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9年5月20日,建龍集團投資原申銀特鋼并成立寧夏建龍,自此在“塞上江南”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歲月倥傯,彈指流年。如今,寧夏建龍成立2年了,現在發展如何了?大家過得怎么樣?兩年過去了,如今它到底成長得如何?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7:00AM
在石嘴山市惠農區水城民生小區門口,寧夏建龍能源中心值班作業長賀亮正在等待通勤公交車,7公里之外的賀蘭山腳下即是他的工作所在地。作為剛到寧夏不到半年的“新人”,他還沒有習慣寧夏風大沙多的氣候,“尤其是晚上,風刮得呼呼響,晚上休息不好”,不知是氣候還是休息原因,他的喉嚨有些許沙啞。
寧夏建龍開通免費通勤車,既便于員工的上下班,也保證了員工的交通安全
8:30AM
寧夏建龍軋鋼廠軋機組長李海斌剛剛走下通勤車,他輕車熟路地拐了幾個彎,來到一片繁華的商業區,作為最早派駐到寧夏的員工之一,兩年的時間,他已經熟悉了惠農區一草一木,也習慣了這里的生活方式,不僅如此,他還在惠農區巴塞小城買了房。“寧夏的房價接地氣,繁華地段90多平米的房子,才花了不到20萬“。他把正在上初中的女兒接了過來,并在公司幫助下辦了轉學手續。“只要期滿3年,就可以享受寧夏的高考政策”,說到這,他語氣里有著掩飾不住的興奮。
賀亮和李海斌都是在二十出頭的年紀就進了建龍,將自己的青春韶華留在這里。在建龍轉型升級發展的過程中,盡管有種種不舍和返家的不便,但他們仍一路追隨著企業千里征戰。在跟隨企業發展的十幾年中,他們也看習慣了鋼鐵行業在時代中起落浮沉,用他們自己的話說,一茬又一茬人來了,一茬又一茬人又走了,但建龍仍在,而且越來越好了,跟著建龍走,心里踏實,挺好。
…………
對于寧夏建龍這兩年的變化,該公司生產處副處長吳尚奎介紹道:“寧夏建龍成立到2020年底共19個月的時間,其生產產品總量和銷售收入已遠超原企業六年時間的累計產量和銷售收入。” 寧夏建龍經過兩年的沉淀積累,已經到了突飛猛進的跨越式發展階段。
難!難于上青天!
時光倒流回2019年寧夏建龍成立之前,原寧夏申銀特鋼工程項目是寧夏自治區重點招商引資項目。
但熟悉企業境況的人都知道,當時的情況著實讓人無法樂觀:企業安全隱患及環保排放問題重重;流動資金嚴重不足,采購原材料難以持續穩定,燒結、高爐等生產工序常常需要等米下鍋;僅有的兩條直螺產線因設備設施老化且損毀嚴重,不能滿足飽和生產需求;原建工程由于后期投資過大,資金鏈吃緊,許多工程因欠款等原因被迫停工,企業始終未達到原設計產能;最長達半年的欠薪讓員工士氣低落,員工流失嚴重……多事之秋,內憂外患,企業的生產經營進入惡性循環,陷入泥沼難以自拔。
企業要發展,就要尋求改變。無論是重組、托管還是引進其它企業進行資產兼并都是選擇的路徑。
經過實地細致地考察后,在寧夏自治區、石嘴山市兩級政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下,2019年5月16日,建龍集團與申銀特鋼簽署委托加工協議,并于同年5月20日全面接手申銀特鋼的生產管理。
設備年修中,員工冒雨檢修管理的漏點,并進行相應補焊
作為最早入駐寧夏的工程處總圖工程師張力民來說,談到入駐伊始的情形,他簡單明了地就用了一個字概括:“難!”對原企業施行托管后,寧夏建龍經會議研究,決定對原企業二期、三期建筑物進行核實,對原有施工合同進行全面系統梳理。經過梳理發現原申銀工程管理混亂,且沒有專業部門對口管理,項目起起停停,各設備供應商和施工單位信心全無,部分主工序工程已停滯5年,圖紙缺失嚴重……大家面面相覷,怎么辦?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擺在張力民和他的同事面前。
難?真不僅是難的問題。在該公司煉鐵廠值班作業長黃健心中早就已經驚濤駭浪。作為一名曾經入職過河北前進鋼鐵、新金鋼鐵等企業的老鋼鐵,作為原申銀特鋼留下的員工,寧夏建龍能成為他的中轉站還是落腳點?他心里一點底也沒有。“小時候,總覺得浪跡天涯詩意浪漫,但年齡大了,也厭倦了這種漂泊無根的生活。”兩杯酒下肚,黃健的小臉紅潤起來,”細細想來,建龍這兩年的變化還真挺大的,通勤車免費了,食堂飯菜豐富了也便宜了,醫療室、健身房、協會活動室都建起來了,”這對于平日喜歡揮毫潑墨的黃健來說,吸引力還是挺大的。而去年在集團的“和諧建龍”員工書畫攝影大賽斬獲書法類一等獎則是意外之喜,當拿到獎品掌上閱讀器,黃健感嘆道:“建龍還真和其它企業不一樣,建龍是有溫度的。”
寧夏建龍組建了各類文體協會,讓員工在工作之余在展示、提升自己的活動平臺
難,卻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對于家屬劉春芳來說,寧夏建龍既是“難”舍的牽掛,也是”難”以酬報的感激。她的丈夫宋紅濤是原唐山建龍軋鋼廠的一名燒火工,2019年8月便隨同事一同奔赴寧夏。千里咫尺,天涯相思。每天晚上,網絡成為兩個人相互傾訴的媒介,工作間歇,兩個人還不時通過微信分享著彼此工作的點點滴滴,這種蜜里調油的生活片段也讓同事不時拿出來調侃宋紅濤。
這種牽腸掛肚的幸福連老天都有些嫉妒。2019年12月3日凌晨,劉春芳接到了來自寧夏的電話:“春芳,你別著急,冷靜下聽我說,紅濤出車禍了……”接到電話的那一刻,劉春芳懵了,清醒后連夜坐飛機趕到寧夏。宋紅濤已經出了手術室但情況很不樂觀:腎臟破裂,肝臟撕裂,肋骨骨折……“那時我真是六神無主了。”時至今日,劉春芳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仍心有余悸。“那時候我壓力特別大,看著紅濤就想掉眼淚,可又怕紅濤亂想,也多虧了紅濤的領導和同事,當時紅濤做完手術,身患病痛,精神壓力大,需要日夜陪伴和心理疏導。他們不顧辛勞下班后便過來幫襯我,端茶喂飯,擦洗搬挪,傾倒穢物……閑暇時陪著紅濤聊天解悶。”經過術后恢復,夫妻決定返唐調養。路上,劉春芳告訴丈夫,也告訴自己:以后要平平安安的,不再東奔西走了……
設備年修中,能源中心的員工正在合力更換配電柜的進線端
干!就一個字!
難嗎?事不避難,知難不難。怎么辦?一個字,干!寧夏建龍工程處處長盛亞杰的聲音擲地有聲。該公司開始對工程進行了全面的盤點和梳理,對每一個合同、每一個供應商、每一個施工單位進行接洽、溝通、評估,確定后續的合作意向和內容。新建項目工期緊、任務重,基本是邊設計、邊施工、邊安裝,高峰時期,共有34家施工單位2000余人共同在現場施工,其管理難度之高、過程之復雜前所未見。“問題千頭萬緒,辦法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歷經千辛萬苦,”二期三期新建工程、改造工程和一期生產同步實施,整體工程項目管理難度非常大,張力民說道:“那時候,工程處的同事們基本都是身兼數職,說干了嘴,跑斷了腿,操碎了心,日夜忙碌在現場,披星戴月寫方案,尤其是盛亞杰,牙疼愣是挺了一個多月,直到解決現場問題才踏實返回唐山去看病。
2020年3月末,寧夏建龍高線工程項目在“抗疫”中啟動,該公司軋鋼廠廠長谷聰敏想起返回唐山休養的宋紅濤,便打電話詢問其身體狀況,后來兩人聊起高線項目需要人手,谷聰敏便問他是否能夠再次進駐寧夏?宋紅濤望向妻子,看到劉春芳猶豫片刻后點點頭,便肯定地回復道:“領導放心,沒有問題。”當有人問起劉春芳,怎么舍得讓他再次來寧夏,劉春芳說:“作為女人,我不希望他來;但作為妻子,我又理解他來。”劉春芳停頓了一下,語氣淡淡地說道:“夫妻一場,總要有人做出犧牲。”同年11月,劉春芳辭去老師職務,入職寧夏建龍,成為燒結廠的一名普通的鍋爐操作員。
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公司人事部門組織員工飛赴寧夏,助力寧夏建龍更快更好發展
“寧夏建龍剛剛成立時,由于原來間歇性的生產模式,加上后來項目峻工投產急需補員,員工缺口比較大,一方面我們啟動梯隊人才,從唐山和其它子公司抽調關鍵崗位員工支援寧夏;另一方面針對寧夏新入職員工,通過推行以老帶新、以師帶徒弟、崗位培訓等方式,使新員工快速成長;”該公司人力資源室主任李金花介紹說。“不僅如此,針對新項目,我們還采取外派新員工赴其它子公司進行產前培訓,聘請專業人員現場指導,寧夏建龍成立之初,吸收原申銀員工近1500人,派駐員工100多人。到現在我們員工總數已達到3500多人,其中派駐員工近1100人。”
兩年的時間里,人力資源招聘管理師王思邈和她的同事的腳步踏遍西北各省市縣,千方百計、筑巢引鳳,僅2020年,便吸納錄取各類入企新員工1084人,其中本科生62人。
變!這只是開始!
高線工程順利投產,現單日日產平均為2300噸,達到產線設計能力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當前的寧夏建龍,形成了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煤氣、余壓余熱發電一條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今后,寧夏建龍將圍繞集團規劃,落實年度預算,著力從生產經營、降本增效、工程建設、人力資源、安全環保五條主線開展工作,突破公司生產瓶頸,達產達效,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全力打造西北最具影響力的鋼鐵聯合企業。”在2020年度總結大會上,集團副總裁、寧夏建龍總經理汪世峰的話擲地有聲。
寧夏建龍致力于打造綠色企業,花園企業,讓員工能夠更加舒心投入工作
五月的寧夏,百花齊放,萬木爭榮,據說這是西北最美麗的季節。賀亮來到惠農區春暉市場,他要采購一些寧夏特產,帶給老人的八寶茶,帶給孩子的果糕,對了,還有枸杞,他的目光逡巡著,片刻后,他抬起頭,嘴角不覺間已漾出一抹笑意。
李海斌在寧夏建龍書畫分會做完培訓授課活動后登上回家的通勤車,他望著窗外穿梭變幻的景色,心里盤算著如何給孩子補充補充營養,片刻后他打開手機,看著微信群中老師發的作業,又翻了翻管理群中生產情況反饋,然后,他復又將目光投向窗外,目光炯炯中,他看到的或許是更遠的遠方。
寧夏建龍的定崗定薪制度終于塵埃落定,黃健依然履職值班作業長職務,他看著手機中的薪資提醒信息,心中不覺釋然,工資沒降,還有提升,“建龍確實不一樣”,他想起今天早會別人玩笑似的一句話:“管理向來能者上,唯才是舉心不偏”,恩,是這個理。
此時,吳尚奎、盛亞杰和谷聰敏等各單位一級主管已經來到會議室,五月的工作的重心是各單位通力配合,全力保產。對于鋼鐵人來說,沒有春種秋收、夏耘冬藏,每一天都是耕耘,每一天也都是收獲。辦公樓的另一側,李金花和王思邈正在對比、核對新的招聘信息,公司的新項目要峻工了,如何招錄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她們日思夜寐的課題。
張力民和幾個同事在建龍大道上剛剛跑完六公里,簡單拉伸后正擦著汗慢悠悠地走向宿舍,嘴里還談論著近來聽到的新聞軼事,臨別之際,他們還約好過幾天去新建的籃球場打一場比賽,在他們身后,“寧夏建龍”幾個鎏金大字在暮色中熠熠生輝。
越來越多的員工選擇投身寧夏,選擇建龍,是他們青春無悔的見證
劉春芳和宋紅濤正在廚房里緊鑼密鼓地忙碌著,今天他們要請班上的工友吃飯,過兩天有工友要回家休假,前兩天也有工友返程,迎來送往,都是他們搭伙聚餐的好理由,煎炒烹炸,腌鹵醬拌……廚房飄來陣陣香味,氤氳中,劉春芳恍然看到自己第一次站上講臺時的模樣,已恍若隔世。
歲月波瀾不驚,塵世煙火粲然。
而在更遠的方向,站在惠農區的高樓向它的北方望去,奔騰的黃河水澤被千里,連綿的賀蘭山逶迤起伏,而賀蘭山腳下,一座鋼城,正吞云吐霧昂然屹立于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