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米颯
吳惠芳:鋼廠的發展支撐了新農村建設
“在建黨100周年來臨之際,有機會表達想法,我感到很激動。我們永聯村和永鋼集團的發展,充分詮釋了我們黨在農村改革開放政策的英明,也充分感受到了我們黨、我們國家的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6月21日,在全國鋼鐵行業慶祝建黨100周年座談會上,江蘇永鋼董事局副主席、永聯村黨委書記,2021年慶祝建黨100周年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擬表彰對象吳惠芳這樣表示。
圖為吳惠芳
吳惠芳介紹說,永聯村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于1970年在長江邊上圍墾建村,到1978年,永聯村還是沙洲縣(張家港市舊稱)最小最窮的村莊。到1984年,在蘇南農村,樓上樓下都用上了電燈電話。村里的老書記吳棟材,感受到這當中蘊藏著極大的市場和機會,便用30萬元買了一臺軋機,辦成了軋鋼廠(永鋼集團前身),從此永聯村的集體經濟快速增長。第二年,永聯村便成為張家港市10個富裕村之一,一下子甩掉了貧窮落后的帽子。
“永鋼集團的發展帶動了共建共享。”吳惠芳介紹,“到了1998年,我們蘇南模式向溫州模式學習,進一步共建共享,永鋼集團進行股份制改造,給永聯村留了25%的股權,所以現在的永聯村是永鋼集團的最大股東,老百姓共享永鋼集團的發展。”
2006年,永聯村經國土資源部批準,成為全國首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之一。
“因為有鋼廠做支撐,所以我們當時抓住機會把10.5平方千米范圍內的3600多戶人家拆遷,集中歸并土地1000多畝,一個現代化的小鎮拔地而起,全村11000人享受到了城鎮化的生活環境和條件。這些都得益于我們鋼廠的發展,得益于鋼鐵工業的發展,是鋼廠的發展支撐了我們新農村的建設。”吳惠芳說。據介紹,永鋼集團支撐下的永聯村,在全國60萬個行政村當中,年經濟總量排名前三,去年工業銷售收入為1016億元;每年上繳稅收排名前二,去年為20億元,最多時達27億元。農民的人均收入在全國農村中也是數一數二的,現在農民每年能夠從鋼廠得到人均1萬元的分紅。“改革開放40多年,鄉村振興看永聯。”吳惠芳說,“正是有了鋼廠的支撐,村里才發展了經濟,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這些年來,如果沒有黨的政策指引,我們一個村辦企業實現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是不可能的。”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蘇州市探索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則提出,到2022年,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可以說,我們永聯村是當前中國60萬個行政村當中最接近基本現代化的鄉村之一。我們永聯村是黨在農村改革開放政策的終身實踐者,也是最大的獲益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永聯村的今天。”吳惠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