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董志強 路文汐 王少宇
本報告選取了27家主要上市鋼企,對2023年年報和2024年第1季度報表中的關鍵經濟效益指標進行分析,重點研究了這些企業在當前行業下行周期中的經營情況、存在的問題及成功的經驗做法。
2023年、2024年第1季度 上市鋼企合計實現利潤215億元、-1億元
進入2024年第1季度,鋼鐵行業運行情況仍不樂觀,經濟效益繼續下滑。27家上市鋼企合計營業收入4715億元,同比下降5.9%;合計營業成本4533億元,同比下降4.9%;合計期間費用201億元,同比下降1.7%;合計實現利潤虧損1億元,同比由盈變虧;虧損額69億元,同比增長118.1%;虧損面48.2%;平均銷售利潤率-0.02%,同比下降1.02個百分點。截至第1季度末,存貨占用資金同比下降4.3%;應收賬款同比增長8.4%;短期借款同比下降0.3%;長期借款同比增長8.9%;平均資產負債率57.3%,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具體各指標情況見下表:
產銷量保持增長 產銷總體平衡
根據有關數據,2023年全國粗鋼表觀消費量為9.33億噸,同比減少3245萬噸,下降了3.4%。其下降的主要是房地產等傳統用鋼需求,而汽車、家電、船舶、機械等制造業用鋼量穩中有升,風電、核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對鋼鐵的需求快速增長。由于上市鋼企的產品多以板帶材和特鋼為主,需求的變化對上市企業產銷量產生的影響較小。
2023年,27家上市鋼企產銷總體保持平衡,合計生產鋼材3.71億噸,同比增長4.5%;合計銷售鋼材3.74億噸,同比增長4.9%。合計產銷率為100.8%,總體保持了相對平衡的狀態。不過,仍有部分企業出現較大增長。中信特鋼、安陽鋼鐵、重慶鋼鐵產、銷量同比增幅均超過20%;柳鋼股份、太鋼不銹、中南股份、八一鋼鐵產、銷量同比增幅均超過10%;南鋼股份、包鋼股份、寶鋼股份、首鋼股份等也有一定增長。
經濟效益持續下滑 經營分化加劇
2023年,分企業情況看,僅有7家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具體為杭鋼股份、中信特鋼、撫順特鋼、太鋼不銹、重慶鋼鐵、安陽鋼鐵、南鋼股份,其中,杭鋼股份、中信特鋼增幅超過10%。有20家企業營業收入出現同比下滑,個別企業降幅超過20%。
2023年,27家上市鋼企合計實現利潤總額215.5億元,同比下降17.2%。分企業情況看,有11家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其中,正向增長的有寶鋼股份、南鋼股份、撫順特鋼;扭虧為盈的有包鋼股份、中南股份、西寧特鋼(含債務重組收益40億元);減少虧損的有柳鋼股份、酒鋼宏興、安陽鋼鐵、八一鋼鐵、凌鋼股份;其他16家企業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受區域經濟、鋼材需求、鋼材品種、裝備水平等影響,鋼企盈利狀況出現明顯分化。在27家企業中,實現盈利的有15家,多分布于華東、華南、華中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虧損企業12家,多分布于西北、西南、東北等地區。寶鋼股份行業領軍地位依然穩固,其在生產規模、品種質量、裝備水平、物流成本、銷售網絡等多個方面較其他鋼鐵企業保持明顯優勢,以150.9億元的利潤總額居行業首位。華菱鋼鐵、中信特鋼、南鋼股份、新興鑄管利潤總額仍然保持在行業前列。
2023年,27家上市鋼企平均銷售利潤率1.1%,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分企業情況看,盈利水平分化也較為明顯。中信特鋼的利潤率超過5%,處于領先水平,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華菱鋼鐵、寶鋼股份、撫順特鋼、新興鑄管、南鋼股份、方大特鋼的利潤率保持在3%~5%,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這些企業的盈利能力仍能維持在較高水平,與其有特定競爭力的產品有關。另有部分企業利潤率低于-3%,盈利能力較差。
2024年第1季度,27家上市鋼企合計營業收入4715億元,同比下降5.9%。分企業情況看,第1季度僅有7家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杭鋼股份、柳鋼股份增幅超過10%;包鋼股份、撫順特鋼、首鋼股份、寶鋼股份、中信特鋼也實現增長;有20家企業營業收入出現同比下滑,其中,部分企業降幅超過20%。
第1季度,27家上市鋼企合計實現利潤總額-1億元,同比由盈變虧。分企業情況看,有8家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其中,正向增長的有南鋼股份、撫順特鋼、杭鋼股份;扭虧為盈的有首鋼股份和太鋼不銹;虧損減少的有馬鋼股份、西寧特鋼、八一鋼鐵;其他19家企業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27家企業中,實現盈利的有14家,虧損的有13家,其中,寶鋼股份、中信特鋼、華菱鋼鐵、南鋼股份仍保持較好盈利,成為行業的領頭企業。
第1季度,27家上市鋼企平均銷售利潤率為-0.02%,同比下降1.02個百分點。中信特鋼、撫順特鋼的利潤率超過5%,領跑行業;寶鋼股份、南鋼股份利潤率超過3%,也有較好盈利;另有10家企業利潤率低于-3%,盈利能力較差。
整體資產狀況較好 部分企業風險升高
2023年末,27家上市鋼企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7.1%,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2024年第1季度末,27家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7.3%,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較2023年末上升0.2個百分點,總體保持穩定。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7.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資產負債率為64.0%;2024年第1季度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7.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資產負債率為64.6%。據鋼協數據,2023末重點統計會員鋼企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2.5%,2024年第1季度末為63.0%。通過對比可以看出,上市鋼企的資產負債率與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基本一致,比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以及鋼協重點統計會員鋼鐵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都低,仍處于合理區間,短期內未因經濟效益的大幅下滑而明顯上升。這也表明,上市鋼企整體資產狀況相對良好,長期償債能力保持穩定。
分企業情況看,17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低于60%,23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低于70%,僅有2家企業超過80%,大多數企業處于合理區間。杭鋼股份、寶鋼股份、鞍鋼股份等8家企業資產負債率在50%以下,屬于行業較低水平;部分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且出現連續虧損,負債率有進一步升高的趨勢,企業風險在不斷積累,需引起高度重視。
研發投入保持增長 投入強度處于較好水平
2023年,27家上市鋼企合計研發投入741.6億元,同比增長5.3%。分企業情況看,15家企業研發投入同比保持增長,占比超過一半,其中,有4家企業增幅超過20%,分別為包鋼股份、柳鋼股份、酒鋼宏興和八一鋼鐵。寶鋼股份、華菱鋼鐵、首鋼股份、中信特鋼等企業研發投入金額相對較高,且保持增長,其中,寶鋼股份研發投入遠超行業同行。
從研發投入強度(研發投入/營業收入)看,2023年,27家上市鋼企平均投入強度為3.7%,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0.96%。據鋼協數據,2022年重點統計會員鋼企研發投入強度為2.25%。通過對比可以看出,上市鋼企的研發投入強度處于較好水平。分企業情況看,2023年,寶鋼股份和包鋼股份研發投入強度超過5%,為領跑行業;華菱鋼鐵、首鋼股份、中信特鋼、南鋼股份、馬鋼股份等7家企業投入強度超過3.5%,處于較好水平;另有3家企業投入強度不到2%。
優秀企業的成功經驗
雖然行業整體下滑明顯,但一些企業憑借自身的產品優勢、管理優勢等仍能保持較好盈利,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如寶鋼股份、中信特鋼、華菱鋼鐵、南鋼股份等。根據上市鋼企年報披露的企業核心競爭優勢,我們將一些優秀企業好的經驗做法總結如下。
第一,優化品種結構,提升高附加值產品占比。寶鋼股份持續推進品種結構優化,提升差異化產品的比例,穩定產品盈利水平。冷軋汽車板和取向硅鋼保持高市場占有率;自主研發的高等級家電用鋼、能源海工用鋼、橋梁用鋼等高端產品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等級無取向硅鋼專業生產線全線投產;SMARTeX、BeCOREs雙領軍品牌引領,全面提升產品品牌價值。寶鋼股份以新產品、新產線推廣為契機,引導用戶需求升級。
中信特鋼搶抓風電、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發展契機,加強能源用鋼、汽車用鋼的市場開發。2023年,能源用鋼銷量同比增長56%;汽車用鋼銷量同比增長20%;“兩高一特”銷量同比增長37%,其中,高溫、耐蝕合金鋼銷量增長19%,高強鋼銷量增長12%,特種不銹鋼銷量增長113%。同時,該公司還重點培育了80余個“小巨人”項目(細分市場領域的隱形冠軍),“小巨人”品種鋼銷量突破668萬噸,為公司整體實現穩健的經營業績提供了有力保障。
華菱鋼鐵積極推動品種結構升級,持續提升品種鋼占比,加快產品由“優鋼”向“特鋼”轉型,在能源與油氣、造船和海工、高層建筑和橋梁、機械、汽車和家電等細分領域,打造了一批“隱形冠軍”產品。品種鋼銷量不斷提升,占比已由2016年的32%提高到2023年的63%。
第二,加大高端產品出口,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近年來,高端產品出口報價持續高于國內市場,出口效益好于內銷。同時,保持一定比例的高端產品出口,也可以推動行業在參與國際高水平競爭中不斷發展。
寶鋼股份全面推進汽車板出口,打造新型伙伴關系,全年汽車板出口創歷史新高;硅鋼出口以跨國變壓器集團及新能源、汽車用戶為核心,加大新市場開拓力度,出口數量持續增長;冷板類重點品種出口增量明顯,酸洗汽車品種鋼出口量同比增長62%。全年出口583.7萬噸,同比增長46.6%。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高附加值產品比例提升顯著。
中信特鋼積極提升出口產品競爭力,主動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全力滿足海外高端客戶對高附加值產品的需求。產品暢銷美國、日本和歐盟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高端用戶青睞。2023年,中信特鋼出口鋼材238萬噸,同比增長50.1%。
南鋼股份持續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出口數量、出口品種及重點高端客戶再延伸。2023年,出口高附加值產品120萬噸,同比增長85%。
第三,增加研發投入,重視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寶鋼股份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寶鋼股份180攝氏度~260攝氏度超高溫深海油氣開采用特殊扣油管實現國產化,熱鍍高鋁鋅機組高性能軸套軸瓦實現穩定應用,建成氫冶金中試平臺和豎爐計算模型,實現冷連軋模式高硅高牌號無取向硅鋼的大批量穩定生產。寶鋼股份全年實現10項產品全球首發,32項標志性技術取得突破;發明專利申請超1300件,新試獨有產品比例37%。
中信特鋼2023年獲得授權專利472項,其中,發明專利122項,已成為重大工程建設所需關鍵特殊鋼材料的制造基地與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研發基地。
南鋼股份持續進行產品迭代創新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開發超低溫用鎳系鋼、大厚度(≥100毫米)止裂鋼、超高強度1300兆帕級結構鋼板、高等級(600HB)耐磨鋼、海底抗酸管線、低溫環境用高錳鋼、大型集裝箱船用大線能量焊接用鋼等先進鋼鐵材料,超低溫用9%Ni鋼被評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第四,深化對標挖潛,推動系統降本增效。寶鋼股份圍繞能效提升、物流降本、經濟爐料、付現費用等重點挖潛,精準對標助力持續降本,2023年實現成本削減50.1億元。聚力打造極致效率,大力推進鐵鋼軋界面效率提升,TPC周轉率、鐵水溫降、熱送熱裝率突破歷史最好水平;深挖存量資產利用效率,完成36條待處置產線的盤活處置,員工人均鋼產量再上新臺階。
華菱鋼鐵持續完善對標體系,實現全系統降本增效。一是持續降低工序成本,湘鋼轉爐鋼鐵料消耗、漣鋼高爐富氧率、衡鋼高爐利用系數等指標排名行業前列。二是提高采購成本競爭力,國內礦采購價格與行業對標較上年降低62元/噸。三是繼續降低能源成本,不斷提高自發電量。
南鋼股份通過對標優秀鋼鐵企業、深化“智改數轉網聯”、強化工序銜接平衡、精準精益深挖潛力等措施,實現生產端工序成本同比下降19.19億元;通過境內外資源整合、戰略與擇機結合、期貨與現貨協同等措施,實現采購降本3.52億元。
以上措施不僅是效益好的企業在做,效益不好的企業也在做。不同的是,優秀的企業靠卓越的管理、一流的設備、先進的技術、優質的服務等軟硬件的支持,執行力更強、效果更顯著。
相關結論
據上市鋼企發布的2023年年報和2024年第1季度報告,鋼鐵行業的嚴峻形勢得到了證實。鋼材產銷量是增長的,但經濟效益是下降的,形成了增產不增收、更不增利,甚至由盈轉虧的局面。究其原因,供給強于需求是影響經營效益的主因,產能釋放較快是導致供需矛盾的根源。
與此同時,不同品種企業之間經營分化明顯,鋼材品種正在成為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要素。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鋼鐵需求結構也在發生變化,誰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誰就占據了贏得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鋼鐵行業正在經歷經營的陣痛期,這個陣痛期的長短主要看鋼鐵行業所付出的努力。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鋼鐵行業供給能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鋼材市場不再可能僅僅依靠需求增長就能走出困境。鋼鐵企業應審時度勢、遵循規律,堅決貫徹“三定三不要”經營原則,努力自律控產降庫存,實現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