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棟
山鋼集團濟鋼集團(以下簡稱濟鋼)緊緊抓住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有利時機,著力把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前沿技術對接、培育轉型發展項目、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動能。
科技創新無止境,思路一變天地寬。濟鋼把發展的視野逐步拓寬到國內外前沿技術領域,把創新的視點穩穩聚焦到了青島國際院士港。該院士港成立3年,進駐了100多名國內外院士,聚集了數百項國際領先的前沿技術。
本著“優勢互補、共同創造、共同發展、共同分享”的原則,去年上半年,濟鋼先后與青島李滄區政府和國際院士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促進院士成果快速產業化為目的,打通“產學研”協同創新通道“最后一公里”,在資源利用、產業發展、項目實施等方面實現全面融合,使院士成果加速轉化為新興產業。
大道至簡,實干為先。濟鋼為此專門設立了青島國際院士港聯絡處,配備了兩名懂技術、會管理、善溝通的專業人員。作為“先遣部隊”,這兩名專業人員用3個多月的時間與20多個院士團隊密集地進行專業交流、技術咨詢、合作探討,最終達成了10多項合作意向。
“項目洽談很不容易。納米新材料技術目前在國際上很熱門,我們也很感興趣,去年8月曾經多次上門進行交流,但都吃了‘閉門羹’。我們只好一邊上網查閱技術資料,準備合作方案,一邊找青島國際院士港協調,兩個多月后,終于見了面。由于我們準備充分,雙方交流十分順暢,很快確定了合作意向。”濟鋼青島國際院士港聯絡處副主任陳繼偉回憶道。
經過不懈努力,去年底,濟鋼和青島國際院士港的第一項合作項目終于“瓜熟蒂落”。被稱為當代“靜電紡絲納米纖維之父”的希拉姆院士及其團隊的最新研究應用成果——納米紗窗,正式落戶濟鋼。經過半年的市場試推廣,該產品在濟南市場的銷售額已經超過300萬元。
“這個產品在國內獨樹一幟,可以有效濾除直徑大于2.5微米的粉塵霧霾,主要應用于高檔小區家庭和企事業單位辦公區,非常適用于易發揚塵的北方城市,市場前景非常好。”濟鋼青島國際院士港聯絡處主任王曉明向筆者介紹。
目前,濟鋼正在與希拉姆院士團隊合作開發系列納米紡絲濾材,部分產品已經開發定型,初步估算該系列產品利潤相當可觀。現在這個項目前期市場拓展工作推進順利,產品市場認可度較高,已經達成每月100多噸的訂單意向。
據陳繼偉介紹,濟鋼將以納米紡絲新材料為切入點,加快在生活民用、工業化工、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產業化開發,力爭用3到5年時間,打造獨具濟鋼特色的新材料項目集群。納米紡絲濾材項目作為濟鋼納米材料技術成果轉化的“試驗田”,也有望成為濟鋼第一個億元級新材料產業。
“納米材料產業只是我們今后科技化轉型、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借力青島國際院士港,目前我們正在構建以高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產業創新平臺,確定了納米新材料、物聯微電網等重點研發推進項目,采取‘技術先導、企業經營、市場運作’的模式,轉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建設支柱型產業,從而實現‘引進一項技術、落地一個項目、培育一個產業”的戰略目標,濟鋼必將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東風下展翅高飛。”濟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薄濤信心滿滿地說。
《中國冶金報》(2019年08月07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