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五冶采用綠色施工打造的成都遠大購物廣場項目。
中國五冶在成都天府藝術公園項目建設過程中,采用了多項綠色施工技術,降低了環境成本。圖為成都天府藝術公園全景。(中國五冶提供)
本報通訊員 曾堯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家企業不斷走向成功的制勝稟賦。在當今建筑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趨勢下,科技創新更是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提高成本管控水平和提升競爭優勢的根本出路。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近年來中國五冶集團按照中冶集團“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戰略定位,大力推進創新創效工作,以創新的技術推動降成本、增效益,提升客戶服務質量與水平,實現了創新與效益的互相驅動,猶如活水良性循環,滋養著企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客戶需求 創造技術價值
在項目運行過程中,中國五冶始終聚焦不同項目特點和需求,將設計技術、施工技術、材料技術、產品技術等全過程、全方位地運用到項目履約過程中,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具有個性化的技術創新方案,加大技術攻關力度,為客戶創造價值。
例如,中國五冶在榮獲建筑鋼結構行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中國鋼結構金獎的寶鋼原料場礦石N料場網架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于該項目大跨度網殼結構的跨度、高度在國內罕見,項目團隊提前分析研判項目重難點、風險點,創新研發采用了一端組裝、累計滑移的施工方法,在有限的作業空間創造了1.5天安裝完成一個軸線的紀錄。這大大縮短了施工工期,節約了成本,還取得1項省部級工法和多項領先技術成果,并申報兩項發明專利。
為更好聚焦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中國五冶對自身專利、工法、標準等科技管理進行不斷創新,建立了技術管理“知識庫”,將專利、工法、成套技術、優質方案等科技成果歸集起來,用于指導科技創新管理人員和項目一線技術人員借鑒學習、應用。針對一線項目需要,中國五冶還不斷開展新的課題研發,尤其是企業緊跟建筑行業新發展趨勢,成立了BIM中心,積極發揮BIM技術在項目深化設計、工期管控、材料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優勢,提前預判材料需求,提前糾正圖紙偏差,有效避免了材料的浪費和二次返工,極大地提高了施工的精準性和效率,為客戶節約了工期,保障了建設質量,還有效降低了管理和施工成本。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五冶形成專利超600件,申報省部級科學技術獎數量同比增長超70%,重點研發項目立項數量同比增長46%。
聚焦綠色發展 品質效益兼收
在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服務客戶需求、降本增效的基礎上,中國五冶還聚焦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節能、節材新技術,在踐行環保理念的同時進一步降低項目成本。
裝配式建筑是綠色建造的發展趨勢,可以降低現場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為此,中國五冶積極發展裝配式產業,在成都打造了行業領先的裝配式建筑科技產業園,成立了裝配式鋼結構工廠技術研究中心,牽頭成立了相應的裝配式建筑產業聯盟。推動裝配式建筑與工程總承包協同發展,正是依靠著其在裝配式建筑領域的強大優勢。
此外,中國五冶還積極推動綠色建造,在節水、節電、節材等方面充分應用最新科技成果,助力項目在實現更高品質的同時降本增效。
在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的成都劍南地塊項目中,中國五冶便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于工程設計、施工、生產全過程中,積極創新,廣泛采用新材料、新技術,實現了“四節一環保”、綠色低碳、高效低耗和智能集約的綠色目標。以當時行業最具影響力的節能新材料EPS外墻外保溫板和燒結自保溫磚為例,為全面認識新材料,掌握新材料應用技術,既滿足項目質量要求又達到綠色節能環保的效果,中國五冶項目團隊專門成立了EPS鋼絲網架板現澆混凝土外墻外保溫工程質量和燒結自保溫磚質量控制QC小組,進行質量攻關。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中國五冶劍南地塊項目團隊掌握了新技術,并開始實際應用。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與傳統的外墻保溫材料相比,EPS外墻外保溫板保溫效果更好,耐腐蝕、無污染,且成本更低;燒結自保溫磚新材料,保溫性能也更好,且與建筑同壽命,安全可靠,無燃燒和掉落隱患,施工速度快,節能環保。
《中國冶金報》(2021年12月07日 05版五版)