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全國鋼鐵行業慶祝建黨10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國棟;中國工程院院士,鞍鋼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鞍鋼礦業集團董事長邵安林;南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一新;三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黎立璋受邀參加會議并發言。快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王國棟
我國鋼鐵工業這些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來源于新一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下一步要貫徹落實習主席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科技工作做好,改變我們的世界。一是創新驅動,自立自強,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增強民族自信心。二是在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關鍵共性技術和產業化應用方面,要“一條龍”創新驅動發展,在世界鋼鐵歷史上繼續留下我們中國人的印記。
我國技術創新的指導思想就是我們的技術創新體系,這個體系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所以,對于我們科技工作者來說,要深入企業,做到產學研深度融合。目前看來,一個是要以“雙碳”目標為核心,根據中國的國情和優勢來探索碳達峰、碳中和的技術路徑。另一個是要做好智能化、數字化服務,把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用到鋼鐵行業上來,破解鋼鐵行業全流程的“黑箱”,推動鋼鐵工業的發展。同時,要做到高質化,尤其是在“卡脖子”技術上補齊短板,走出自己的鋼鐵道路;要做到服務化,上游要圍繞下游服務,通過服務促進下游行業發展,實現全產業鏈的優化創新發展。
![](./W020210628357323561317.jpg)
邵安林
在建黨百年之際,業界共同回顧鋼鐵工業艱難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我覺得心潮澎湃。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鋼鐵工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性的跨越,構建了全世界最大最全的鋼鐵工業體系,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新時期,中國鋼鐵人一定會走出一條綠色低碳、智能化發展的新道路,繼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鋼鐵人應有的貢獻。
![](./W020210628357323571299.jpg)
黃一新
能來參加鋼協組織的全國鋼鐵行業慶祝建黨100周年的重大節日活動,我感到非常自豪。一為我黨100年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中華民族的偉大成就而自豪,二為70年來鋼鐵工業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做出的重大貢獻而自豪。改革開放以后,南鋼從一個國有企業,改制為混合所有制企業,既具有民營企業生產經營靈活的特點,又具有國有企業黨建的優良傳統和深厚基礎,實現了很高的發展速度和質量。從2000年開始,我們從一個普鋼企業逐漸轉成了一個優鋼和特鋼的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我親自參與了我們國家很多重大工程裝備的建設、研發,親眼目睹了中國從一個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過程。
進入新的時代,站在兩個100年的歷史交匯點,南鋼最近在做2件事:一是在“雙碳”綠色發展理念下,南鋼正在布局“雙碳”的新賽道,采用綜合的低碳技術來實現綠色鋼鐵生產。二是打造一個全數字化、自動化的工廠。我相信,在未來的“十四五”甚至更長的歲月中,中國的鋼鐵工業還會再次創造奇跡。
![](./W020210628357323578539.jpg)
黎立璋
幾代鋼鐵人歡聚一堂,共同慶祝我們黨的百年華誕,共同回憶我們鋼鐵行業發展的艱辛歷程,共謀我們鋼鐵行業美好未來。我相信,鋼鐵行業在黨的英明領導下,必能走好綠色低碳、智能制造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W020210628357323587626.jpg)
(中國冶金報社 實習記者 呂林 賈林海 楊珊山 陳永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