潛力。近年來,新基建、新能源等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為鋼材市場帶來了新需求。隨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電池等關鍵部件技術進步和綠色發展理念強化,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仍將持續增長,將帶動無取向硅鋼和電池組用鋼需求增長。能源結構轉型促進風電、光伏領域發展,預計“十四五”期間新增裝機容量分別達到5000萬千瓦/年、8000萬千瓦/年以上,鋼企應積極挖掘這類市場的消費潛力。同時,建議政府主管部門與建筑行業、鋼鐵行業一起,解決好上下游標準規范不統一這一制約鋼結構住宅發展的首要問題,加快推進以鋼結構住宅為主攻方向的鋼鐵應用拓展計劃。
第二,扎實做好存量產品升級。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下游行業用鋼需求也在不斷升級。鋼鐵行業應主動求變,適應客戶需求變化,做好存量產品升級。一是加強自主研發創新,建立產學研用研發體系,提升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二是努力服務國家重點工程、重大裝備建設,解決好高端裝備制造急需的關鍵鋼鐵材料;三是采用先期介入服務(EVI)模式,提前參與到用戶研發過程中,提高產品研發前瞻性;四是開展創新服務,由材料制造商向服務商轉變,例如準時交付+終端連接生產者(JIT+C2M)模式,基于智能制造、大數據和工業互聯網,發揮工業互聯網鏈接客戶到工廠的作用,實現柔性化生產+供應鏈管理。
第三,主動轉型,適應減量變化。當前,我國鋼鐵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鋼鐵需求下滑的趨勢愈發明顯,特別是建筑行業用鋼需求下滑明顯,傳統建筑用鋼企業應合理調整產品發展策略,遵循以產品為載體、以服務為靈魂、以工藝裝備為基礎、以品種結構調整為手段、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質量管理為保障、以市場營銷為方向、以先進標準為引領的“八位一體”產品高質量發展思路,推進產品結構升級。
第四,把握綠色低碳發展機遇。鋼鐵行業應積極開發低碳排放鋼材產品,充分發揮標準和認證的規范、引導作用,促進和擴大符合綠色低碳標準并通過認證產品的應用,引領綠色發展需求。當前,綠色低碳產品認證已逐步成為國家重大項目和建筑、汽車、家電等下游制造業采購項目的必備條件和加分項。此外,綠色低碳產品認證已成為企業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及轉型債順利審核、審批的重要內容。因此,鋼企應立足新發展階段,充分發揮認證“綠色通行證”“綠色信譽證”“綠色體檢證”作用,積極開展綠色低碳類認證工作。通過綠色低碳認證向社會傳遞信任,體現肩負社會責任、彰顯時代擔當的企業核心價值觀。
第五,提升產業鏈國際化水平。一方面,強化鋼鐵行業與建筑、交通工程、汽車、船舶、新能源、機械制造等下游領域的深入合作,通過上下游聯動,推動產業鏈條向高端用戶嵌入式延伸,促進下游產品提升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從而拉動鋼鐵材料內需市場和間接出海,暢通國際國內大循環;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我國鋼鐵產業國際競爭力強、服務配套體系完善、人才資源豐富等優勢,盡可能選擇市場需求潛力大、資源條件好、生產成本低、能夠避免碳關稅制約的區域,通過兼并重組、綠地建設等多種形式加強國際產能合作,進一步提升國際化水平。
本報首席專欄作家 范鐵軍(作者系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