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王平 通訊員胡琳)近日,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和河北四通新型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一種鎂錳中間合金的制備方法”(ZL201710971630.7)獲得發明專利授權。
該制備方法是在保護性氣體的條件下,向熔化的鎂液中加入錳片,攪拌熔煉,然后再次加入錳片攪拌熔煉后澆鑄,得到鎂錳中間合金。在熔煉過程中分步加入錳,使能固熔的錳充分熔解到合金中,而不能固熔的錳則可以通過高速攪拌很好地混雜在合金熔體中。這種制備方法采用了錳片作為原料,既可以使錳片很好地熔解,又可以避免由于顆粒尺寸太小而引入過多的氧化夾雜情況的發生,從而制得錳含量高的鎂錳中間合金,為后續制備鎂合金提供更好的細化合金晶粒,并提高合金抗腐蝕性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技術可使錳元素利用率得到提高,可達到基本無損耗,且制備方法簡單、成本低,有助于企業快速實現規模化生產。
據悉,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已與企業聯合共建了包頭中科金蒙磁材綠色防護技術研發中心等6個研發中心,打造了綠色環保稀土著色劑、釹鐵硼廢料回收等一系列合作示范中試基地,引進孵化了中科拓又達、中科新銅系、中科瑞豐和包頭希迪瑞等13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正積極推進稀土鋼應用研發、高端稀土光材料、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劑的產業化進程。
《中國冶金報》(2020年03月26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