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樊三彩 報道
記者 顧學超 實習記者 朱亞明 攝影
“我有一個夢想——‘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鋼企作為材料制造商來設計實現下游房屋建造的成本目標。”
“鋼企不僅要關注需求總量的變化,更要關注結構的變化,在持續的總量降低過程中去發現結構性的增長。沒有這個本事的企業一定會被淘汰。”
“我永遠不會承諾我的產品價格最低,但永遠會向你承諾,我的產品使用成本最低。”
……
8月2日,在鋼結構建筑工業制造工作委員會(下稱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上,鋼協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就鋼鐵行業如何轉型發展、跨產業協同合作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何文波首先講述了一個故事。中國寶武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李自剛原是專門研究耐候鋼的首席研究員、工程師,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李自剛帶領團隊在成都建設一個鋼結構小區,當地居民非常認可鋼結構住宅的安全性,于是房屋很快售罄。李自剛便開始轉行研究鋼鐵材料如何在建筑領域發揮更大作用。現在,這項工作已成為世界最大鋼鐵集團中國寶武部署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其加快推進“綠色制造、綠色產品、綠色產業”的必要舉措。
“當前,我國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的條件已經成熟,在‘雙碳’戰略背景下,發展鋼結構建筑是鋼鐵-鋼結構-建筑-房地產多產業融合發展的最佳切入點。”何文波表示,鋼結構建筑從產品全生命周期看是一種節能環保、可循環利用的工程結構形式。每平方米鋼結構建筑比每平方米混凝土建筑在生產施工過程中可減少能耗12%,減少用水量39%,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減少氮氧化物排放6%,減少二氧化硫排放32%,減少粉塵排放59%,減少固廢51%。
何文波指出,加速推進以鋼結構建筑為代表的跨行業合作,在建筑領域擴大鋼鐵應用空間,是在綠色低碳背景下供給側驅動需求增長的重要領域,這在未來鋼鐵需求總量逐漸減少的大趨勢下是一個重要的變量。“鋼鐵行業要發展成綠色產業,我建議有條件的企業要向下游轉型。”何文波強調,并從材料、結構、業態3個層次分享了自己的發展建議。
一是由供給側驅動的材料升級。目前,我國80%的鋼結構用鋼是Q235等級的普通鋼材,而美日等國家鋼結構用鋼基本以軋制H型鋼、高強鋼等高性能和高效能鋼材為主,應用率在50%以上。“時常有鋼企抱怨鋼鐵需求少,但據我們統計測算,鋼鐵下游行業還有8000萬噸~1億噸的潛在需求。鋼企唯有在供給側自主進行材料升級,才會‘激活’這些需求。”何文波指出。
在滿足同樣功能的情況下,高強、高耐蝕、高功效的鋼鐵材料強度更高、重量更輕、成本更低,因而更容易受到下游客戶青睞。何文波建議,要在鋼結構建筑領域大力推廣軋制H型鋼,以Q355級及更高級別高強度、高性能鋼材代替Q235級的鋼材,提高我國高性能和高效能鋼材的研發和生產,提升我國鋼鐵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從而優化建筑用鋼消費結構。
二是由需求側驅動的結構升級。“將來的世界鋼鐵發展趨勢不再是依靠銷售人員賣東西,而是研究員在賣未來。誰能夠深度理解下游潛在的需求、背后的需求以及真正的功能性需求,誰就是領先者。”何文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何文波表示,房屋建造沒有材料不行,但光有材料還不夠,鋼企要在房屋部品部件上做文章。為什么說“像造汽車一樣”?“因為鋼鐵與汽車的合作深度很值得建筑業借鑒。”他進一步介紹道,“寶鋼至少10年前就開始接受為世界著名汽車廠商設計‘白車身’的業務,不僅是所有鋼鐵材料的設計,還包括整車鋼鐵部件的成本目標設計。假設3年之后推出的車型在材料成本上要降20%,那么我們的研究員就要與汽車設計師一起完成這個任務,相當于聘請寶鋼作為材料專家把所有汽車用鋼鐵零部件進行組合設計。”
“當前,鋼鐵企業普遍提出了從鋼鐵到材料、從制造到服務、從中國到全球的發展目標,鋼企研究員、工程師如果能夠與建筑設計師、建筑工程師、建筑開發商等持續深入對接學習,設計出最安全、最耐蝕、最高效、成本最低的材料使用方案,造出符合建筑要求、民眾需要的綠色建筑,那這家鋼企將成為建筑產業、房地產業最好的合作伙伴。”何文波認為。
三是由數字技術驅動的業態升級。“我可以自豪地跟大家說,鋼鐵行業的智能制造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了,因為鋼鐵生產過程有豐富的應用場景。”何文波表示。與此同時,我國建筑產業面臨著新型建筑工業化轉型的重要任務,其中一條有效路徑就是廣泛采用鋼結構,特別是裝配式鋼結構住宅的發展,對實現產業工業化、推行智能建造將起到巨大作用。
“在同一工業互聯網的環境下,鋼鐵業的智能制造與建筑業的智能建造相結合,從材料設計到房屋交付的全流程完全融合,形成具有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等特征的新型建筑產業鏈條,實現鋼鐵產業與建筑產業的無縫銜接、綠色互動,將是個非常好的合作前景。”何文波指出。
“鋼鐵行業的同事們,我們要依托鋼結構建筑工業制造工作委員會這個跨產業鏈的平臺,充分發揮鋼鐵材料保障及綜合服務優勢,共同打造產業鏈、供應鏈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引領鋼鐵產業實現一次真正的變革。”何文波向全行業發出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