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樊三彩 報道
記者 顧學超 攝影
2021年-2023年,鋼鐵消費需求連續3年下降。隨著鋼鐵市場以消費需求導向為主的特征日益明顯,建立供需動態平衡的市場調節機制勢在必行。各下游行業用鋼現狀為何?需求減量中有哪些增量機遇?
9月2日,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期間舉辦的“未來鋼鐵需求”論壇上,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馬云雙,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高翔,沙鋼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龔盛,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羅俊杰,中國建筑業協會副會長景萬坐而論道、共話“鋼需”。鋼協副會長夏農主持論壇。
圖為論壇現場
圖為景萬
建筑業年用鋼量達到5億噸以上,占據鋼材消費量的半壁江山。“建筑業從增量時代轉向存量時代,正在積極推進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自重輕、強度高、塑性韌性好、抗震性能優越、耐熱性好、可回收利用的鋼結構將是一大重要載體。”景萬表示。
他指出,在新建綠色低碳高質量建筑、改造存量建筑過程中,亟待鋼結構發揮重要作用。以北京樺皮廠胡同8號樓危舊樓房改建項目為例。該項目是北京市首批以“原拆原建”模式進行更新改造的試點項目之一,也是采用裝配式技術完成的原拆原建項目。“通過采用數字化進行鋼結構建模,該建筑的改造時間從半年縮短為3個月,而且使用功能、面積都得到有效提升。”景萬介紹,與傳統混凝土進行有效結合,也將豐富鋼結構應用場景。
景萬特別指出,建筑業急需與鋼鐵產業協同創新。“我們希望將鋼結構的防火、防腐、構件焊接加工等功能由鋼廠操作,如此將大大提高建筑業的生產效率,開辟未來合作的新空間。”他表示。
圖為馬云雙
中車制造的高速動車組系列產品,已經成為我國向世界展示發展成就的重要名片。近些年,中車建設了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技術平臺和制造基地,以及高速動車組、大功率機車、鐵路貨車、城市軌道車輛為代表的系列產品,能夠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規模上,目前鐵路貨車保有量100萬輛,用鋼需求約100萬噸;風電領域,塔筒以及海上風電的漂浮式平臺用鋼量約60萬噸。”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馬云雙介紹,未來,中車對鋼的需求將呈現長周期、高速、重載、綠色、經濟、智能5方面特征。
圖為高翔
中集集團作為裝備制造企業,產品主要聚焦集裝箱、道路運輸裝備、清潔能源制儲運加產業鏈裝備、能源化工裝備、高端大型海洋裝備、特殊用途船舶等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未來將從產品端積極推動低碳綠色發展,并與產業鏈協同參與到鋼鐵原材料的綠色化進程中。“中集集團年用鋼量合計超過500萬噸,用鋼量大、品種多元、規格多樣、應用場景豐富,我們所有產品的生產制造都離不開鋼鐵原料的大力支持。”高翔表示。
以集裝箱為例,中集集裝箱所用高端耐候鋼,已經從自日、韓、歐美等國進口轉化為采用國產鋼材,中集集團與國內鋼廠共同完成一代/二代/三代箱板的迭代與應用,以及針對冷箱的含氮型節鎳不銹鋼材料開發等,期間得到了寶武、鞍鋼、本鋼、首鋼、太鋼等的大力支持,使得箱板供應解決方案日臻精益優質。
“未來,中集鋼鐵需求呈現兩方面趨勢、特征。”高翔表示,一是高質化,需要更高質量、更高性能的材料去滿足裝備創新與落地的需求、實現打造更多‘冠軍’的目標。二是綠色化。中集集團海外業務占比集團總營業收入約50%,近年來也面臨海外客戶對產品原材料碳足跡核查、碳減排能力具體的數據要求。“鋼鐵綠色供應鏈的建設在去年已經成為中集集團層面八大戰略策略主題之一,希望未來能夠更多地使用真正綠色清潔的環境友好型鋼材。”
圖為羅俊杰
機械工業與鋼鐵工業互為上下游,是彼此支撐的兄弟行業。中國機械制造業經濟總量自2010年以來穩居世界第一,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達到29.8萬億元;近3年,機械工業進出口貿易突破萬億大關,其中70%以上為出口。“據市場機構測算,機械行業每年用鋼量在2.5億噸左右。”羅俊杰表示,未來機械工業用鋼需求將穩中有增,既有量的增長,也有質的需求。
具體而言,未來機械用鋼主要聚焦三大領域。一是機械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對鋼材提出新要求,特別是對于低排放鋼材的需求將增加。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已在機械領域嶄露頭角,部分產業在市場上取得良好成效,如新能源汽車、智慧能源裝備和工業機器人等產業,未來對裝備的需求將大幅提升,“鋼需”也將迎來新機遇。三是機械工業正在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未來對合金鋼、特種合金鋼等優質鋼材的需求將進一步提高。
圖為龔盛
龔盛表示,下游企業的發言,使他對鋼鐵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雖然鋼材需求目前呈現波浪式、震蕩式下行,并主要集中在建筑用鋼領域,但未來鋼材需求將有結構性增長的可能。如果下游能夠開拓更多新的鋼材應用場景,推進更多材料替代,鋼鐵需求將大大增強。特別是能源裝備、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領域,或將成為未來‘鋼需’的新增長點。”他表示。
2025年是沙鋼建廠50周年,正面向“百年沙鋼”展開新一輪規劃。龔盛表示,沙鋼將重點圍繞綠色低碳、國家能源安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新需求制定產品規劃。把握降碳和綠色制造大方向,沙鋼將開展兩方面工作:一是抓極致能效管理,推動實現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二是采用低碳生產工藝,從本質上推進降碳,重點大力推動電爐鋼發展和超薄帶生產。“沙鋼目前有10座電爐,4條超薄帶生產線,其中,超薄帶產線碳排放為常規流程的20%。”龔盛介紹。
圖為夏農
夏農在總結講話中指出,雖然鋼鐵消費總量將呈現長期下降態勢,但我國鋼鐵需求的基本面較為平穩,推進新型工業化對鋼鐵的需求在較長時間內還將維持在較高水平,而且要求質量更好、性能更優、更加綠色低碳。“未來,鋼鐵市場仍有許多值得挖掘的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鋼鐵企業要堅定信心,科學研判市場需求,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持續為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做出鋼鐵貢獻,持續為全球鋼鐵工業發展做出中國貢獻。”夏農表示。
圖為論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